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昔日御道天宁街

2024-01-16    魏怡勤

明代以前,江苏扬州城的东侧是以小秦淮河为界,河东即是郊外。明代后期城区扩大,建成新城后,小秦淮河以及沿河的城墙,成为新旧城池的界河、界墙。尽管天宁寺历史悠久,但今天的天宁门街道当在清康熙朝才开始逐步拓展的。可以说,这条“御道”的发展繁盛与康乾二帝南巡密不可分。

江都县城原图

江都县城原图

天宁门街南首

天宁门街南首

“双宁”古寺名闻遐迩

天宁门街,乾隆时称天宁街,名起于城外之天宁寺行宫。天宁门又称拱宸门。扬州古城北郊护城河边,有一座拥有一千六百年历史的古寺——天宁寺,在它北面后身,还有一座兴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古寺——重宁寺,清代以来,二者并称为扬州的“双宁”古寺。“双宁”古寺还曾与建隆寺、慧因寺、法净寺、高旻寺、静慧寺、福缘寺并称为清代扬州八大名刹。天宁寺曾因康熙、乾隆二帝的南巡驻跸而蜚声海内,又因其承载多项重要活动而名噪一时;重宁寺则有着“江南诸寺之冠”盛誉,有“江南小故宫”之称,历经二百多年,其影响举足轻重。如今,两寺的遗址尚在,部分建筑尚存,天宁寺作为佛教场所早已对外开放。

就重宁寺而言,扬州市有关部门继2007年对重宁寺藏经楼进行维修后,2012年开始对重宁寺的大雄宝殿进行修缮,2017年初以来,又对藏经楼西侧的方丈室进行了落架大修。不久的将来,重宁寺也将对外开放。

天宁寺

天宁寺

20世纪30年代扬州天宁寺御码头

20世纪30年代扬州天宁寺御码头

远眺御马头

远眺御马头

天宁街繁盛于康乾

据史籍记载,早在康熙年间,江宁织造、通政使司通政使,兼任两淮巡盐御史曹寅在扬州天宁寺创办了大规模的编校出版机构“扬州诗局”。此后天宁寺曾刻印过《全唐诗》《全唐文》《佩文韵府》等重要典籍,蜚声朝野。作为通往天宁寺的主要通道,天宁街市经过数十年发展,乾隆朝达到鼎盛。《南巡盛典》载御制诗云:“清晨解缆发秦邮,落照维扬驻御舟。”谓此自天宁寺行宫入天宁门,出钞关马头登舟,四里文峰寺,四里九龙桥,八里高旻寺行宫,计十六里,此水程第二站也。据有关学者分析,当年乾隆在扬州走过的路线,大致分为三段,其中第二段为,乾隆一行出天宁寺后,进入天宁门。沿着天宁门大街、北柳巷、南柳巷、埂子大街到达钞关码头,由此登船,经过文峰寺、九龙桥、抵达高旻寺行宫。

天宁寺图

天宁寺图

天宁门街,南接彩衣街。清代,曾是一条相当热闹的街道。进入天宁门,向南沿着天宁门街、北柳巷、南柳巷、埂子街到达钞关码头,天宁寺是乾隆帝巡幸之处,天宁门街则是必经之路,因此成了“御道”。天宁门街又是扬州古城中的南北要道,北接盐阜路,南至彩衣街,通过东西向小巷与弥陀巷和北讲经墩相连。旧时,天宁门街两侧店铺林立、热闹非凡,沿街面曾有十数家店铺。

天宁门街北首

天宁门街北首

昔日老街商铺林立

御道天宁街曾是古城主干道,一条热闹的街道。老扬州有“东门到西门,南门到北门,中间天宁门”之俚谚,这里是指进出城从天宁街走,无疑是条捷径。据祖居于此的老人回忆,天宁街西侧路面有较高的落差,当为明嘉靖年间建新城、疏浚小秦淮河堆土所致。小秦淮河原是旧城护城河,新城建成后,即成新旧城界河。直至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讲经墩、弥陀巷、北柳巷小学等处,尚有一堆堆泥土垒成的小土堆。

