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地位作用 加强业务指导
二轮修志工作启动之后,切实加强对修志队伍业务培训指导,正确运用业务指导的有效方法,努力提高修志人员综合素质,提高撰稿质量,是我们需要认真探讨的新课题。
一、业务指导在修志工作中的地位
充分认识业务培训指导在修志工作中的地位作用,对于加快搞好修志队伍建设,提升修志人员业务水平,高质量地搞好志稿撰写有着重要意义。
(一)搞好业务指导,是改变队伍现状的重要举措。海门市市志编辑部和各承编单位撰稿人员,共有160余人,这些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高,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可谓是各个单位的“笔杆子”。但是,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两支队伍的修志工作业务水平普遍不高,突出表现在:一是业务不熟悉。极大部分人员从来没有接触过修志业务,对有关编修志书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二是情况不了解。许多年轻同志到单位工作时间不长,对单位的机构演变、事业发展不清楚,有的连资料在哪里都搞不清;三是工作不热心。许多同志都是兼职人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钻研修志业务,只是应付了事。所有这些,不难看出,文化程度较高仅仅是做好志稿编写的基础,但不完全代表修志工作水平。只有花大力气加强修志队伍的培训指导,才能改变队伍现状,才能使撰稿质量得到提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卓有成效的培训指导工作是修志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前提。因而,搞好两支队伍的培训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搞好业务指导,是推进修志工作的关键环节。编修一部地方志书,从工作环节上讲,一般都须经过方案制定、框架设计、资料搜集、初稿编写、志稿总纂、评审修改、印刷出版等过程;从志书内容上讲,涉及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时空跨度多则上千年,少则也有十几年、几十年;从工作推进上讲,有宣传发动、培训指导、组织协调、督促检查等具体措施。面对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头绪众多的文化工程,作为主管地方志工作的一级政府部门,志书编纂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方面内容、每项措施都必须做得有声有色,不得有半点马虎。而打好基础,搞好业务培训指导,这是修志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推进修志工作的关键环节。我们如果不抓好基础工作,写出来的志稿必然要返工,修成的志书必定会给读者留下太多的遗憾。
(三)加强业务指导,是提升志稿质量的有效保证。县级修志参与人员一般都在一二百人。众手修志的难度,就在于要使不同社会经历、不同业务水平、不同写作风格的参编人员,依照统一的篇目,坚持一致的质量标准,开展好各自的志稿撰写工作。那么,如何统一好众人手中“笔”,这就要求我们下功夫抓好修志队伍建设,强化对修志人员的业务培训指导。正如一部机器,只有各个部件都是正品,没有次品,它的运转才能有序高效,从而产生巨大的工作能量。另一方面,地方志涉及到区域范围内的天文地理、人们的生产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要使众多的信息在志书中记实、记全,记出特色,使志书成为传世佳作,没有一支响当当的修志队伍,没有全体修志人员的通力合作是很难办到的。
二、开展业务指导的有效方法
修志工作中开展业务培训指导的方法很多,但哪些方法最符合当地实际,哪些方法既简便又具针对性,哪些方法最能使受训者听得懂、记得住、感受深,这就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只要我们使用的方法得当,就能取得最佳的培训指导效果。
(一)坚持多样性。对修志队伍培训指导的方法,要像08奥运赛场上的中国乒乓健儿,灵活运用多种战法去克难制胜,任何怕麻烦、图省事、单打一的做法是难以凑效的。二轮修志实践中,我们注重了撰稿人员承担任务的易难和悟性的强弱,采取了集中培训、专题培训和个别指导故方法,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1.集中培训。集中培训主要是指面上大规模的业务培训指导。对撰稿人员实施集中培训,作用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能营造一种众人修志的氛围,使大家看到,修志并不是地方志部门一家的事,也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与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紧密相关,从而增强修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使大家对地方志的一些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要求、工作步骤等有一个总体了解,为编写志稿打好基础。其不足是,参训人员多,难免出现左耳进右耳出不入心入脑的情况,再加上各人业务基础不一样,因而难以收到人人融会贯通、个个心领神会的效果。
2.专题培训。专题培训是指在面上大规模培训的基础上,对涉及部分单位的同类事项进行的培训指导。专题培训主要涉及三类事项:一是篇目下涉及的基本相同的事项,二是分散在各篇内容中的同类事项,三是志书编纂各个阶段中需要培训的事项。专题培训的主要特点,即能围绕同类事项,深入讲解,使问题说得清、讲得透,对不明确的问题撰稿人员可展开研讨,培训效果比较理想。
