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三换澡堂!开国元帅聂荣臻镇江历险记
鲜为人知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党在镇江也曾准备发动起义,而受命到镇江组织起义的,正是后来的开国元帅聂荣臻。
青年聂荣臻
中共中央决定发动镇江起义
1930年6月,中共中央在“立三路线”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决议案,提出了“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口号,准备集中红军攻打大城市。与此同时,制定了在全国各中小城市举行总起义的计划。
镇江作为当时的江苏省会、首都南京的门户,也被列入了准备发动起义的城市名单。
主持中央工作的李立三亲自找聂荣臻谈话,派他到镇江组织起义,准备成功后再进攻南京,最后和攻打长沙、南昌的红军会师武汉。聂荣臻当时在中央特科工作,之前对镇江情况不甚了解,他问李立三:“起义有什么力量?”李回答说,医院里有一批伤兵,被我们争取过来了。
李立三
其实这完全是脱离实际的盲目乐观。
1930年5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的中原大战爆发后,大批国民党中央军伤兵从前线转运到镇江治疗。
中原大战示意图
虽然伤兵们对新军阀混战确实有不满情绪,医疗、薪饷等待遇也很差,但他们既非共产主义者,又都是些不掌握武器、来自不同部队而又分散在各处的伤残人员。国民党政府对伤兵防范很严,派出武装进驻医院,专事管理伤兵,以防伤兵闹事,轻伤员略有好转,立即送回原部队。
同时镇江的国民党势力强大,特别是1929年春江苏省政府由南京迁至镇江后,镇江党、政、军、警、特机关林立。
所以依靠伤兵在镇江发动起义的计划是不切实际的。
不过头脑发热的并非李立三一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向忠发在给共产国际主席团的信中同样乐观地认为:“……现在镇江的驻军主要部队完全在我们的领导之下,并且要求即刻暴动。”
向忠发
镇江起义的决策就这样盲目而又仓促地作出了……
聂荣臻危险的镇江之行
当时中共中央机关设在上海。聂荣臻领受任务后,于1930年七八月间携伍云甫等共三人,从上海坐火车来到镇江。伍云甫及另一人都是报务人员,准备起义成功后向全国拍发通电。
伍云甫
到镇江后,三人分开住在旅馆里。聂荣臻按照组织上的交待,出门与镇江县委书记接头,但没有联系上。聂荣臻考虑到自己对镇江地形不熟,既然要组织起义,就得熟悉一下地形,于是顺手买了张镇江地图。
等聂荣臻回到旅馆,准备回房间之际,却看到自己住的房间门敞开着,有两个陌生人在里面翻箱倒柜地搜查。他一看情况不对,立即机警地从旅馆退了出来。
当时已是傍晚时分,街上行人逐渐稀少,继续在街面上转是有危险的,随时会有国民党特务上前盘问。于是聂荣臻决定躲藏到澡堂里,用洗澡来消磨时间。好在当时镇江的澡堂特别多,而且是通宵开放的。聂荣臻在这家澡堂洗了澡,躺一段时间,又换到另一家澡堂,再洗个澡,躺一段时间 。据他后来回忆“一夜间连换了三个澡堂,洗了三次澡,才挨到天亮”。
镇江老澡堂大兴池
镇江老火车站
第二天清晨,等到街上有行人了,聂荣臻才出了澡堂,喊了一辆三轮车,把帘子放下,直奔镇江西门火车站,买了车票返回上海。
回到上海后,聂荣臻发现伍云甫他们还没有回来,立即再赴镇江。此时,镇江地方报纸已刊出我镇江县委机关被破坏的消息。聂荣臻马不停蹄赶到旅馆找到伍云甫等两人,把他们带回了上海。
起义未曾成功,聂荣臻向李立三报告了事情经过,说镇江根本不具备发动起义的条件。李立三等中央领导人不相信,命令当时中央特科的负责人顾顺章派人到镇江核实情况,得知镇江县委机关确遭破坏,这才了事。
在此期间,中央军委亦派电台机务人员涂作潮等两人,来镇江破坏国民党的电台,并参加镇江起义。组织上教给他们破坏电台的办法是:待电台启动后,把铜板放进整流器里,发电机就烧坏了。
但涂作潮他们同样无功而返。据涂回忆:“我和另外一名同志一起乘车到镇江后,他要我先不出站,由他先进城看看情况。不久他回车站告诉我,事情不成了,我们赶快回上海。他买了车票和我一起回了上海。”
镇江地方党组织因准备起义损失巨大
尽管聂荣臻和其他受命来镇参加起义的同志临机处事,未出意外,但镇江县委却在酝酿和准备起义的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930年6月,潜伏在国民党江苏省会警察总队的中共党员王茂忠、刘乃斌因准备起义事泄被捕,造成党在警察总队、警官学校建立的地下支部全部遭到破坏。省立镇江中学地下党支部亦受牵涉,数名党团员被捕。镇江县委书记鲍躬义因此暴露,不得不离开镇江。
刊登镇江地下党组织被破坏消息的报纸
8月底,在镇江策划暴动的江某某等8名镇江县委中心干部被捕。9月11日,因发动数十名伤兵抢夺枪支而遭逮捕的中共党员汪跃庭被国民党枪杀。
国民党当局在镇江设立的江苏省临时军法会审处
无数革命先烈在此牺牲的北固山刑场
而据1930年3月底镇江县委写给江苏省委的汇报,当时镇江的新老党员总共只有29人。以上损失对力量本就薄弱的镇江地方党组织而言可谓巨大,以致在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开展活动和斗争。
来源:史志镇江,镇江市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