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影音江苏 >>> 方志大讲堂

张福贵:耀徐玻璃公司的实业救国精神及其历史启示 | 江苏方志大讲堂回顾

2025-11-10    

主讲人


    IMG_256  


张福贵,宿迁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副主任。从事苏北地方史、大运河文化、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等研究,现任江苏省地方志学会理事、宿迁市西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宿迁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等。


主讲内容


在历史层面上,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我们往往多从革命和政治上来了解,但通过实业救国这一路径,可以加深对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理解。宿迁耀徐玻璃公司便是实业救国思潮下的典型代表,它的兴衰历程、历史贡献以及所蕴含的精神,都值得深入挖掘与思考。在现实层面上,2025年4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而耀徐玻璃公司的成立,也是在1903年颁布《钦定大清商律》后成立的,可以说在法理意义上,是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之一。


《钦定大清商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商事法律,也是清末法律改革中颁布最早的新法,该商律主要由《商人通例》和《公司律》构成。通过前后120年的对比研究,我们不仅能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更能从中汲取智慧,为当下的企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IMG_258


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一)清末新政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条约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设厂,外资大量涌入,严重威胁清政府的经济控制权。为改变这一局面,清政府在清末新政中进一步放宽民间办厂限制。此时,“实业救国”“兵战不如商战”成为走在前列的中国人发出的自强之声。这种危机感推动着像张謇这样的爱国实业家纷纷投身实业创办浪潮,大生纱厂于1899年正式投产,耀徐玻璃公司也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应运而生。


IMG_260

IMG_261


甲午战争的惨败,让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列强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此同时,国内社会矛盾激化,民众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日益不满。在这种形势下,清政府为了挽救自身统治,于1901年开始推行新政。


清末新政在经济方面实施了奖励工商、振兴实业的政策。清政府设立了商部,后改为农工商部,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公司律》《商会简明章程》等,以鼓励民间投资设厂,保护工商业者的权益。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制度保障,激发了社会各界投资实业的热情。


(二)地方自强


除了清政府自上而下推行的新政外,地方层面的自强意识也在不断觉醒。在一些有识之士看来,国家的贫弱不仅在于政治制度的落后,还在于经济实力的不足。他们认为,只有通过发展地方实业,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


中国不同地区发展存在显著差异,尤其是在开埠时间上,沿运与沿江地区各不相同。开埠早的地区能更早接触到先进的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经济发展相对较快,而开埠晚的地区则在工业发展上较为滞后。在宿迁近代文化转型时期,耀徐玻璃公司作为宿迁近代工业的代表,其发展有着特殊的地方背景。与一些沿江开埠较早的城市相比,宿迁在工业起步时间上相对较晚,但随着实业救国思潮的传播,当地迫切希望通过发展近代工业来推动经济发展。


IMG_262

宿迁白砂


清末新政和地方自强运动相互交织,为宿迁耀徐玻璃公司等众多民族企业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宿迁耀徐玻璃公司的兴衰历程


(一)耀徐玻璃公司的创办期


1903年,宿迁名绅黄以霖发现外国人在当地大规模收购旧河滩沙地,意欲开矿。他敏锐地意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邀请安徽盐运使许鼎霖和南通张謇来宿迁考察调研。三人把洋人收购的沙地砂样带回上海,请比利时专家化验,得知宿迁硅砂为上等玻璃原料。当时,玻璃完全依赖进口,价格极高,外国洋人也正考虑在中国建造玻璃厂,以赚取巨大利润。张謇、许鼎霖与黄以霖等共同商量,认为绝不能让外国人抢了先机,决定在宿迁洽商集股,建造一座玻璃工厂。


1904年8月,林松唐、丁宝铨、李经方、张謇、陈继唐、陈同礼、黄以霖、余诚格、许鼎霖、汤寿潜共十人为创办耀徐玻璃公司呈商部暨南洋大臣、清江漕运总督、江苏抚宪上书,申办耀徐玻璃公司。呈文中指出,玻璃为生产生活必需品,中国进口的货物中玻璃制品占有相当比例,玻璃价格昂贵,每年外溢有二百万两银子,有损国家利源。


