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培训 >>> 志鉴研究

卢 峰:执行好第一主笔制度 提高志书编纂质量

2025-03-11    

地方志主笔,旧称总纂、主纂,或称主编、统编、通编,是指在地方志编纂过程中,负有对整个志书或某一部专志的组稿、统稿和亲自撰稿等的责任者。主笔在志书编纂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完成修志工作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历来修志都十分重视主笔的选聘和使用。“第一主笔”是泰州市在开展名镇名村志编纂工程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


一、第一主笔制度的提出


继2016年12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启动江苏省名镇名村志编纂工程之后,2017年12月,泰州市启动名镇名村志编纂工程,首批共编纂60部。工作前期主要是各市(区)史志办负责督导,有承编任务的镇、街、村、社区组织实施,志书编纂人员具体执行。工作中,各镇(街)、村(社区)均明确了主笔。由于泰州是1996年新成立的地级市,大规模的志书编纂尚属首次,包括主笔在内的绝大多数编纂人员均是第一次参与修志,缺少编纂经验。期间虽然开展了很多培训指导,但是志书稿件经历“三审”(初审、复审、终审)后依然存在较多问题,质量总体不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主笔为首的编纂班子缺少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受能力水平限制,对志书修改完善始终达不到要求的高度,志书离出版标准总是相距甚远。


为高质量推进地方志编纂工作,进一步提高地方志部门服务基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解决基层编纂经验不足的问题,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于2020年12月适时出台《关于在名镇名村志编纂工作中选设第一主笔的通知》,要求各地建立第一主笔制度,对名镇名村志编纂工作及早进行专业参与,以保证编纂进程顺利、编纂质量达标。《通知》对担任第一主笔的人选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必须是各市(区)党史方志办公室分管方志工作的负责人和方志科室负责人。《通知》明确第一主笔的工作职责:


对接镇(街道)党委、政府(党工委、办事处),帮助协调解决具体困难,为修志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超前介入志书编纂工作,协助组织、指导编纂人员增补资料、调整纲目、集中修改、反复打磨;

在终审环节通审通改志稿,确保审稿意见落实到位,认真把好志书的政治关、史实关、质量关;

全过程指导并参与照片收集、补拍、筛选及图文编排,切实提高志书编排质量和视觉效果;

把握工作节奏,从早从紧落实各项关键工作,确保首批志书2021年3月正式出版。


由此,第一主笔制度诞生。第一主笔实际上还是主笔,只不过需要由具有专业背景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方志部门的修志骨干担任。实践证明,第一主笔制度的建立,对于弥补基层编纂人员,特别是名镇名村志主笔的编纂经验能力不足,快速高效推进编纂工作,大幅提升编纂质量,高质量出版志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作为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党史方志办公室分管方志工作的负责人,担任了全区承编的10部名镇名村志中4部(《白马镇志》《引江社区志》《蔡庄村志》《刘庄社区志》)的第一主笔。在对上述志书的统稿总纂中,发现并修改处理了大量问题,有文字方面的,有图片方面的,有版式方面的,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对一部志书的改动量常达到全书的三分之一左右,有的章节甚至大段大段地改写或重写,平均每部志书的第一主笔统稿时间都在一到两个月。应该说,没有第一主笔的直接参与,这些志书是不可能顺利、高质量地出版的。


二、第一主笔需具备的基础素质


第一主笔作为具有专业背景的修志工作者,必须具备一些基础素质,才能高质量做好统稿总纂工作。


(一)熟知编纂规范


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和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对于编纂名镇名村志的规则和要求都分别出台了一些文本手册,比如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出台了《江苏名镇名村志编纂手册》《江苏名镇志基本篇目》《江苏名村志基本篇目》《江苏省名镇名村志行文通则》等;泰州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出台了《泰州市名镇名村志编纂手册》《泰州市名镇(街道)志基本篇目》《泰州市名村(社区)志基本篇目》《泰州市名镇名村志行文通则》,手册中还附录了《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标点符号用法》《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等规范。这些材料内容都属于编纂名镇名村志的规范,依规范编志是做好统稿总纂工作的基础,第一主笔应对这些规范认真加以研学,统稿总纂过程中还要经常参看查阅。


