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年鉴对编修志书的作用
年鉴和志书是我国记录地方历史的不同形式,因编写方式、内容侧重、体例设置、功能目的、出版周期的差异而各有不同。逐年编纂的年鉴为修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人们对修志存史重要性的认识;年鉴每年积累的资料,为志书的编修奠定了基础;编修年鉴的人才队伍,为修志提供了人才保证;有些地方因每年编写年鉴而设立的专门机构,也为修志提供了组织保障。虽然如此,在实践中却不应该完全依靠年鉴来编修志书。本文以广播电视系统为例,就年鉴对志书编修的作用作一浅析。
一、当前广电系统编鉴修志的基本状况
广播电视系统大规模编鉴修志,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在那时起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从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制作量,总体技术水平和规模以及实际覆盖人口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广播电视大国。
广播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为广电系统编鉴修志打下了物质基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地纷纷开始了广播电视的编鉴修志工作。截至2007年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27个省级行政区正式出版了省级广播电视志,至少有14个县市区出版了广播电视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出版一套《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志》;年鉴方面,有9个省级行政区和1个市出版了广播电视年鉴,另中央电视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也编纂了自己台的年鉴。当前,广电系统大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已经进入第二轮修志工作中。
二、以“鉴”修“志”是有效的做法
如前所述,目前广电年鉴的编修,除了由国家广电总局主管的《中国广播电视年鉴》之外,还有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县市区以及电台电视台编写了本区域、本单位的广电年鉴。这些年鉴的编纂,为续修志书提供了极大便利。
思想意识。存史是地方志客观、永恒的功能。存史是一种基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人类自觉、理性行为。相对于广电的飞速发展,工作人员的历史意识是很差的,给首轮修志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年鉴作为逐年出版的工具书,由于每年都有专人负责搜集资料、整理出版,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人们的存史意识,使人们重视历史、重视编鉴修志工作。
史料积累。志书的存史功能主要靠史料,史料的覆盖面既广且深,才有利于发挥志书的存史功能。年鉴全面汇辑了一年内的事实资料,统计数据,基本情况,重大事件,最新成就,而且就目前各地广电年鉴篇目设置看,与广播电视志的篇目大体类似,这保证了年鉴的内容可以基本满足续修志的需要。
人才队伍。人才始终是编纂志书的瓶颈,全国普遍缺乏既了解广电发展情况,又懂得史志编纂的高水平专业人才。不但广电志如此,全国的方志也一样。首轮修志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众手成志”,一部志书的完成,动用的人员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个部门每个人的优势和潜力,把单一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取长补短。但也有不少缺点,如稿件质量参差不齐,风格难以统一,组织成本较高等。众手成志是首轮修志工作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的应急方法。在第二轮修志工作中,人才问题仍然是编好志书的重要保证。年鉴是逐年编纂出版的,这种连续性的编写工作为编修志书培养了专业人才。编修年鉴的人才队伍,为修志提供了人才保证。
组织保障。当前各地年鉴的编写基本是官方行为,年鉴编辑部一般都挂靠在行政或事业单位下面展开工作。有些地方把二轮修志的任务直接交给年鉴编辑部或以年鉴编辑人员为主体完成,这些单位和个人由于长期与各部门打交道,搜集资料、组织编纂都有一整套较为成熟的经验和完整的程序,因此也对二轮修志提供了经验,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不能只依赖“鉴”,修志要扩大资料来源
当前修志已经普遍进入第二轮。各地编修广电志,很多地方主要依靠年鉴提供史料。年鉴是当年编纂,当年出版,记录每年的最新情况,为史料的留存起到重要的作用。但完全依赖年鉴编修志书,是不够科学的。
首先,虽然年鉴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但从年鉴转手而来的材料,已经是“第二手”甚至“更多手”,而志书应当努力寻找第一手材料,才能使之更加权威、真实。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中国地方志》杂志原主编诸葛计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也认为:“虽然志就是史,史就是提供鉴,志和年鉴是不可分割的。但由于年鉴时间太短,沉淀不够,在资料性上可能会出现问题,所以完全依靠年鉴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其次,志书应有翔实齐全的史料,横不缺项,纵不断线,能够详尽完整地记述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同时,还要拥有关键的深层次的核心史料,有力地说明事物的发展情况。新时期的社会变化速度大大加快,志书除了要记录新出现的事物,还要记录好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事物,两者同样重要。比如广播电视一个频率、频道改版后,某些栏目不再播出,年鉴的处理方式一般是介绍新增的情况,不会介绍已经消失或结束的内容。因此,志书要全面表现一个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需要做更细心的甄别和调查。
随着社会的转型,广播电视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纯依靠年鉴或单纯依靠政府下文,各部门供稿的方式都不适应实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因此,续修广播电视志应采用“一主三辅”的多元化渠道组稿,即以政府管理部门供稿为主,直接与大型集团、台、站联系供稿为辅,走向社会,调查研究为辅,收集会议文件、报刊资料为辅。这样既可以保证广电志的权威性,又扩大了广电志资料的覆盖面,保证了志书的真实性、完整性。
(责任编辑 吉文成)
- 上一篇:抓好五项常规工作 提高人物志编纂质量
- 下一篇:明确地位作用 加强业务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