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与小清口
古道山庄是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的一处园林,占地很大,是一个垂钓的好地方。每到星期天或节假日,有好多爱好者在这里静心持竿,一甩尽兴。
在古道山庄的深处,有一个“小清口遗址”的小碑亭,看得出经营者当初知道这里是古代交通遗址,所以起名“古道山庄”。这里曾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著名喉结之地——小清河口。远在古代,泗水从西北方向流淌而来,在现在的泗阳县李口一带分支,一股大的河水向东流经渔沟一带,在今日的淮阴桂塘一带入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泗口”,泗口不但是南北方的交通要津,更是南北方交战的战场,那里发生了许多战事。另一条流量较小的泗水角度稍小地流向东南方向,在当时的淮阴县治所在地,即今天的马头镇一带,汇入淮水。由于淮水浑浊,泗水清澈,故人们把这两条河称为“大清河”与“小清河”,与淮河所接地域分别叫“大清口”与“小清口”。
中华民族的历史步伐走到了十三世纪下半叶,正是中原的宋王朝抗击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入侵的年代。先是北宋抗辽,后是南宋击金。由于宋代重文轻武,国防松懈,积贫积弱,宋王朝是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但终不敌北方蒙古铁骑千里的威力,败下阵来。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被攻占,宋室南迁,1279年,崖山海战爆发,宋末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着跳海而死,南宋覆亡。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民族命运之抗争中,有陆秀夫的悲壮,还有文天祥的英烈。
文天祥是谁?许多人能熟背他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许多人又说不清他是谁。文天祥是南宋与岳飞齐名的著名将领,是与陆游、辛弃疾并列的有爱国情怀的诗人,是与陆秀夫齐肩的有文人气节的高官典范。
文天祥是江西庐陵人,进士出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在抗元战争中,文天祥历尽艰辛,几次兵败,但仍坚持;几次死里逃生,矢志抗元。宋祥光元年(1278)文天祥兵败被俘,元朝为了诱其投降,派兵押送文天祥北上元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
按史料记载,元至元十六年(1279)九月三日,文天祥顺着运河路过淮阴的小清口,这位著名诗人、民族英雄写下了一首诗词《小清口》:
乍见惊胡妇,相嗟遇楚兵。
北来鸿雁密,南去骆驼轻。
芳草中原路,斜阳故国情。
明朝五十里,错做武陵行。
有学者认为《小清口》是文天祥诗词的第二高峰,它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蕴含一样的民族情怀,一样的英雄豪情,一样的浪漫云天。是啊!你只要细细品味文天祥的这首诗,就会被它感动:
当文天祥来到小清口的时候,淮阴已经“沦陷”了三年。因此,他的“囚徒”的身份惊吓了当地的农妇;同时,曾经的楚兵都成了“胡”卒,让他很是伤感。时值仲秋,文天祥仰望蓝天,大雁排成人字形向南飞去。且越往北走,他越听到更多的南去鸿雁的呷声。人们说鸿雁传情,大雁的叫声中,勾起了文天祥对家乡的思念,对自己的事业回望,因为他曾经的事业、战场都在南方。鸿雁南飞是趋暖避寒,而对于文天祥,是越来越走进人生的寒冬。无尽美好的回忆与遐想中,文天祥举目四望,现实十分残酷,大量的胡人商贩赶着骆驼南去,而且是轻载,这明显是去进行掠夺性的贩运。富饶的南方,茶叶等物产一直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因此,一句轻轻的“南去骆驼轻”,包含着诗人对自己事业失败的遗憾。
是啊,事业是失败了,但文天祥并没有丧魂落魄,而是豪情充满心中。淮河原先是南宋与金国的交战线,河阳大量的土地早在“胡人”的统治之下。从今天起,文天祥就将行走在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上。因此,这趟凄凉的中原之旅,映入英雄眼帘的是芳草茵茵的烂漫之途;斜阳浸入诗人的心中,是自己家园的故国情怀。文天祥在对自己的家乡,对民族进行遐想时,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囚徒”身份:“明朝五十里”,明天还有五十里的行程噢,且身不由己!按照史料记载:这一天,文天祥由小清口去桃源县,经县城宿于桃源西崔镇。从小清口到崔镇,直线距离大概就是六七十里。这每天五十里的疲惫路程,在文天祥的意志里却是“错当武陵行”。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武陵是世外桃源,是鲜花盛开、温馨浪漫的仙境。文天祥把自己的囚困之旅,当成是到世外桃源去游玩一遍。不论是从字面上,还是从立意上,还是人生格局上,此诗句是多么的浪漫主义!让人崇敬,叫人泪奔!
后来,文天祥在狱中坚持斗争了三年多,从容就义。他著有的《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由于黄河夺淮,不断带来泥沙,大清河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淤塞成陆。于是小清河成为南北交通的要冲。小清口成了链接南下江南与北上中原的关键。现在,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运河的“清口枢纽”节点之一。
人民记住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知道了伶仃洋,中国二十一世纪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的港珠澳大桥就建设在伶仃洋的海面上,但却没有几个人知道《小清口》这首诗,更没有几个人知道小清口这处名胜,真叫人叹惜不已。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阴区党史与地方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