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志鉴研究

打造精品年鉴的实践与探索

—以无锡市滨湖区为例

2024-07-04    李苏华

省市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中,县级年鉴的数量最多,质量也最为参差不齐。因此,打造县级精品年鉴对于年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无锡市滨湖区年鉴编纂工作为例证,探索县级精品年鉴打造的路径和方法,以期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扩大年鉴的社会影响。

一、县级年鉴编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无锡市滨湖区是20世纪初行政区划调整后重组建立的一个新建区,从2005年开始编纂年鉴,至2023年已完成19卷年鉴编纂出版。在2021年、2022年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开展的全省年鉴质量评定中,《滨湖年鉴(2020)》和《滨湖年鉴(2021)》均获得二等奖。荣誉来之不易,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突出问题也长期阻碍了编纂质量的提升。

一是区级机关部门、街道(乡镇)等负责年鉴供稿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过大,往往基本掌握要领方法后,就因工作调整被换离岗位;初次接手的人员要么不熟悉年鉴怎么写、要么不熟悉本部门(单位)工作基本情况,一时难以胜任,导致供稿质量和进度明显参差不齐,有些甚至不符合基本规范。二是有些部门(单位)从分管领导到具体撰稿人员责任意识欠缺,一些撰稿人员从素材收集到完成撰写多应付了事,一些分管领导审查把关也不严。三是滨湖区档案史志馆党史方志科仅配备2名工作人员,在应付日常的对上对下工作外,投入年鉴编纂工作的时间精力十分有限。

滨湖区年鉴编纂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也是目前县级年鉴编纂普遍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年鉴编纂质量的提升。因此,县级精品年鉴打造需要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提高编纂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二、县级年鉴编纂工作需妥善处理的关系

要切实做好县级年鉴编纂工作,应该从构成此项工作的各方面关系入手。这里撷取年鉴编纂实际工作中几组常见关系进行解析。

(一)目标定位上,处理好承担编纂任务与强化责任意识的关系

年鉴编纂工作在县级层面,涉及机关各部门、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乡镇(街道)等大大小小几十个部门(单位),要把年鉴编写内容、规范要求、完成时间等任务横向布置到位,一定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使用发文、召开会议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动员布置,将任务分解明确、分工落实到科室和个人。

仅仅落实分工是不够的,承编部门(单位)及供稿人重视并高质量完成供稿任务才是成就精品年鉴的重点。因此,增强编纂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精品意识十分重要。近年来,滨湖区委领导十分重视年鉴编纂工作,在相关会议上严肃要求年鉴供稿需保证质量;区档案史志馆通过“滨湖档案”微信公众号、全区年鉴供稿人员微信群等,持续开展年鉴工作宣传,逐步改变了年鉴编纂工作是小众工作、边缘工作、档案史志部门一家工作的认识,进而形成年鉴编纂工作是大家的事、分内的事、重要的事的工作氛围和共同要求,进一步强化了供稿人的责任意识,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

(二)队伍培育上,处理好集中培训与个别指导的关系

e55dd66b-05df-4df7-8679-79285aa1ea99.png

《滨湖年鉴》书影(李苏华 提供)

受业务能力有限和基层工作繁杂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影响,县级年鉴编纂力量较为薄弱,人员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县级年鉴编纂人员要积极参加省、市两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提升专业素质。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也要调动各方面资源力量,邀请上级年鉴专家、高校相关教授、当地具有丰富年鉴编纂经验的人员等,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加强业务培训,切实增强年鉴供稿人员的业务技能。同时,要在年鉴编纂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经常安排骨干人员到供稿部门(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现场指导帮助,一对一地帮助纠正和解决供稿中的各种问题。总之,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立足实际、着眼实效,着力解决年鉴供稿部门(单位)供稿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切实培育形成一支肯写、会写、能写的年鉴“小能手”队伍。

(三)编纂方法上,处理好连续性与创新性的关系

当前,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在处理年鉴的创新性与连续性关系中,总体呈现出创新性不够、连续性依旧的状态。连续性是基本的、也是必须的;创新性是年鉴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年鉴编纂发展的重要动力和自身价值所系。因此,年鉴编纂工作要坚持创新性与连续性相统一,两者不可偏废或固执一方,当前尤其要注重增强年鉴的创新性,用创新推进年鉴工作高质量发展。