(二)善用智能工具


第一主笔能否快速高效地做好统稿总纂等工作,熟练掌握电脑技术是关键。拥有了相关电脑技术,快速高效地处理好有关问题就成为可能,比如,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搜集有关信息,可以核实有关资料;通过互联网查找有关名词解释、专业术语、历史史实,可以帮助释疑解惑、澄清问题;通过互联网在线词典,可以查证生僻字、繁体字、易混淆的字词;通过Word程序,可以对文字稿进行批量处理;通过Excel程序,可以对电子表格进行规范处理;通过微信或QQ截屏,可以保存并处理有关信息;通过“光影魔术手”软件,可以对图照进行减光、补光、旋转、剪切等的处理;通过手机“计算器”程序,可以进行数据加减乘除等的处理。


(三)熟悉已有资料


第一主笔在统稿总纂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类已出版地方志书、地情书籍查找资料,核证事实,这就要求第一主笔对相应地区已有志书、史料要有基本的了解。比如笔者在开展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有关名镇名村志第一主笔工作时,经常需要翻阅查证与本地名镇名村志密切相关的历代《泰兴县志》《泰州志》等古志旧志,全国首轮《扬州市志》《泰兴县志》,全国二轮《泰州市志》《泰州市高港区志》《泰兴市志》《姜堰市志》,2010年以来编纂出版的《高港年鉴》《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年鉴》等。只有熟悉已有资料的情况,才能顺利进行交叉查证,提高志书准确性。


(四)建立合作网络


在统稿总纂过程中,第一主笔经常需要进一步征集资料、了解地情。如何才能方便快捷地获取资料和地情信息?这就需要加强与知情者,也就是镇(街道)分管负责人、村(社区)书记和主任、志书主笔、执行编辑、联络员等的联系,他们是第一主笔获取资料和信息的“情报密码”。第一主笔必须与他们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些关键人员可以提供众多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便开展诸如“调研了解资料信息”“提出补充修改意见”“培训指导文稿修改和图片征集拍摄”等工作,提高编纂修改效率。除此之外,第一主笔还需要与承编单位、印刷排版、出版社等不同领域工作人员进行及时有效的合作,这就要求第一主笔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以统筹志书编辑出版的全过程。

5841af8d-79e9-4a24-bf8c-35e7b6b752c5.jpeg

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指导编纂的泰州市名镇名村志(卢峰 提供)


三、第一主笔需做好的具体工作


不少名镇名村志虽然已经过了“三审”,但是质量依然不够高,问题依然有不少。设立第一主笔,就是要弥补之前编纂之不足,快速高效提升志书质量。因此,第一主笔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认真做好志书的统稿修改、图片的再征集再处理再设计、深入印刷厂对接“机改”、印刷排版、验收出版等各环节工作,为名镇名村志的按时优质出版发挥重要作用。


(一)做好统稿工作


第一主笔需要对每部志书逐页逐字逐句审核把关,对部分图片进行再收集、再拍摄,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和备注,对需要核实和补充的内容进行标注,并对接完善,将问题处理到位,以保证每部志书图片精美、图文并茂。


(二)做好细节把关


第一主笔要对志书各个零部件进行一次总校核,以追求志书的完满。比如,“志首彩页”要检查地图、特色亮点图照的排序、图下文字注解是否规范准确;“目录”要检查目录的格式及页码是否统一无误;“大事记”要检查编排格式、敏感人物是否已处理;“各级标题及图表”要检查字体、字号、位置、前后空距等的编排格式是否规范统一;“图照”要检查下方文字注解的格式和位置是否统一;“编后记”要注重检查史志办帮助完成的“三审一验收”、第一主笔等工作是否已准确记入,等等。


