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志鉴研究

正视三个转变 推动方志事业发展

2013-02-18    

  当前,盛世修志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所接受。方志硕果迭出的背后既凝聚着方志人的心血,同时,也凝聚了社会各界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倾注的心血。应该看到,目前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形式以及运作模式正在发生着诸多新的变化,我们应该用继承与创新的理念认真研究这些新变化,因势利导,推动方志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要我修志”正逐渐向“我要修志”转变。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我国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是在上级号召要求下,通过近20年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形式完成的,是“要我修志”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社会物质财富的骤增,激活了人们以史为鉴的内在需求,“我要修志,修志为我所用”正在逐步成为现实。拿南京市高淳县为例,改革开放给武家嘴村带来了丰厚的物质成果,村民们深刻感悟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发出内心地提出要编修一部村志,来记载历史,总结致富经验,传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他们借助该县地方志办公室的专业力量,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编就出版了近40万字的《武家嘴村志》。高淳县陶瓷公司自成立40多年来经久不衰,2004年发展为成功上市的一家股份制企业。他们也主动要求编修出版企业志,借助该县地方志办公室的专业力量,并自筹资金10余万元,编纂出版了《高淳陶瓷公司志》。这两部志书的出版,对该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业振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为该县修志事业的拓展提供了新的空间。据了解,目前该县仍陆续有村镇和企业提出编写村志和企业志的期求。

  二、单一政府投入为主正逐渐向社会多元投资修志转变。我国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修主要任务是完成省、地(市)、县三级志书的编纂,因此,经费投入是靠政府财力。随着志书编修领域不断拓展,修志资金投入正在向多元化发生变化。如前所说,《武家嘴村志》、《高淳陶瓷公司志》的编修出版,县财政并没投入一分钱,全部是由村、企业提供经费完成的。

  《南京莫愁湖志》的出版颇具戏剧性。2003年,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曾将此书立项向市财政争取,未果。2004、2005两年与建邺区地方志办公室合作,采取成果转让的形式谋求经费新渠道,未遂。再后,又与南京市莫愁湖公园管理处寻求合作。公园管理处通过园区景点改扩建项目运作,终于得到刘应凤女士(企业家)的资助,该部志书方得以如愿出版。该书随附的两幅长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南京艺兰斋馆藏之珍品,其中,也不乏社会贤达资助。

  三、单一、封闭式的修志形式正逐渐向社会多元参与的形式转变。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的组织形式都是由省、地(市)、县三级政府主持,三级地方志专门修志机构组织实施而完成的。改革开放迄今,社会分工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介服务机构应运而生,诸如专司文书、文章、文稿起草,搞调查、做专题,编家史、族谱的写作事务所也开始表现出对修志工作的极大热情。南京江宁区大树根写作事务所利用地情熟、人缘熟的优势,涉足修志以来,近两年已完成了该区两部部门志的编修,现正着手第三部部门志的编纂。毋庸置疑,这既是对修志力量的一个补充,也是对政府专司修志机构的一个挑战。

  针对上述三个新变化,我们只有用改革创新、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去加以分析,因势利导,才能赢得新一轮修志的主动,简单地肯定和否定的态度都是不足取的。

  一、加强宏观统筹的力度,科学引导,加大指导力度。“我要修志”是众手成志的好兆头,发展态势固然很好,但是,面对新形势,作为政府专司地方志编纂的职能部门,关键是工作要到位,不能缺位,要加强宏观统筹,区别情况,科学安排,加以引导。认真制定好修志事业发展规划是关键。要注意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极具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条件成熟的单位进行,切忌不顾主客观条件的一哄而起,更不能放任自流。要注意对社会贤达及中介机构参与修志积极性的保护,要加强他们的修志专业知识的培训,切实加大对其修志业务上的指导,认真把好志稿的审定关,以确保众手成志的质量。

  二、积极探索方志成果转化途径,筹措更多社会资金促进方志事业发展。应当承认,孤芳自赏第一轮社会主义新方志成果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而方志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却并未真正起步。许多方志研究的成果、成稿的志书以及课题性研究往往会因为资金匮乏或渠道不畅而搁浅。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一方面仍要积极吁请当地政府财力加大投入;另一方面,积极筹措、吸纳社会资金不失为一条新路;吸引社会贤达,有实力、有远见卓识、酷爱文史的企业家加盟也是十分必要的。《南京莫愁湖志》的出版经费的解决可以说是一个属于意外却又结局较好的尝试。在新形势下,地方志工作要强化开放意识的树立。坚持开门修志,信息要及时公开,尤其是修志的信息要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信息相对称,要互通。这样,方志成果的研究及成果利用方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涓涓不息。试想,南京市未来将开工复建金陵大报恩寺这一重大工程,倘若将《金陵大报恩寺志》的修订、整理、出版早期谋划并与工程建设捆绑一起进行招标,愿意投资的有识企业家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项目成功之时,志书也面世了,不是也为项目的文化内涵注入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吗?

(责任编辑 吴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