2016年中国年鉴精品工程启动以来,各地打造了《长沙年鉴(2020)》《连云港年鉴(2019)》《北京朝阳年鉴(2020)》《孝义年鉴(2020)》等多部精品年鉴。滨湖区档案史志馆认真学习中国精品年鉴的创建经验,开拓创新,从2020年开始对年鉴框架设计、内容记述、装帧设计等进行重大改进,使《滨湖年鉴》更加彰显时代特征、地域特色与年度特点,实现了年鉴编纂质效的新提升。

三、打造精品年鉴需着重把握的环节

打造精品年鉴,必须把握好编纂全过程中的重点环节。滨湖区档案史志馆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突出抓好篇目设计、修改加工和排版审核三个重要环节,有效提升了年鉴编纂质量水平。

(一)抓好篇目设计环节,增强框架的科学性

框架是年鉴内容呈现的载体,设计好框架篇目不仅是编纂年鉴的良好开端,而且对于编写人员完成编写任务具有规范、引导和启示的重要作用。滨湖区档案史志馆通过邀请年鉴专家进行“会诊”,发现以往框架设计上存在年度特色内容不彰显、标准混杂不统一、相关内容割裂分散等问题。从《滨湖年鉴(2021)》开始,根据专家意见建议,并结合区情实际,对篇目大纲进行了一次大的“手术”。

在卷首图录部分,《滨湖年鉴(2021)》以“十三五”规划目标收官之年为契机,采用图、表、照相结合的形式,集中记录滨湖区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情况;《滨湖年鉴(2022)》则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主题,集中记录反映全区各级党组织、各界人士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内容,留下百年庆典滨湖印记。在特载部分,因时选择对全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见和突出历史价值的文献资料,《滨湖年鉴(2021)》集中记述反映全区上下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基本情况,《滨湖年鉴(2022)》则收录《无锡市滨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在主体记述内容上,进一步凸显滨湖地域特点和年度特色。2021年,无锡市委、市政府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把规划创建太湖湾科创带列为全市头号工程强力推进落实。滨湖区由于高校院所集聚多、产业创新活力强,处于太湖湾科创带的核心区,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滨湖区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的实施意见》。鉴此,《滨湖年鉴(2021)》在全市各市(县、区)中率先把“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建设”列为类目进行全面系统地记述,同时把全区集成电路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字文化产业、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技术产业归集为数字经济类目进行集中记述。

针对主体记述内容标准混杂和结构割裂带来的篇目混乱问题,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合并。《滨湖年鉴(2021)》把分散于不同类目下涉及人民生活内容进行归集,重组“人民生活”类目,涵盖人口和生育服务、就业创业、收入与消费、社会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优抚安置、社区治理、民政事务、老龄事务、民族事务、宗教事务等12个分目63个条目;把分散于不同类目下的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救灾、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内容进行归集,设置“公共安全”类目,分设9个分目44个条目进行记述。把过往反映年度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内容的统计表格统一排列于附录的做法改为依表格内容随文分散排列于主体记述部分,更清楚生动地反映主体内容。商贸服务业、城市建设和管理、教育等类目下的分目、条目内容亦有相应的调整与合并。

修改完善后的《滨湖年鉴》篇目大纲分类科学、层次清楚、领属得当、编排有序,为年鉴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编纂奠定了基础。

(二)抓好修改加工环节,增强记述的规范性

年鉴供稿质量参差不齐,有赖于编辑的进一步修改完善。从《滨湖年鉴》供稿来看,大多文稿存在内容要素不完整、层次结构不严谨、文字表述粗糙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只能称作是一个“毛坯”。为保证文稿质量,滨湖区档案史志部门采取措施着力抓细抓实年鉴修改加工环节。聘请一名熟悉了解面上工作情况和地情实际、具有较扎实的文字写作能力和负责精神的机关退休人员负责年鉴稿件修改统稿工作,做到任务集中、责任集中、精力集中。