(三)做好机改对接


相关准备工作做好后就进入了印刷厂机改环节。为保证印刷厂机改质量,第一主笔应不厌其烦,深入志书中标印刷企业,与印刷厂专业排版设计人员一起,协同开展文字、图片、版式等的机改和编排工作,确保内容修改准确、图片编排到位、版式符合要求。第一主笔切不可将材料直接交给机改人员独自修改,否则可能会产生不少意想不到的二次错误。


(四)做好验收出版


较高质量的送验收稿形成后,第一主笔的任务就是指导各承编单位将志稿及有关手续材料提交上级志办组织验收。上级志办组织验收小组对志书进行审核验收,并出具明细的验收意见。意见反馈后,第一主笔应及时与承编单位对接,对照上级志办反馈的验收意见逐条提出修改建议,同时帮助承编单位将稿件修改到位,直至出版。


一部志书从进入出版社进行“三审”到同意出版,通常要经历3个月的时间,为保证出版时效可控,第一主笔要主动联系催促承编单位尽早落实出版单位。确定出版社后,第一主笔要主动加强与出版社联系,推动出版社尽快完成“三审”。出版社审稿意见反馈后,第一主笔要主动对照意见帮助修改稿件。如对出版社意见有疑问,第一主笔还应主动联系编辑展开商讨,做到求真存实。临出版前,第一主笔还应组织承编单位开展校对,进一步消灭硬伤。期间,要指导承编单位将志稿呈报地方党委、政府,办理批准出版手续。


四、第一主笔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政治方向问题


要对志稿内容进行意识形态的严格把关。涉及以下内容的禁止记述: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的,煽动民族仇恨、引发民族歧视的,破坏民族团结、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的,宣扬邪教、迷信、赌博、暴力的,封建落后的、糟粕的、粗俗残忍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有损社会公德或者危害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等等。一部志书的内容如果在意识形态方面出现问题,造成的社会影响将是巨大的,对一部志书的打击也是毁灭性的。这就要求修志人员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第一主笔在修志过程中要严格做好政治审查工作。


(二)志书体裁问题


志书的体裁包括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其中“志”体是志书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体裁,每篇每章每节每目的基本记述就是采用的“志”体。第一主笔必须要掌握“志”体的一些基本特征,火眼金睛地识别出不符合“志”体的问题,比如:“志”体的基本写作特征是“横排竖写”,“志”体的文体特征是现代语体文,“志”体的时序特征是“顺时记事”,“志”体最基本的语句特征是“时间+事件(主语+具体事情)”,等等。


(三)纲目分类问题


志书纲目分类要做到科学严谨,其基本原则是:领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符合逻辑,无交叉重复。传统志书记载一地的风物时,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都要记述,属于大而全的志书,其纲目设置通常按照“篇、章、节、目”的“篇目体”架构进行设置,而名镇名村志是新型志书,注重突出一地的“名”和“特”,因此其纲目设置采用的是“类目体”,通常分为“类目、分目、条目”或“类目、分目、副分目、条目”,无论是“篇目体”还是“类目体”,纲目设置都要遵循基本原则,做到科学有序。


(四)篇目标题问题


志书记载的是人、事、物、现象等,因此其篇目多以名词、名词性词组为标题,偶有“动词+名词”构成的标题,理解上也要将其理解为名词性词组,而不是动宾短语,这一点可以借助于英文的动名词词组(doing something)和动宾词组(do something)来加以理解。提炼标题时一定要精练,不可拖沓冗长。


(五)前后一致问题


志书中经常有同一表述在全志中多处出现,但表述容易出现前后不一致,这时可以采用关键词搜索法,搜索全志中同一事物事件的表述,相关表述搜集齐全后,以其中一种表述为基本参照进行核改,核改准确后,全志其他相关表述皆以此表述为准进行处理,以求全志一致。比如《白马镇志》中关于“人民海军成立”,全志出现了4种表述:一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白马庙宣告成立,二是人民海军在白马庙宣告成立,三是海军在白马庙宣告成立,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在白马庙宣告成立。经核准,第四种最准确,于是其他表述均改为第四种。


