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地情研究

新时代方志馆馆藏资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江苏省方志馆为例

2024-11-01    付阿敏

方志馆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方志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如何进一步明确方志馆定位,使其有别于图书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如何进一步构建完善方志馆藏体系,有效收藏保护、开发利用史志地情文化资源,如何进一步提升方志馆影响力,让方志文化深入人心,是新时代方志馆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刻回答好、阐释好的重大课题。江苏省方志馆作为全国较早成立的方志馆,自开馆以来,依托江苏丰富的方志文化资源,在收藏方志文献、举办文化展览、宣传江苏省情地情等方面做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诸多成果。本文以江苏省方志馆为例,探讨如何打造有地域性、专业性与服务性的新时代方志馆馆藏资源,以更好地推动方志馆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江苏地情文献收藏中心

方志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方志馆作为收藏保存方志、宣传地情文化的重要场所,其馆藏首先要突出地域特色。我国现有各类方志馆多以当地政府所辖地方志工作机构为依托而建立,这种基于创建主体的属地原则深刻影响着方志馆的馆藏资源建设模式。方志馆收集一地资料相对便捷,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最大限度凸显方志馆保护、传承地域文化的优势。同时又可以尽量避免各地、各类文化场馆对相同或类似文化资源的无序竞争,保证方志馆馆藏资源的独特性。江苏省方志馆馆藏建设立足江苏省情资源,逐步形成了以志鉴图书为核心,以大型丛书为支撑,以地情图书、家谱、近现代江苏史料为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

(一)江苏志鉴成果收藏实现全覆盖。志书和年鉴作为地方志工作的主要成果,是方志馆馆藏资源的主体。方志馆理应对其进行全面收藏和保护,才能更好地展示地方志工作成果,保护传承地域文化,为读者提供专业对口的文献资料。江苏目前已全面完成省、市、县(市、区)两轮三级志书编纂任务。江苏省方志馆将其全部纳入馆藏,并作为重要文献资源予以保存、宣传、开发利用,集中展示江苏各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系统反映江苏的发展变迁、时代特征和地方特点。年鉴作为一种年度资料性文献,其权威性、时效性相对较强。江苏省方志馆全面、系统收藏了江苏各级各类年鉴,种类齐全、年份基本连续。对于新出版的年鉴,及时收藏入馆,保证馆藏资源的连续性,采编上架以飨读者。江苏省方志馆通过持续向省内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社会各界征集各级各类志书和年鉴,不断丰富馆藏地域性文献和资料。同时,加大对镇村志、专业志的收藏力度,完善馆藏志书类型。以此为基础,建成目前江苏省内最大的志鉴图书专题阅览室,藏书万余册,已实现江苏全省综合志书、年鉴全覆盖。

(二)大型地方文献收藏蔚为大观。大型地方文献集中展现一个地方千百年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的丰富样态,蕴含着丰富多元的地域文化,将其纳入馆藏,可为考证、研究地方历史文化提供文献依据,对延续城市文脉、传承地域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方志馆致力于对大型地方文献的收藏,其中旧志文献阅览室主要收藏江苏地域旧志文献集成,共藏有各级地方文献4674册。所藏《江苏历代方志全书》为全国最大省域旧志整理成果,收录了江苏地域唐代至民国650余种方志古籍,生动翔实地展现了江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脉络;所藏《金陵全书》系南京历史文献集大成之作,全面整合、影印南京历代典籍,被誉为“南京版的《四库全书》”,是南京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此外还藏有《无锡文库》《连云港历史文献集成》《扬州文库》《镇江文库》《滨湖文库》等。

(三)地情书收藏实现应收尽收。相较于志书、年鉴、地方文献等专业性、宏观性的记述,地情书对地方文化的记载更多元,也更具象。江苏作为人文渊薮之地,地情文化作品层出不穷,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为更好体现地域特色,江苏省方志馆设置了地情书阅览室,收藏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地情文献5049册。这些地情书籍图文并茂、种类多元,可谓包罗万象,全面展示了江苏的社会百态、风土人情。