3.个别指导。个别指导就是面对面地与撰稿人员开展交流、进行业务指导,即平时所言的“开小灶”。开展个别业务指导具有及时性、直接性和亲和力特点,可以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解决实际问题。修志实践中,我们广泛采用了个别指导的形式,有时请进来,有时送上门,有效地促进了修志工作的开展。
(二)具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是我们平时常用的推进工作、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修志业务培训指导的针对性强不强,问题找得准不准,直接关系到效果的好差。在这方面我们深有感受。二轮修志启动时,一些单位在细化篇目中问题较为突出,有的不懂如何依据编辑部设置的到节的篇目,结合本单位事业发展的实际,设置编写单元,即目和子目,有的设置不够科学合理,有的干脆抛开市志篇目另搞一套。市志编辑部针对这一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用两个多月时间,对136个承编单位分类培训,帮助撰稿人员加深对篇目的认识,掌握篇目细化的操作要领,为开展资料收集打好基础。针对竖写过程中出现的记事混乱、时序颠倒问题,我们一方面及时举办专题培训活动,讲清竖写的要领;另一方面,利用《修志简报》刊载竖写业务知识及有关范文,使撰稿人员记事水平得到提高。针对乡镇志谢平淡类同、个性不显、特色不明的情况,编辑部邀请一些熟悉乡镇情况的同志召开座谈会,认真梳理各乡镇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事件,充实到各有关乡镇的志稿中。经过补充修改,许多乡镇写出了富有个性,亮点纷呈的好稿子。
(三)注重实效性。开展业务指导,不能搞形式,做表面文章,要实实在在为提升志稿质量服务,要把提高修志人员的修志知识、操作技能和业务水平作为培训指导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培训指导工作中,既要对撰稿人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志基本理论教育,更要结合本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以及二轮修志工作面临的重点问题、难点头号题深入进行教育培训,从而保证修志人员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提高。
坚持培训与实用相结合。学以致用是我们实施培训的出发点。考虑培训工作时,要首先考虑受培训者的实际需求,了解他们在工作碰到那些问题,最需要学到那些东西。在此基础上,施训者要从这些实际需求出发,讲“有用”的东西,讲受训者最需要掌握的内容,并让他们听得懂、记得住,能融会贯通,能在工作中真正派上用场。
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结。修志培训教育仅仅是提高业务水平的一种手段,而要得到真正提高,就必须勇于实践,用学到的东西去解决修志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得到提高。因此,修志工作中,我们要大力倡导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修志者的业务水平。
三、培训指导工作中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提高自身素质。县级志书撰稿的培训指导工作一般由编辑部承担,编辑部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培训指导工作的成功与否,培训指导的效果如何又与撰稿质量密切相关,因此,编辑部人员必须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到“打铁先得自身硬”。首先,要提高政治素养。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修炼秉笔直书的政治品格。要把修志看作一项事业,以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崇高责任感和强烈使命感,视修志为神圣使命,把乐于奉献作为人生追求、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源泉和精神支柱。其次,要提高业务水准。地方志是一门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老老实实潜心研学,坚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真正成为行家里手。要面对基层修志现实,找准问题,用心解读,为承编人员解惑释疑,为编修高质量的志书提供先决条件。
(二)坚持人本理念。众人修志,做好人的工作极为重要。人的工作做好了,就能释放强大的修志潜能,反之,则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牵制。众多的修志人员,撰稿水平、写作风格、看问题的视角各不相同,我们要用一种包容的心态循序渐进地做好工作,对撰稿质量高的要表扬鼓励,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撰稿质量差的要多帮助、多引导,过分的批评指责是不可取的。要讲究工作方法,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帮助指导。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中碰到的领导不支持、部门不配合、其他工作任务太繁重等问题,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修志环境。
(三)运用典型引路。我们在宣传发动、篇目细化、竖写记事等工作环节中培养了一些典型,在各类培训活动中,请他们现身说法,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责任编辑 吉文成)
- 上一篇:浅谈年鉴对编修志书的作用
- 下一篇:突出地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