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人物

王诤:是江苏唯一开国中将,助力家乡创造多项“全国第一”!

2025-02-19    

△ 1955年授勋时的王诤


王诤原名吴人鉴,1909年5月16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戴溪乡天井桥村。他从小就聪明机智,勤奋好学,1928年进入黄埔军校第6期学习,后被分配到国民党军担任无线电台报务员。1930年12月30日,在中央红军第一次反“围剿”中,他被红军所俘。以服务工农大众为性质、宗旨的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影响了吴人鉴,他毅然加入红军,并改名王诤,踏上革命征程。


现在人们回想起硝烟滚滚的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因为王诤领导的通信工作,一份份电报才能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传达至各战略区,人民军队才能灵活机动、纵横驰骋,解放全中国。毛泽东曾高度赞誉王诤的功劳,称他为“我军通信工作的开山鼻祖”。


新中国成立后,王诤担任军委通讯部部长,邮电部党组书记、常务副部长。1963年四机部(电子工业部)成立,王诤为首任部长,长期主管全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王诤关注的许多电子工业项目都属有待探索的先进领域,具有相当的难度。他多方调研、忘我工作,组织相关单位做了大量工作,在新型电子原材料、半导体、短波无线电通信、自动化防空系统等许多领域取得突破,直追世界先进水平。例如发展半导体器件,他组织20多个研究所和工厂进行技术攻关,仅1年多时间,就实现了6种半导体电台定型投产。这项成果不仅推动解放军野战装备小型化,还有力促进我国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为小型半导体计算机、小型太阳能电池、红外激光乃至发射卫星提供了技术基础。一些老同志感慨道:“如果没有王诤同志在1963年这一具有远见的战略性决策及其坚决的贯彻执行……我们在这一技术领域的落后,将不只是10年、20年。”


王诤担任军委通讯部部长,四机部部长期间,他多次到江苏视察指导,规划了常州电子工业的发展蓝图,倾注了他对家乡的无限深情。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小城市学常州,常州是全国工业明星城,其中的电子信息产业,更是出现了一批“隐形冠军”,星光璀璨。2021年,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娄勤俭曾点赞常州:“你们常州国光公司的图形显示技术,当时在世界上都是领先的。”


饮水思源,常州电子信息产业的辉煌,离不开王诤将军的贡献。


◆王诤同志风云数十载,鞠躬尽瘁,为党为人民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1963年12月5日,四机部部长王诤、副部长王士光到常州戚墅堰机电厂视察,决定将该厂由生产普通交流电机转入军工微特电机制造,改名常州电讯电机厂。同时,将南京无线电厂电机工段划入该厂。后该厂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重点行业领军企业,1978年,产品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填补国内空白。后来常州戚墅堰发展的智能电机集聚区,实际上就是王诤将军当时亲自规划起步的。与王诤同行的王士光副部长,是王光美的三哥,清华大学机电系高材生,抗战期间到延安投奔八路军,长期在王诤领导下从事无线电通信工作,是个专家型领导干部。王诤把他带到常州考察,就是希望他能以专家的独特眼光,帮助指导常州电子工业改造提升。


1965年,常州第二电子仪器厂研制成国内第一代红宝石激光测距仪。1968年,军委通信部下达该厂试制坦克激光测距仪任务,1973年定型,交装甲兵科研院所使用,质量不稳,王诤1973年4月到常州第二电子仪器厂视察后,交待总参三部、四机部专家帮助攻关。1976年通过生产定型,装备部队,1977年该产品获国家质量银奖。


1969年,四机部在常州半导体厂投资60万建设3449平方米厂房。1976年,王诤决定在常州半导体厂由国家投资建设全省第一间生产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净化厂房。到1978年,该厂拥有集成电路专用设备470台,仪器274台,技术装备全国领先。


国光厂史陈列馆


1970年初,根据军委通信兵部要求,常州第二无线电厂(国光公司前身)和武汉722研究所合作,共同研制50波特移相电报终端机,也就是著名的801电报机,解决了远距离无线电通信受恶劣气候严重干扰的问题,该项目后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0年10月,常州无线电四厂开始研制341甲炮瞄雷达,1972年制成样机。一直到1973年王诤重视电子对抗之后,部队才在1977年通过设计定型,在海上、陆上试验中取得满意效果。


