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陆燿:以清节为天下第一

2023-09-26    

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芦墟古镇上,有许多老式店铺,店铺旁是一条条伸往古镇深处的弄堂,看似名不见经传,却往往隐藏着名人旧宅和典故。名为“竖头斋匾”的巷子就大有来头,陆氏家族世居芦墟,出了不少历史名人,其中,陆燿就是典型代表,他官至湖南巡抚,被誉为“以清节为天下第一”,乾隆曾手书“龙章宠锡”四字赐之,陆燿将御笔赐字制成匾,置于宅院的仪门上方,路人抬头就见。久之,人们称陆氏住宅为“竖头斋匾”。

情景苏州弹词开篇《芦墟清风》便是以陆氏为原型,作品以乾隆皇帝钦赐“龙章宠锡”匾额为背景,通过乾隆与陆燿的君臣对话,展现陆燿“清慎勤”廉洁品质。

科场奋励 仕途顺遂

陆燿(1723—1785),字青来,一字朗夫,芦墟人,曾任山东运河道、按察使、布政使,官至湖南巡抚,有《河防要览》《山东运河备览》等水利专著传世。

陆燿自幼聪颖好学,才思敏捷,记忆过人。少年的陆燿,家境贫苦。其父陆瓒精于汉隶,是地方著名的书法家,但并无科举功名。乾隆初,陆瓒赴京谋职,因善于书写,得任三礼馆誊录。这时陆燿居于江苏老家,赖母亲作一些女红糊口,家中常无隔宿之粮,多次濒临饿死边缘。但其母却竭尽全力送他上私塾读书,希望他有朝一日能出人头地,光耀门楣。

乾隆十九年(1754),陆燿考中进士。他先做内阁中书,后入军机处任乾隆出巡随从、户部郎中及山东登州(今蓬莱)知府等官职。

陆燿的仕途生涯,大部分是在山东度过的。在任期间,他为政躬亲,讲求实务,或考察烟草栽培,或推广甘薯种植,或治理运河积弊,足迹踏遍齐鲁大地,任劳任怨,功效显著。他的巨著《切问斋文钞》,构成了他“崇实黜虚”经世思想的核心。

崇实黜虚 为民经世

在求学读书时,陆燿即以古贤达自期许,渴望革新空虚论道的时风,以实务来造福黎庶。外放为官,正是践行自己经世济民理念的好机会。

到任济南之后,陆燿即勤加调研考察,尽可能多地了解农业生产、百姓生活实况。很快他就发现山东面临的严重饥荒问题。陆燿深知拨粮救济,只起治标之用,难以长久。当务之急,是找到备荒赈灾的粮食新品种。

陆燿将目光投向了胶东一带种植的甘薯上,并编写了《甘薯录》,就甘薯的辨类、取种、藏实、制用和卫生方面皆有详细介绍。在陆燿的倡导下,甘薯在山东很快得到大面积推广。

陆燿勤于政务,每任一职都有惠政可言。乾隆三十七年至四十年,陆燿任山东运河道。在任内,他“于运河博稽评验,洞悉原委机宜”,成《山东运河备考》和《任城漫录》,搜集了许多地图以及与治河有关的各种意见。后来,他更产生了编著《切问斋文钞》来谈论古今变迁,强调不泥古不化、要知变通的想法。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3857e13079464362a2ed19ec47b99349.jpg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4a196339349543ca8c8c7604c30e1755.jpg

为官清廉 家风永传

陆燿为官清廉,并经常告诫下属守律,曾手书廉政官箴三则,他更以此自律。陆燿在湖南任上时,各省督抚都要搜罗民间奇珍异宝进献京官,以讨其欢心。但陆燿不与此种人为伍,即使对乾隆皇帝也不过进献几样当地的土产,对于权贵和珅,陆燿更是不媚不怕,从不孝敬一金一银。

陆燿教育子女亦是以“廉”为重心。在湖南巡抚任上,因有事要让他儿子回江南,临行前再三叮嘱随行的塾师陈驾千:“过郡县,勿使官吏知吾子。”其子亦是简单置办行李,一路无人知悉是巡抚之子过境。陆燿官至巡抚,生活却廉俭如初。他在箱子里一直珍藏着一件破棉衣,那是陆燿幼年读书时,母亲用她自己的衣服添上棉絮,让陆燿御寒穿的。陆燿常常拿出这件旧棉衣,告诫子女过日子要讲究勤俭。

《清史稿·陆燿传》云:燿“自幼立志以古人自期,学兼体用,居官廉俭”。其逝后,遗物仅旧衣数箧而已。吴江至今还流传着陆燿“九当十三车”的故事,其家境贫困,全部家当只有九张当票和十三部手摇纺车。清廉如此,不负天下第一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