江苏省方志馆不断充实更新馆藏资源体系,对三级志书、三级综合年鉴、专业年鉴、大型地方文献以及有关地情书应收尽收,所藏地方文献资料的种类和数量在文化场馆中首屈一指,打造了具有地域性的馆藏资源体系,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打造方志特色资源收藏中心

方志馆的馆藏资源可以为地方史志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参考,而这种专业性的地域文化资源也为方志馆差异化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源泉。方志馆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确目标定位,进一步擦亮方志的品牌标识,坚持以地情文化资料为核心,努力探索具有方志特色的馆藏资源开发与服务模式,实现对馆藏资源的专业化塑造,最大限度展现方志馆的不可替代性。

(一)注重旧志保护利用。赓续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我国现存历代方志约8000多种、10余万卷,约占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大部分皆为征文考献、彰往察来之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旧志的整理和开发利用历来是地方志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也理应成为方志馆资源专业性建设的重要方面。

江苏素有“方志之乡”的美誉。基于江苏悠久的方志编纂传统与丰富的旧志文献资源,江苏省方志馆将古籍收藏作为重要的馆藏特色之一,通过竞拍、购买等方式广泛征集散落民间的旧志文献。目前藏有明刻本《越绝书》、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苏州府署写刻本《摄山志》八卷、清光绪三十年(1904)活字本《重修常昭合志稿》四十八卷、清光绪八年(1882)刻本《莫愁湖志》六卷、清同治十二年(1873)刻本《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清刻本《淮郡文渠志》二卷、清同治写刻本《广陵通典》十卷等江苏地域原本旧志。其中,《越绝书》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详细记述了吴越两国的山川、地理、物产等,被称为“中国地方志之鼻祖”。而江苏省方志馆所藏明刻本《越绝书》由吴琯辑校,大约刊刻于万历、隆庆年间,是“镇馆之宝”。这些原本旧志古籍具有较高的版本和文献价值,对研究和挖掘江苏的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意义。

江苏省方志馆多年精心征集采购特色馆藏古籍资源的同时,也不断改善古籍收藏条件,注重防虫防霉除湿,安装监控、指纹锁等防护措施,制定馆藏古籍出入库制度,确保古籍安全。书库的建设和制度的完善,使馆藏古籍得到更加全面、科学、规范的保护和利用。除此之外,江苏省方志馆也与江苏省委党校图书馆成立课题组,对馆藏珍本、孤本进行版本研究、考证史实、勘误点校等,以进一步梳理旧志中的江苏特色地域文化,挖掘旧志的学术与研究价值。

(二)凸显家谱收藏特色。家谱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着一个家族繁衍生息的全过程,包含婚姻、文化、族规、家约、家训等。家谱不仅是考据家族血脉与历史的重要史料,更是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江苏地域多书香门第、世家大族,注重家学渊源,传承家风家训,留下了丰富灿烂的地域文化基因。江苏省方志馆现藏家谱类文献1000余册,并专设家谱阅览室,涉及多个姓氏,其中不乏名门望族,如《兰陵萧氏族谱》《钦贤张氏宗谱》等。社会各界捐赠的家谱也有效充实了馆藏资源,如宜兴孝思堂捐赠的江苏最大体量家谱文献《谈氏宗谱》。家谱与方志互相映衬和补充,于研究人口史、社会史以至文化史都有重要意义。江苏省方志馆日益完善的家谱资源建设体系填补了地方文献收藏可能存在的空白区,凸显了其馆藏专业性,也为传承家风家训、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文献参考。

(三)提升馆藏深度广度。有针对性地搜集、采购图书,是增强方志馆馆藏资源体系专业性的必要手段。在资源建设中,方志馆应合理安排利用图书资料采购经费,密切关注出版信息,与各出版社、图书经销商建立联系,及时采购新书、好书。2023年,江苏省方志馆共购买图书355种1106册。其中《近代方志研究文献汇编》《大清一统志》《中国古代地方志序跋文献集粹续编》等,专业性较强,方志特色突出。同时,聚焦江苏省情地情特点,积极搜集、采购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地情文献。如以大运河江苏段的独特地位与深远影响为主题,采购《中国运河志》《中国大运河历史文献集成》《京杭大运河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国家遗产与生态廊道》等书籍,为相关研究提供文献支撑。