1972年,常州电子仪器厂试制成功电传机,经王诤同意,1973年1月设计定型,1977年7月生产定型。该机可与常州无线电厂生产的单边带电台接收机配套使用。


1972年4月,王诤根据新华社的需求,向常州无线电厂下达文字传真机试制任务。一年后完成样机,分别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试用,1974年通过设计定型。


1972年,常州无线电厂和成都第十研究所联合研制短波遥控接收机,这是一种主要解决在快速通信中接收信号稳定正确不用微调的战略通信设备,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73年6月,在王诤的关心下,武进电讯器材厂生产的心电图机参加南京电子产品应用陈列,一下在全国打开影响力。


1974年,王诤决定,在常州市东风元件二厂生产两种拨盘式自动电话机,共计生产10649部。


1974年4月,王诤到常州视察,向常州无线电厂下达通用电话保密机的试制任务,解决了军用通信的保密问题。


……


图片


新中国成立后,王诤为“两弹一星”的研发以及我国电子信息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诤和常州的联系,始于1958年12月。时任武进县长潘汉东进京参加全国农业先进单位代表大会,王诤派秘书到会场寻找有没有常州老家去的人,看到了潘县长出席会议的资料,马上就叫秘书把潘县长请到家中吃晚饭,还把另一位武进老乡,时任水利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的冯仲云请来作陪。据潘县长回忆,那顿饭吃得非常尽兴,王诤谈了他长征路上破译国民党军密码的故事,冯仲云讲了他在东北抗联艰苦卓绝的往事,潘县长也介绍了自己渡江战役前夕策反江阴炮台、解放后围剿太湖土匪的经历。惊心动魄、刀光剑影,都付笑谈中!战友情、故乡情,也更加浓烈。后来武进在抗旱救灾方面有急需,潘县长也曾专门找王诤部长、冯仲云部长告急求助。而给常州人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王诤1973年4月22号那次视察常州,带着四机部、通信部、总参的很多专家、领导,在家乡整整待了三天,先后看了12家工厂,解决了常州电子工业系统许多技术、立项、资金等难题。


当时随王诤到常州调研的原总参54所总工程师宗汝立回忆:王部长回家乡之后,一到市中心的文化宫广场,就想带他们几个去逛街,看看真实的常州古城,“但我们一上街,就好像戒严似的,车辆停驶,群众围观,许多警察在维持秩序。行车时,警车和摩托车维护着。看来地方已有安排。王部长说这样不行。”以至于后来常州、武进的领导想请王诤回洛阳的老家看看,王诤都拒绝了,就怕打扰了地方领导和老百姓。


△ 锡溧河上的天井桥(1997年摄)


从1928年离开武进戴溪天井桥去黄埔军校上学,到此次因公回常州,王诤离开老家天井村已经40多年,说不想家是假的,怕麻烦乡亲们是真的——“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望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王诤后来解释说,几十年没回老家了,家里有那么多亲戚朋友在,如果他们提生活、工作上的困难,我怎么办?办吧,违反原则的事我坚决不干;不办吧,又会伤感情,想来想去,近乡情怯,还是不回去算了。

青年时期的王诤


王诤是一个党性坚强、非常严肃的人,但是他也最讨厌摆领导架子,平时和秘书、警卫员、炊事员都是平等相待,尽管决定不回老家去,但心情还是很好,调研中话很多,一口浓重的武进普通话到处讲,到处鼓劲点赞。在常州第二无线电厂,他说,你们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今后,你们电子计算机要放手搞,还要搞大面积集成电路的计算机。在常州电讯电机厂,他说,常州重点要搞机床自动化,应该把华东地区机床自动化问题解决掉。在常州第二电子仪器厂,他说,你们的激光测距仪要提高质量,质量是生命、是关键。在常州第四无线电厂,他说,你们的炮瞄雷达要尽快生产定型,海军方面急需这些装备,我来协调你们和清华大学、哈军工大力协作……


除了去常州各重点电子企业视察讲话以外,王诤还把全省电子行业的领导,召集在常州文化宫会场开会。当时参加会议的陆士伟回忆,听了王诤将军的讲话,感觉振奋人心!