IMG_264

耀徐玻璃公司年度预算


公司聘请了外国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引进国外先进的玻璃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在国内招募了一批有识之士,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这些人才的汇聚,为耀徐玻璃公司注入了活力。在生产过程中,外国技术工人教导中国学徒,经过半年的刻苦学习,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工厂从国外进口了先进的玻璃生产设备,采用半机械化的吹筒摊平法生产玻璃。这一技术流程复杂,核心技术被外籍技术人员把控。


1905年5月11日,耀徐玻璃公司得到了清政府商部公司注册局的正式批准,并据此获得了商部颁发的执照。此前,清政府已于1904年1月21日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公司律》,这标志着近代中国首部公司法的问世。同年6月15日,清政府又出台了公司登记法,正是在这样的法制框架下,耀徐玻璃有限公司完成了其登记注册手续。


 IMG_265

商部公司注册纪事


《钦定大清商律·公司律》明确规定,股份有限公司需由七人或七人以上共同集资创办,并明确声明其资本数额作为责任上限,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有限责任”的原则。这一法规对于近代中国公司制度的建立具有开创性的奠基意义,它首次赋予了中国公司组织合法的法律地位。因此,耀徐玻璃有限公司标志着近代中国最早的具有法人地位的玻璃公司成立,同时也标志着近代中国具有法人地位的私营企业诞生。耀徐玻璃有限公司执照作为商部颁发的第17号执照,代表着宿迁不仅建立了最早的玻璃企业,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发端地之一。


IMG_266

1905年5月11日商部颁发的耀徐玻璃公司执照,第十七号执照。


经过前期的筹备和建设,1903年底,宿迁耀徐玻璃工厂开始募股筹建,正式拉开了中国民族玻璃工业的序幕。此时与耀徐玻璃公司一起成立的还有博山玻璃公司、武汉耀华玻璃公司等。


(二)耀徐玻璃公司的发展期


1906年,工厂建成投产后,耀徐玻璃公司在管理、市场、销售和品牌打造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公司实行股份制,这在当时是一种较为先进的企业组织形式。股份制的实施,明确了股东的权益和责任,吸引了更多的资金投入,也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通过股份制,公司能够集中各方资源,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玻璃制造所需机器繁多,为增加市场竞争力,公司投入巨额资金,先后投资达140万元,占晚清时期苏北近代工业投资总额的37%,成为当时苏北投资最大、工艺最先进的建材企业。


IMG_267

公司管理章程


在市场拓展方面,公司积极开拓全国市场,将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到全国各地。当时的中国,虽然面临着列强的经济侵略,但国内市场潜力巨大。耀徐玻璃公司抓住机遇,通过与各地的经销商合作,建立了广泛的销售渠道。公司在宁波、杭州、镇江等多地设有分销中心,还专门在宿城东大街设宝徐钱庄,作为玻璃厂金融流通之所,钱庄内附设玻璃器皿门市部,经销自制各种产品,并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


通过设立分销点,公司能够更好地控制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销售效率和服务质量。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关税减免。


IMG_268


江督致镇沪各关道电:所需建厂木铁、砖瓦、石灰、火泥以及各项物料宽免税厘,并由许巡发护照等因当据照行在案。查内地厘金尚可通融,若海关税有定章且 经外部奏定,如机器完税之类,非督抚护照所能免。


1910年,公司产品参加南洋劝业会,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盛大的商品博览会。耀徐玻璃产品在南洋劝业会上大放异彩,经审查合格,获得一等奖。此后,产品又在江苏物品展览会和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奖。这些奖项的获得,极大地提升了耀徐玻璃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使产品逐渐打开了市场,开始与国外玻璃产品竞争。


 IMG_269

南洋劝业会赛奖(一筹奖)题名录


耀徐玻璃公司鼎盛时期建有钢架混凝土结构主厂房,附属厂房近200间、大锅炉2座、煤气发生炉8个,日产玻璃7000块,提供50余种玻璃产品,全厂工人1270余人,仅装卸运输船工就有300余人,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据史料记载,当时每年需要用煤43200吨,纯碱2900吨,年产玻璃达1800万平方尺,推动了徐州、枣庄一带煤炭业的发展。


