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伯之:“邳者,大邑也” ,大运河造就的“大邳州”
邳州地处江苏最北部,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全长56.1公里,自古为南北航运黄金水道、苏北鲁南水陆枢纽,千百年来在邳州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大运河水,延绵流淌,千年不息。它滋润着邳州大地,也促进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傍河而居的邳州人,视运河为母亲河。大运河邳州段处于京杭大运河的“腰部”,承前而启后,从明清以来,一直是漕运的重要通道。随着历史上漕运的发展和邳州港运输的兴盛,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淮扬文化等南北文化,在这里冲撞、激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邳州运河文化。
主讲嘉宾
周伯之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徐州市百名老艺术家影像档案入选者。曾任中学语文教师、《邳州日报》副总编辑,主任编辑职称。现为邳州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邳州地方文史研究者。
许贯中
中学政治高级老师,曾任中学副校长。现为邳州大运河文化研究会会员,邳州地方文史研究爱好者,擅长于历史水系、水道研究。
杨光正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任邳州市文联副主席、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第三任主席,现任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大运河文化研究》杂志主编。
主讲内容
“邳”字作为地名的专用字,可以追溯至甲骨文,“丕”(pī),大的意思。上、下两横,中间加一“个”字,像一只大鹏鸟在天地间展翅飞翔;又像一个花萼,托着盛开的花朵。“丕”字右边加一个耳刀旁,成为如今通用的“邳”字。“邳者,大邑也。”因此,邳州是一座又大又美的城市。
早在夏商时代,这里称“邳国”。《元和郡县图志》云:“下邳县,本夏时邳国。”公元前221年,秦置下邳县,是为邳州称县之始。到南北朝,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改称邳州。明清时的邳州,曾属直隶州,后属淮安府下属简州,辖宿迁、睢宁两县,一直到清雍正十年,徐州设府后,邳州才改归徐州,属简小,不再领具。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912)改邳州为邳县。又过80年,1992年撤县建市,定名为邳州市。位于江苏北部,与山东枣庄、临沂等地接壤,现有面积2084.69平方公里,人口191.78万。邳州山清水秀,人文荟萃。邳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不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英杰俊彦,也积累了丰赡的地方历史文化。
一、邳州的“母亲河”
邳州境内有纵、横两条大运河:一条是从山东台儿庄方向流入境内的京杭运河中运河段,南北长达56.1公里。另一条是京杭运河不牢河段,西起微山湖蔺家坝,流经徐州、贾汪,于宿羊山镇新安庄入邳,至大王庙汇入中运河,全长72公里,其中流经邳州的13.5公里。这条运河不仅是江苏北煤南运的水路干线,也是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输水线路,它承担着我市大运河水上运输大半以上的任务,对邳州水运事业的发展举足轻重。
京杭运河历史悠久,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时算起,已有2500多年了;但它流经邳州的时间并不长,自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开泇济运”时算起,至今只有400多年的历史。这四百多年来,京杭运河给邳州带来诸多好处,特别是在水利和水运这方面。
邳州北近微山湖,南接骆马湖,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的泗水、沂水等皆为天然河道,弯曲狭窄,且河床变迁无定。夏秋两季,每逢连降暴雨,鲁南客水涌进,邳州辄成泽国,成为有名的“洪水走廊”,十年九淹。据民国《邳志补》记载:“当泇水之未开也,北来之渠南皆入泗,微湖之溜东不至邳。明清以来,特别新中国建立后,邳州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在中运河两岸相继开挖了不牢河、邳苍分洪道、西泇河、官湖河、六保河与房亭河等10多条中运河支流,形成了中运河水系,再加上修筑黄楼、小吴、艾山和杨庙等水库,设计总量为722万立方米,使邳州的防洪能力达到了50年一遇的水平。往昔鲁南的“洪水走廊”,如今变成了苏北的商品粮基地。
《尚书·禹贡》在记述九州贡路时说:“浮于淮泗,达于河。”此处的“河”,即黄河;“泗”,就是发源于沂蒙山流经邳州的泗水。明代开挖东运河之后,水上运输由东运河经微山湖,避开了从直河口溯黄河至徐州的旧道,为邳州的水上运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一时期,大运河碧水滔滔,白帆点点,往来舟楫,穿梭如织,一派繁忙。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运河的疏浚拓展,邳州的水上运输更为繁忙。邳州港成为全国最大的内河煤港,其机械化程度多年来在京杭运河沿岸港口中稳居首位,年吞吐量高达400多万吨。刘山闸是京杭运河不牢河段上的大型船闸,年吞吐量达5000万吨。
二、独特的“两河时代”