图片

王诤将军纪念馆


“常州电子工业比1966年发展5.8倍,这是个很好的成绩。所以把在南京开会的电子行业的大企业领导请到常州来看看。我们从上海到南京,又到常州来看了不少工厂,你们714、734工厂及部直属企业,你们的精神面貌如何?我看他们的干劲要比你们直属厂要好些,设备条件没有你们好。可见穷则思变、奋发图强的力量。部直属工厂要反骄破满,对你们更要强调学习与独创相结合。总体上说我们的技术还不如人家。日本是1954年搞起来的,我们是1956年才开始,我们的大面积集成电路仅仅开始,人家已经在搞袖珍计算机了。”


这些都是当时王诤将军讲话的记录原稿,其对家乡电子企业的勉励希望,对整个行业高屋建瓴的把握指导,对信息产业世界发展方向高瞻远瞩的准确领会,其超前意识、创新创造精神,就是放在50年后的今天,也是令人敬佩的。纪念馆所在的工厂,在王诤将军的指导下不断改革创造了国内多个“第一”在常州三天,王诤是分秒必争,密集找人谈话,找市委书记纪国会谈,找市委副书记董彦谈,找南京军区的有关领导谈、找各厂的总工程师谈。据原总参54所副总工程师王德昆回忆,经常看到王部长随身带着很多小本子,上面记得密密麻麻,汇报内容、工作情况、人名、关键技术、器件名称、日期、地点等,经常听到有人说王部长像“总工程师”或者“大调度员”,作为参谋很怕向王部长汇报,因为他总会提出我们想不到的问题或者尚未弄懂的技术细节。同时也很敬佩,只要王部长找准了项目,就会狠抓到底,一定会成功。


图片

△ 风雷牌收音机


常州电子企业后来的发展证明,王诤将军这次的视察,意义非凡。常州二电仪的激光测距仪成了部优产品,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常州第二无线电厂发展成了现在的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公司,成了国家一级企业,创造了电子行业的五项“中国第一”,其中西文终端产品全国市场覆盖率,曾达到百分之四十。常州第三无线电厂生产的风雷牌收音机,在王诤拍板之后,推向全国市场,一下把全国收音机的价格降低了一半,风雷牌收音机成了20世纪70年代全国紧俏商品。


王诤在常州三天,就是没日没夜的工作。他长期以来的工作干劲,身边的工作人员体会最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回忆,有一次,他晚上十点多去向首长汇报工作,一谈就是4个小时,第二天早晨6点,王诤又在找人研究工作了。由于王诤“文化大革命”中被造反派打断过四根肋骨,叶剑英副主席非常关心他的身体,常常打电话过问,秘书李而炳也一次次提醒王诤,要注意劳逸结合,并用列宁“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的话来劝解,但是王诤回答秘书说:“那就算我不会工作好了。”


△ 1977年,叶剑英请李苦禅大师为王诤画《松鹰图》,并亲自题款“英雄老去心犹壮,独立苍茫有所思”


叶副主席曾发出感慨:王诤同志深受迫害,身体都被他们搞垮了,但是恢复工作之后,从来不谈个人恩怨,只是拼命为党工作,不容易啊。为此,他亲笔为王诤题词:英雄老去心犹壮,独立苍茫有所思。


据王诤长子王苏民将军回忆,有人曾经别有用心,向周总理写信告状,说王诤有家乡观念,把很多先进项目放在了江苏,放在了常州。周总理为此特意把王诤叫到中南海西花厅,和王诤说:我非常理解,知道你是因为江苏、上海的电子产业基础好,有人才优势,所以比较关心那里。但我们都是江苏人,要注意避嫌,不要授人以柄。王诤笑笑,没有作过多的解释,电子信息产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行业,他这样的安排没有任何问题,心底无私天地宽。


◆王诤(左起)与王子纲、刘寅开创了中国工农红军无线电通信事业。


所有的纪念都是为了不要忘却,所有的怀念都是为了继承先辈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此时此刻,回忆王诤将军当年对家乡的一片赤诚之情,对事业的执着之心,更加激励我们,要拿出百倍的热情和精力,接续书写新的光荣与梦想!



作者简介

陆汉伟 常州市王诤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



原载《常州日报》2022年5月1日

来源:武进印记,常州武进区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