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夜访吴冠中

2024-02-20    张寄寒

冬夜,翻旧相册,翻到几张我在北京吴冠中家的合影。那年春天,我去北京夜访吴冠中的情景历历在目。

一九九三年三月一日,我的文章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情征文二等奖,第一次坐飞机,去北京长城饭店领奖。前一年初冬,中央电视台与著名画家吴冠中来周庄,拍摄纪录片《吴冠中》,我有幸陪同,结识纪录片作者翟墨,短短几天的拍摄,我们结下了友谊,他给我留了名片。我告知他要去北京的消息,他说去机场接我。

到了北京,翟墨把我接到他家,替我在附近找了一家小旅馆,我向翟墨提出一个要求,能否带我去拜访吴冠中?翟墨笑着说:“据我所知他老人家基本上不接待来访客人,不过我可以替你打个电话问问。”接通电话,是吴冠中女儿接的电话。翟墨说,周庄的朋友想见见你父亲。她说,好,我去问问。不多一会儿,她说,我父亲请你们七时整过来。

在翟墨家吃罢晚饭,他开车带我去吴冠中家。我带了一件金属棉衬衫作为上门礼,我把傻瓜照相机交给翟墨,请他替我和吴大师拍几张合影。一路上,想起吴教授几次到周庄的情景:一九八四年春天,吴教授带夫人和他的学生第一次到周庄写生,入住设施简陋的周庄旅社。每天清晨,吴教授和夫人在街头小吃摊吃几个豆沙汤团,便背着麦秸编织的书包,在古镇大街小巷徜徉,吴教授对这儿移步换景的景色赞叹不已。白天写生空隙,我去旅社看望吴教授,他让我给他的学生介绍古镇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吴教授白天在街头、石拱桥畔写生,晚上在旅社指导学生作品。吴教授在周庄八天,画了几十幅写生作品,临走,吴教授赠我一本《水乡四镇》散文集留作纪念。

另一次是春日,我接到电话,让我陪吴教授在沈厅饭店用餐。我点菜时,他对我说,简单点。我点罢菜问吴教授喝点什么酒?吴教授摇摇头说不喝不喝。服务员上菜了,焐熟藕、万三蹄,吴教授说:“这藕好,来碗米饭就够了。”我笑笑。服务员又上了清蒸白鱼、韭菜炒蚬肉等,吴教授忙说:“太多了,吃不完浪费了。”我一边说尝尝水乡特产,一边给他倒茶,“我以茶代酒,敬您一杯。”

走到吴教授家门口,吴教授和夫人开门迎接,让座,保姆立刻给我们沏了两杯碧螺春。

“周庄文化站张站长的一篇散文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情征文二等奖,来北京领奖,特地来看看你们。”翟墨说。

“你来北京领奖,是不容易的事啊。”吴教授亲切地说。

“吴师母还认得我吗?”我对吴夫人笑笑。

“认得,你是周庄文化站……”吴夫人说。

“对,许多年了,您记性真好。”

“是的,她从周庄回北京后,常惦记周庄。”吴教授说。

“吴教授,一点小礼物,不成敬意。”我边说边把准备好的金属棉衬衫交给吴教授。“哦,谢谢,太客气了。”吴教授笑着接过。

吴教授走近书柜,拿出一大沓厚重的画册,笑吟吟地对我们说,来,看看我画的你们周庄。吴教授翻给我看,有《大宅》《老墙》《小巷》《船从家中过》《双桥》《双燕》,想不到周庄这些平常的景致,在吴教授笔下,竟成一幅幅绝妙的佳作。吴教授又从书橱里拿出一本《吴冠中文集》,他打开扉页给我写了几句:“初识周庄认识寄寒先生,再到周庄,三到周庄,寄寒先生依旧,寄寒先生似乎成了周庄与文化人的红娘。”

我捧着吴教授签名的《吴冠中文集》,心情激动。

“吴教授最近有什么新作?”翟墨问。

“到我的画室去看看。”吴教授把我们带进他的画室,一个七八平方米的小屋,堆满了层层叠叠的画框画稿,吴教授一幅一幅给我们展示:舟山渔港,整个画面是黑色,一条渔船,船上亮着一盏盏黄灯;日本富士山,画面一片淡绿,恬静安谧;一幅题为《跃》,画面一汪碧水,一条白色的鱼儿正跃出水面……

我望着年过七旬的吴教授,感动于他充满激情的讲解。吴教授身板硬朗,动作麻利,我从心底祝愿吴教授长命百岁,画出更多举世瞩目的精品。

告别吴教授,我和翟墨走在北京早春的大街上,翟墨告诉我,世界各国很多博物馆、美术馆都有吴教授的画作。北京的早春,春寒料峭,我的心却暖乎乎的……

如今吴教授离开我们已经十几个年头,他的作品和人品,一直为世人所称颂,作品《周庄》曾刷新中国油画拍卖纪录。他给周庄留下的名言“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永远铭刻在周庄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