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发展中的《宜兴年鉴》
8年来,《宜兴年鉴》越编越好,影响越来越大,关心、喜爱年鉴的人也越来越多,各级党政领导对年鉴也越来越重视,使年鉴编纂工作迈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各级领导重视年鉴
宜兴市委、市政府领导对年鉴工作十分重视,把此项工作摆上一定位置。从1993年开始把《宜兴年鉴》的编写和发行工作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范围,以责任状的形式下达到市志办公室,并定期听取工作进度汇报。在《宜兴年鉴》创刊以来的7年中,虽然市政府领导几经更迭,但每次都及时调整编委领导,并以人民政府文件下发公布。在每年召开的年鉴发动会上,分管市长都亲自到会作动员。我们工作遇到实际困难时,市领导都能支持、鼓励。1992年,年鉴界研讨中提出了年鉴不一定每年出版的观点,不管这个观点正确与否,在我们连年出版感到步履艰难之时,思想上产生了动摇。当领导知道我们的心思后,毫不犹豫地指示我们“年鉴年鉴,一年一鉴,不要轻易停下来”,使我们在徘徊中明确了方向,坚定了决心,继续坚持年年编写。去年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成为热门话题,地方志办公室向何处去?年鉴还要不要编?又一次波及办公室人员的思想,市领导明确表态:不管机构怎么变。年鉴还是要编。安定了人心,增加了年鉴工作责任心。各基层单位领导也开始重视年鉴工作,及时安排编写人员撰稿。元上乡党委书记还亲自安排办公室要在《宜兴年鉴》上组织一页彩照,以反映元上乡治穷致富的面貌。有位党委书记对我们说了他的心里话:前几年,对年鉴不认识,觉得没多大意思,这几年工作中遇到几个情况,对年鉴产生了好感。一次是外地客人临走时,我们送给他土特产他不要,只提出要一本县志和最近的年鉴;还有一次是出差到外地,交谈中人家问及宜兴是何时撤县设市,现在年商品粮任务是多少,自己都很含糊,后来无意翻阅《宜兴年鉴》找到了答案,从此以后才认识到年鉴这本书有价值。
二、年鉴广告受欢迎
由于年鉴广告坚持实事求是,档次较高,并且具有存史作用,信誉特别好,很多单位把能上年鉴引以为荣。当我们去向他们约做广告时,他们很谦虚很激动地说,象我们这种单位够上年鉴的标准吗?令人欣慰的是。不仅企业、乡镇做彩页,机关事业单位也做彩页。去年邮电局、土管局上了彩照,今年水利局、公安局、水利工程处主动约稿做彩照;不仅集体企业做,私营企业也要求做:不仅满足做内页,还有几家争着做护封,所以1995年的广告把扉页都占领了。这些单位自觉做广告,一方面是他们看重了年鉴这个窗口,二方面是对我们工作的信任和支持。1995年广告费在年内全部交清,今年还有很多单位预付了广告费。现在,要在年鉴上多做几幅广告已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
三、读者喜爱年鉴
由于年鉴质量档次的逐年提高和年鉴发行应用层次的提高,博得人们对年鉴的亲睐。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高品位的书只能给高层次的人看”观点,限定出版2100册,向四套班子领导、市级领导机关部委办局负责人、乡镇党委委员、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明星企业、优秀企业的厂长(经理)发放,这便出出“物以稀为贵”、“人有我也要”的现象,年鉴被人们越来越喜爱。目前出现这样几种可喜局面:
1、作为个人珍藏品。由于年鉴每年重视记述年度中的先进事迹和先进个人,这些人对自己能编入年鉴感到光荣自豪,不但自己购买作珍藏,还买了赠送给亲朋好友。
2、作为地情资料收藏。宜兴人重读书重藏书,很多有识之士收藏年鉴形成系列地情资料。如建委党委书记程来、请柬收藏家储敖生、家庭藏书2万册的杨东亮等,年鉴一出版就赶来购买,如获至宝。
3、作为档案资料收藏。宜兴全市46个乡镇(园区)、80多个部门及大中型企业都建起了档案室,都把年鉴作为重要资料收藏。有些新成立的单位,如社保局、城管处、商检、海关等单位都来市志办索取自1988年后的整套年鉴。
4、作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凡外地客人来宜兴,或新来宜兴上任的领导干部,首先向他们提供《宜兴县志》和《宜兴年鉴》。去年,一位西藏到宜兴检察院挂职的干部,向检察长献了哈达,检察长向这位干部赠送了《宜兴县志》和《宜兴年鉴》,为他了解宜兴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四、年鉴得到市财政更大的支持
因为这几年年鉴质量逐年提高,常编常新,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欢迎,市财政没有因为我们做广告、抓发行、增加了收入而减少对我们的补助,相反更加重视和关心我们的工作,今年在财政预算比较紧张的条件下,又增加了1万元出版经费和增加办公业务经费。
- 上一篇:对乡镇年鉴编纂的一些思考
- 下一篇:加强对社会服务业的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