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范仲淹:先忧后乐乐善泛爱 千载家风应未坠

2023-08-22    

北宋名臣范仲淹,起家孤寒,世守寒素,一生宦海浮沉却始终秉持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赤诚之心。他“先忧后乐”的思想涓流也流淌成为了中华民族奔腾不息血脉中的一股热涌,以超越个人、心系家国的壮阔美德,冲刷出一座不朽矗立的精神丰碑。

范仲淹不仅在为官方面心怀天下、清心廉洁,治家教子方面也极其严谨,形成了清贫俭约的优良家风。

范仲淹祖上并不显赫,但也是安分积德之家。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再嫁,但年少时的范仲淹就能安贫乐道、立志苦学,冷水沃面、划粥断齑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表现出他发奋苦读的坚强毅力和胸怀天下的报国之情。

孟子云:“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说的是人的品德、智慧、本领、知识,往往产生于灾患之中。范仲淹出身贫寒,却也给了他淬炼本领的机会,他经常深深忧虑祸患,所以能更加通达事理。克勤克俭的精神品质也凝练成了范氏家风的重要内涵之一。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的天平山范仲淹纪念馆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的天平山范仲淹纪念馆

范仲淹崇尚孝道,将“孝”作为立身之本。他的成长离不开范、朱两家优良家风的熏陶。范仲淹登进士第后迎母归养,母亲去世后迁奉母丧,行为举止中无不体现着对母亲的至深之情。为官后,范家、朱家因公而贵,范仲淹也不忘履行孝道,复范姓而尤爱朱家,上奏请求加封父母和养父,笃于情又笃于义。大孝之人,必能行大仁之政,正是因为范仲淹奉亲至孝,拳拳至诚,才使他拥有了“先忧后乐”的胸怀,在鞠躬尽瘁中一心为民。

范仲淹一生洁身自好,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即使身居高位也不忘教育子女。为了传承家风,范仲淹写了《家训百字铭》。短短一百多字的篇幅,承载了范公一生恪守的美德,也承载着范公对儿孙的严格要求,从孝道忠勇、兄弟互爱、勤学尊师、邻里和睦、尊长怀幼、为人谦恭,以及勤俭节约、爱护生灵等方面要求儿孙坚守传承。

大到家国大义、品德品行,小到平日里书写用纸、对五谷之感恩等,范仲淹都提出了要求。范公清苦俭约,其子孙又皆守其家法,其四子尤其能传承父亲风范,所以家景得以弦歌不辍。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026fb2d22663431c9cd9b823aef49080.jpg

花甲之年的范仲淹,经历了一生奔波操劳,仍然不忘孜孜民事。范仲淹拿出自己的积蓄交由兄长范仲温购置千亩田地,开办义庄,并与族中长辈共同商议了义田管理办法,形成《义庄规矩》。范公早年艰辛的生活经历是其开办义庄的原动力,他开办义庄并不是为了独享富贵,而是为了照顾贫困的族人。范公的子弟建议他在洛阳附近购置田产作为养老之地,他回答说:“人苟有道义之乐,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可见他所注重的是“道义之乐”并非“形骸居室”,他把薪俸积蓄投入到济养族人的义庄中,正是他“优乐精神”的体现。

范仲淹到桐庐主政时,探寻过严子陵的古迹,写下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赞语,而这恰恰也是范仲淹高风亮节的真实写照。范仲淹在写给友人的诗中写道“素心直拟圭无玷,晚节当如竹有筠。”晚年的范仲淹表示自己要心如竹节般坚韧挺拔,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都谨行俭用,躬行民事。

范公去世后,北宋官员蔡襄说道“公薨之后,独无余资。君国以忠,亲友以义,进退安危,不易其志。立身大节,明白如是。”范仲淹一生以孝悌传家,以俭约治家,以“孝悌”“俭约”之家风家训,践行“先忧后乐”之精神,范氏家道正大、家运鼎盛,千载不衰,可见其故。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