(六)名称规范问题


一部志书中,会出现各类事物的名称,包括各种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法律法规、文件、会议、地名、事物名、人名、职务等的名称。作为地方志书,要想让后人读懂、让域外读者读懂,记述就要规范准确,特别是名称。编纂人员经常犯的毛病是喜欢用简称,想当然认为自己懂的简称别人也会懂。其实不然,志书要求一定要用事物的全称或规范简称,否则会导致阅读困难。但第一主笔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马虎,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去查准,比如,可以问当事人、知情者,可以上互联网查证,可以查找原始发文,可以参阅“上位”志书,可以通过公章确认等,切忌凭空想当然。


(七)内容重复问题


名镇名村志中,有些内容容易产生交叉重复,比如,“镇(街道)/村(社区)概览”中的“农业/工业/服务业”与特色篇中的“特色经济”容易产生重复;“精神文明篇”中的“精神文明典型”“道德楷模”与“人物篇”中的“人物简介”容易产生交叉重复;“物产美食篇”中“物产”和“美食”容易产生交叉重复,一般是“物产”中增加了物产用于美食做法的记述;“村落文化篇”和“习俗礼仪篇”容易产生交叉重复;篇下序和篇中具体内容容易产生交叉重复。第一主笔要逐个核查,有机处理。比如,篇下序和篇中具体内容产生交叉重复时,篇下序中宜简记,有时甚至点到为止,而篇中具体内容则要详细记述。


(八)史实核查问题


志书记载的一地事物包罗万象,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事件)等众多,难免会有史实不准确的问题。第一主笔统稿总纂时要做到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比如,朝代纪年与括注公元纪年之间的不对应问题:“南唐昇元元年(936),升海陵县为泰州”中南唐昇元元年不是公元936年,而是公元937年。再比如,八路军、新四军的起止时间问题:《蔡庄村志》(终审稿)中“人物”部分,记述蔡绍祖时,有“1936年4月,他参加新四军并任排长”的记述,这显然有误,因为新四军是1937年底才成立的。


(九)述体撰写问题


总述、综述、概述、无题小序统称为“述体”,属于概而述之,即对一地或一事或一业的历史与现状、规律与特点、发展轨迹等用较精练的文字,在宏观上作概括记述。其功能与作用包括:沟通各篇(章、节),统摄全篇(章、节),荟萃精华,导读全篇(章、节)。其形成过程通常是:全部“节”“目”写好后,通过有机组合,就逐步形成“章”和“篇”,然后可以归纳总结,写出章下序和篇下序,以及概述,从而形成一部志书的完整稿件。第一主笔也应从这一思路入手考虑篇(章)下序是否写得到位。志书中“志”的部分讲求的是述而不论,客观记述事实,寓观点于记事之中,因此“志”部分是不需要评论的,评价评论类用语一律去除。但是,在“概述”包括“篇下序”部分,为了给读者以引导,可以有适度的评论。


(十)语病标点问题


第一主笔在统稿总纂过程中,要当好语文老师,处理好错字、错词、错句、错误标点符号、记述冗长重复等问题,判断不准时,可以翻看对照有关规范。比如,有没有根据志书主体、条目标题等考虑句子的记述主体?是不是采用了“时间+主语+地点+事件”的基本记述方式进行行文?段落是不是按照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和逻辑上的先后关系顺时记事的?动宾是否搭配,特别是一个动词对应多个宾语或多个动词对应一个宾语时是否搭配得当?有没有规范用好度量衡单位、数量词?有没有辨析清简体字、繁体字、异体字?有没有错字、错词、易混淆的字词等?志书中最常用的标点符号是逗号、顿号、分号、句号,较常用的标点符号是冒号、引号、书名号等,使用是否准确?这些看似细微的问题必须引起重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第一主笔最重要的职责。这就要求第一主笔既要有深厚的地方志理论功底,又要做杂家,不断加强学习、勤于查证。发现了问题,更要有效解决问题,才能最大限度体现第一主笔的价值,提高志书编纂的质量。


〔作者简介:卢峰,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党史方志办公室副主任。〕


栏目编辑:计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