好景不长,耀徐玻璃公司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由于内外部环境变化,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地方民变的破坏,逐渐走向衰落。


从外部环境来看,国际竞争和政局动荡是导致公司衰落的重要原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外国玻璃厂商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倾销力度。他们凭借先进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实力,以低价销售玻璃产品,对中国民族玻璃工业造成了巨大冲击。耀徐玻璃公司由于生产成本较高,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


同时,国内政局动荡不安,军阀混战频繁,社会秩序混乱,交通运输受阻,原材料供应不稳定,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生产和经营。1911年3、4月间,由于时局动荡,上海银行业出现恐慌,公司的资金链受到严重影响。此外,1911年宿迁地区遭遇严重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一些地方乡绅趁机向永丰面粉厂提出借小麦以赈济灾民的要求,遭到拒绝后,联合磨坊商家纠集数千人纵火焚烧厂房并抢夺小麦,耀徐玻璃公司也被牵连,损失严重。


内部因素方面,技术依赖成为公司发展的瓶颈。耀徐玻璃公司在技术上一直依赖外国专家和进口设备,核心技术被外籍人员把控。例如,工程师福斯德为降低成本和材料消耗而对熔炉进行缩小改造,导致熔炉设计每日仅能处理8小时原料,而非全天候24小时作业,产量无法收回投入成本。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外国专家逐渐撤离,公司在技术创新和设备维护方面面临巨大困难,产品质量出现波动,生产效率下降。


此外,公司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诸多问题。由于建设周期过长,投入资金过大,加上产销地不一致,增加了交通运输成本,同时为了市场推广,冗员多、应酬多,增加了管理成本等,造成市场竞争力不足。公司出现重大亏损,被迫挪用海丰面粉厂和赣丰面粉厂的资金来周转。1910年6月,许鼎霖在海赣永丰三厂股东大会上详细陈述了耀徐玻璃公司积欠海丰面粉厂和赣丰面粉厂往来规银达28万两的债款情况。


地方势力的破坏也给公司带来了沉重打击。一些地方势力为了谋取私利,强占公司资源,地方发生民变破坏公司的生产设施,严重影响了公司的正常运营。1911年,江苏长江流域洪水泛滥,玻璃原材料价格大涨,耀徐玻璃公司受到重大损失。加之此前积累的各种问题,公司最终于1912年宣告停办。


宿迁耀徐玻璃公司的历史贡献


宿迁耀徐玻璃公司作为中国第一家平板玻璃厂,具有开创先河的重要意义。它的诞生,填补了中国在平板玻璃生产领域的空白,为中国民族玻璃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耀徐玻璃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以及积累的生产经验,都为后来国内其他玻璃厂的创办和发展提供了借鉴。


公司遗留下来的厂房、设备等工业遗产,成为了见证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重要实物资料。如今,对这些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也成为了传承和弘扬中国近代工业文化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可以让后人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感受先辈们的创业精神和智慧。


IMG_271


耀徐玻璃公司的创办者们所展现的实业救国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拼搏。这种精神成为了中国近代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出,要弘扬包括张謇、卢作孚在内的“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耀徐玻璃公司创办者们的精神,正是这一光荣传统的重要体现。


宿迁耀徐玻璃公司的历史启示


从宿迁耀徐玻璃公司的兴衰历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技术的自立自强对于企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在当今时代,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和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国家或企业如果在关键技术领域受制于人,就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核心技术。


黄以霖、张謇等耀徐玻璃公司的创办者们,所展现出的企业家精神令人钦佩。他们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发现商机并果断决策;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尝试新的管理模式和技术;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将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坚韧不拔,永不放弃。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特别强调,“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在当今时代,企业家精神依然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们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同时,社会也应给予企业家更多的尊重和支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耀徐玻璃公司创办者们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以实业救国为己任,这种精神在新时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只有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才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企业家,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IMG_273

如今宿迁的秀强玻璃研发大楼


来源:江苏方志大讲堂第1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