首先对供稿进行“粗加工”,对粗制滥造的文稿退回重写,对素材内容不完整、条目选题有缺失的文稿要求补写充实,把好供稿审核关。其次再对年鉴供稿进行“精加工”,确保文稿要素内容完整、逻辑层次清楚、遣词造句规范、错别字和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政治术语、专业用语、年鉴规范等方面内容,稍有疏忽和差错,就会影响年鉴编纂质量,甚至会因为“硬伤”而使所编年鉴不过关。

近几年来,滨湖区档案史志馆对供稿的修改加工,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好政治关,凡涉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姓名、职务、讲话,涉及港澳台与外方人员活动、投资的相关内容,涉及民族宗教政策等相关内容,涉及本级党政群机构职能、人员、工作等相关内容都认真核实,防止和避免混淆错用、失泄密等问题的发生;二是把好专业术语使用关,年鉴中各领域的专业术语与缩写语出现较为普遍,对此都要查找依据或与相关部门联系核对,并对不常用的术语、缩写语通过链接方法进行标注解释,提高使用的正确性和熟悉度;三是把好条目标题和内容撰写规范关,条目标题着重修改纠正题大内容小或题小内容大的不匹配以及条目结构不规范问题,条目内容修改以工作成效为准绳,做到要素齐全、逻辑清晰、数据准确、计量单位使用规范等,坚决杜绝张冠李戴、牵强附会的内容糅合;四是把好遣词造句准确关,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和年鉴编纂的相关规定要求,坚持客观记载,杜绝文学溢美、繁杂重叠、议论评议等不符合年鉴规范的文句,努力体现简洁、准确、规范的文字使用特点。五是把好年鉴中使用的图、表、照质量关,针对图说不准确、表题与表注不规范、照片注释要素内容不完整等易发多发问题,严抠细查,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实践证明,年鉴修改加工环节是一门技术活、精细活,必须投入足够时间与精力,才能把年鉴从“毛坯”雕琢成“精品”。

(三)抓好排版审校环节,增强全书的准确性

年鉴经过全面修改加工后,进入排版审校环节。最终把关阶段,能否纠正书稿中未被发现的各种问题,关系到全书编纂质量水平的高低。

滨湖区档案史志馆深入跟进抓好排版审校各方面工作。指导排版设计单位开展全书的排版设计,包括装帧、版面设计、插图等方面,确保书稿基本成形;在此基础上年鉴统稿人员进行全要素内容的审阅修改,相当于剧团首次的“带妆彩排”,并将修改稿交由排版设计单位重新排版设计,形成排版第二稿;将第二稿交由相关年鉴专家分别审阅修改,必要时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修改意见,以此修改完成排版第三稿;将第三稿所有内容按供稿分工分发至所有年鉴供稿部门(单位)征求意见,要求将意见建议直接写在书稿上并经单位盖章、领导签字返回区档案史志馆,年鉴统稿人员根据反馈修改意见再次进行订正与核实,并形成排版第四稿;将第四稿交由出版社编辑审校,历经三审三校完成全书定稿,交付印刷厂印刷出版。

实践证明,历经多轮多方面的排版审校,绝不是多余的或者是繁琐负担,而是可以发现纠正许多不易注意、容易疏忽的问题,特别是聘请专家审校和反馈编写部门(单位)征求意见,有利于提升编纂质量和纠正因为事实不清、专业性不熟而出现的问题。排版审校环节是挽回编纂错误、进一步增强编纂准确性的重要环节,也是参与编纂人员总结提高、增长才干的学习环节。因此,切实抓好排版审校环节是年鉴编纂质量的重要保证,任何草率、轻视这一环节的做法都会留下不可挽回的缺失与遗憾。

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推进年鉴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要履行好法定职责,紧紧抓住打造精品年鉴这一“牛鼻子”,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培育精品意识、深化科学谋划、完善工作机制、汇聚社会资源、打造编写队伍、积极宣传推广等方面下功夫、出实招,探索出一条符合实际情况的精品年鉴打造之路,编纂更多精品年鉴,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作者简介:李苏华,无锡市滨湖区档案史志馆馆长、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