小秦淮河

小秦淮河

天宁门北水关城墙

天宁门北水关城墙

人气兴旺带来商业的繁盛,天宁街位于老城中轴,小秦淮河东侧,民居为主,沿街道的东西两侧则是紧挨着的店铺商家。昔日的天宁街,从南往北,一二百米街道上有南北两家茶水炉、周家烧饼店、救火会、铁匠铺、沈家纸店、桑家香店、南货店、理发店、裁缝店等。昔日,要数沈家纸店、桑家香店、天福客栈、宁园浴室等生意兴隆,宾客盈门。坐落于天宁门街的方家老宅,曾经是民国扬州城内的第一汤门。

天宁门街中段

天宁门街中段

方家汤门旧宅犹存

“汤门”是过去扬州人对禽畜加工作坊的俗称。方家汤门西临天宁门街,其大宅连同作坊,历史上占地面积近800平方米,被称为民国扬州城内第一汤门,现存的老建筑面积约270平方米。方家汤门西部临街部分为住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天宁门街26号,此路建筑占地面积约170平米,坐北朝南,前后两进。原大门西向,开设于天宁门街巷口。二道门南向,水磨砖门楼。第一进为门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檩。第二进住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前有天井,东西两侧为厢房。26号住宅的门窗、槅扇保存完好。其正厅隔扇裙板上浅刻牡丹、秋葵、香炉、铜鼎、蒜头瓶等图案,组成了极富晚清民国风情的博古图,显得分外儒雅、含蓄。东西厢房隔扇则雕刻湖石假山与“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图,花卉饱满丰腴,湖石娇俏玲珑,两者布局相得益彰。方家汤门第二组建筑为天宁门街20-1号,为扬州民宅中典型的“一颗印”,前后两进,局部已改建,总体格局保存完好。

天宁门街26号

天宁门街26号

天宁门街20-1号

天宁门街20-1号

朱来富逸事民间传

相传乾隆皇帝南巡抵达天宁寺行宫,从拱宸门入城,两边跪满了接驾的官员士绅。听到乐声大作,栏舍里一头待宰的猪跑了出来,逃窜至天宁门街上不走。走失猪的朱老板被官员扣押,罪当论斩。乾隆帝笑道:“朕闻民间素有猪来富的说法,实乃国殷民富的好兆头,汝可更名朱来富。”从此,“朱来富屠宰坊”享名于市。百年后,“朱来富屠宰坊”败落,最终并入方家汤门。民国年间,方家汤门的规模为扬州城内最大,家里共有6个猪圈,存栏最多时有50多头猪。1954年,在方家汤门和祁家汤门的基础上,成立了扬州肉联厂。

天宁门街

天宁门街

弥陀巷的罗聘故居

天宁街附近的弥陀巷内曾是扬州八怪罗聘的故居。罗聘(1733年—1799年),祖籍安徽歙县 ,寓居扬州,自称住处为“朱草诗林”。罗聘是金农入室弟子。一生未做官,好游历。工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竹,既继承师法,又不拘泥于师法,笔调奇特,自创风格。作品面目多种多样,尤以画鬼著名。《鬼趣图卷》是他的存世名作,另有诗文《香叶草堂集》。

罗聘:四爱图

罗聘:四爱图

扬州行宫名胜全图(局部)

扬州行宫名胜全图(局部)

今天,我们用现行城区地图与清代《扬州行宫名胜全图》作比对可以看到,当年乾隆经过的地方,现在大部分地名依旧,天宁寺、天宁门大街等名胜旧址有迹可循,有的还成为市民游客休闲购物、寻古探幽的打卡之地。期待着扬州古城保护迈出更新更快的步伐,让更多的传统老旧街巷和名人故居得到保护、发掘、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