明代朱棣称帝后,南方的物资需要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邳州位处淮安到徐州的关榷之地,成为明清治河保漕的重要节点。正如乾隆《邳州志》所述,“黄运、两河之在境内,关系国计民生”。大诗人白居易有诗描述“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下邳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英雄争锋之地,有”一个下邳城,半部三国史“的说法。当时下邳与徐州首尾相顾,是淮河北部的两座大门。所谓守徐州必须先守下邳,夺徐州也必须先夺下邳,可见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北宋末年,为阻止金兵南下,北宋大将杜充扒开黄河,于是黄河“夺泗入淮”。经开封、徐州、邳州向淮安,入江达海。在徐州,还要过徐州洪、吕梁洪;在下邳,有沂水北来交汇。黄河改道苏北,六百多年后回归山东,对苏北特别是邳州各方面影响巨大。
黄河难治是有名的,它会经常决口、淤塞、改道。黄河夺泗后,到明朝中期,随着黄河入淮口的淤塞回溯,“淮壅黄高”,下游宿豫告急。清朝初年,在徐州,黄河出现“船与堤平高过城”,在下邳城南,大堤已高过城墙。有人就用“仰面观黄河,锅底有城郭"的诗句来描写这种状况。沂河等支流也无法流入,结果使“沂无所归”。沂河等北方支流渐渐潴留在山北部,形成了几个一望无际的大湖,最后沂河不得不向东南更低洼骆马湖地区流去。至万历年间泇河成功开通后,沂河才流入运河。
旧黄河本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加之泇河开通后“重泇轻黄”,使下邳古城再次难逃被洪水淹没的命运。康熙七年(1669)郯城大地震后,黄河泛滥致花山坝决口,有着近两千年多建城史下邳城沉陷于水中,经年不下,最后只好迁城。百年后乾隆皇帝视察下邳,留下“一片白波浮故垒,土人犹道旧邳州”悲凉诗句。到嘉庆年间,地方《邳州志》序言评述邳州:“恒在上游,水陆交冲,河决不常,城郭庐舍荡为蛟宫,人民分析离居。
由于黄河既要行洪又要兼顾漕运,终于羸老不堪。无奈只好在邳北开凿泇运河,邳州进入所谓的黄泇运河的“两河时代”。
三、邳州运河流域城镇的兴起与消逝
邳州是一个运河城市,历史上太多城镇因河流而兴,因河流而衰。在铁路开通以前,当时七成以上的集市都设立在几条大河边或河流交汇处。如黄运河边的州城下邳城,就是典型代表。沉没后,北迁到邳州北部艾山南的新邳城,同样位于沂河支河边。明朝时邳州除下邳城外,还有最有名的四大镇:直河镇、授贤镇、余行镇和泇口镇。两个在黄运河边,两个在沂河边,一个在泇运河边。
沂河边有邳北八百年古良城,曾为春秋齐侯与晋侯约定的地方,唐代贞观年间撤销建制,现早已找不见踪迹。沂河边授贤曾为明朝四大名镇之一,金元时期设过巡检司,到民国时,尘沙莽莽,市井萧条。那个沂河边明代余行镇,由元朝末年平章王信所筑建的,才当一年左右的元朝省会,叫省城的地方,到清代逢省上集,现在只是一个普通村落。隅头镇,沂河和泇运河交汇的城镇,因大水后迁窑湾。窑湾,就成了清朝民国初年邳州地方最大、最兴盛的城市,当年风头无二,是沂河与运河交汇最大的受益者,民国称”小上海“。《邳志补》:“窑湾一巨镇也,有扬、镇余风。”抗战爆发后商人走了,很快变成了普通集镇。芦口支河以下还有官湖集,清代康熙朝始,为当年入京孔道,发展迅速,很快驻有多省商会,“岁运洋纱数千万”。目前仍很兴盛。
四、邳州运河文化的特点
大运河邳州段处于京杭大运河的“腰部”,承前而启后,从明清以来,一直是漕运的重要通道。随着历史上漕运的发展和邳州港运输的兴盛,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淮扬文化等南北文化,在这里冲撞、激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邳州运河文化。邳州的运河文化有六个特点:一是文化遗址、遗存多;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多;三是文化名人多;四是民间文学作品多;五是红色文化资源多;六是“运河印记”遗留多。
五、柳琴戏的演变与大运河的关系
邳州是江苏省柳琴戏的主要发源地。柳琴戏,原来叫“拉魂腔”,在邳州已有200多年演唱历史,唱词多为邳州本地方言,深受老百姓欢迎。
邳州民间艺术和柳琴戏的发展,都与运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农民画用的画笔颜料,是通过运河转运而来的。农民画的技法也受到苏州桃花坞年画和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影响。特别是地方戏柳琴戏,原来只有几个角色在码头或乡村演唱,随着运河漕运和南北人员的大流动,柳琴戏深受梆子、豫剧、京剧、昆曲,特别是淮剧、吕剧和南方、山东民间小调的影响,逐渐从跑码头的小戏曲,发展成为生旦净末丑各种角色齐全的大型地方戏剧种,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六、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近年来,邳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大运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指示精神,面向运河时代、高铁时代、陆港时代新发展形势,大力实施生态运河工程、绿色航运工程、新港建设工程、滨河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工程和运河记忆文化工程。
在今后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应重点要突出“大运河”主题,加快邳州新港建设、老港搬迁和赵墩镇临港产业园建设进度,实施文旅融合战略,发展临港产业和大运河旅游业。
建议规划建设大运河精品游线、大运河游船码头,开通运河观光“巴士”;要建设大运河主题广场、主题公园、文化博物馆、邳州工业博物馆等,进一步提升大运河红枫森林公园软硬件设施,进一步提升改造大运河生态公园、六保河风光带,增添运河文化元素,吸引市內外游客;要统筹加快推进老港搬迁,在老港区实施城市综合体开发,实现还河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彻底改善老城区西部的人居环境,打造我们邳州的滨河大外滩,留住运河记忆,让城市更具文化气息、更宜居、更具吸引力。
同时,要大力开展大运河文化主题精品创作,创作一批文学、运河文化理论、戏剧、音乐、美术、摄影等文艺精品。同时,要在发展临港产业和运河旅游业的基础上,讲好邳州运河故事,传播运河好声音,真正把邳州段大运河打造成致富之河、幸福之河、文化之河、网红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