此外,为进一步拓展馆藏路径,使馆藏资源类型更多元,还可以通过征集、捐赠、交换等多种形式充实馆藏、丰富馆藏类型。2023年,江苏省方志馆共收到捐赠图书113种289册,其中包括23位个人捐赠图书57种106册,21家单位捐赠图书56种183册。受捐图书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同时,也与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全省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建立交流互通渠道,积极交换志书、年鉴、地情书等。2023年,江苏省方志馆与广西、广东、辽宁、山东、浙江等省地方志工作机构交换志书、地情书等共475种520册,进一步扩大了馆藏外省志鉴资源。

三、打造方志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方志馆馆藏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是爱国爱乡教育的丰富源泉和活水力量。新的时代背景下,方志馆应充分认识到馆藏资源体系建设与开发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现实意义,不断提升方志馆馆藏资源的服务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志和省情地情,以充分体现方志馆的功能与定位。

(一)提供优质化服务。方志馆应立足方志功能定位,吸收借鉴图书馆、档案馆等文化场馆的运营机制,探索方志馆差异化发展路径,形成独特的馆藏格局和读者服务模式。以优质的服务鼓励更多人走进方志馆翻阅志书,让尘封的历史在阅读中得以传承。

江苏省方志馆以全馆升级改造为契机,根据馆藏文献资源类型合理规划书库和阅览室布局,优化阅览环境。三楼志鉴阅览室从方便读者借阅角度出发,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及《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为依据,结合志书、年鉴等方志文献的独特性,创新图书采编上架形式。按照江苏省行政区划编排书架,以设区市为单位,一市占一排书架,书架一侧为志书,另一侧为年鉴。各架图书先以综合志、镇村志、专业志为序排列,在此基础上再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码排列,既保证了志书、年鉴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又可以依据不同学科门类进行检索。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地方志的独特性,阅览室空间导向标识和功能分区也更加明确,提高了图书的存取效率,方便读者查阅。

同时,江苏省方志馆的阅览室布局也进行了升级优化,空间设计充分凸显人性化,根据各阅览室藏书特点营造不同的阅读氛围,打造各具特色的阅读区。旧志阅览室采用古籍专用书架,既符合旧志上架要求,又方便读者取阅;志鉴阅览室分设专业阅览区和休闲阅览区,前者配备专用阅读桌椅、护眼灯、电脑和打印机等,后者则配备了超大环形沙发,打造舒适宜人的阅览空间,在此还可进行读书分享会、亲子阅读等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分区设计可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为读者提供更专业、更便捷、更舒适的阅读体验。

(二)开展多样化活动。基于馆藏资源举办形式多样的方志文化宣传活动,相较于仅收藏、展示志鉴等方志成果,无疑是一种大胆的创新与改变。这不仅可以充分发挥馆藏资源的作用和价值,更能有效拓展方志馆的宣传和教育功能,使方志馆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江苏省方志馆基于不断丰富完善的馆藏资源体系和设施设备,开展了多样化的线上、线下活动,如阅读专题活动、非遗手作体验、方志大讲堂等,从不同角度宣传推广地域文化,为社会大众提供更有温度、更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为让更多热爱图书的青少年了解地方志,参与到方志馆管理中来,体验不一样的暑期生活,结合方志馆收藏志鉴、宣传方志文化的职责定位和工作特点,江苏省方志馆组织策划两期“我是方志馆小图书管理员”职业体验活动。通过在图书阅览室体验志书采编、上架等方志馆馆藏具体工作,不仅让青少年认识到志书与其他图书的区别、方志馆与图书馆、档案馆的区别,更为青少年在方志馆沉浸式体验方志文化,通过方志认识家乡、感知江苏提供了机会与平台。

(三)推动资源数字化。新时代数字化发展趋势愈加明显,方志馆需要与时俱进,建设方志数字资源体系,逐步夯实馆藏数字资源基础,满足读者多样化的文献检索需求,为地方志工作成果流通传播、志鉴数字化编纂提供有力支撑,为社会各界提供数字方志资源普惠服务。

江苏省方志馆在推动数字化资源建设方面不断探索,目前建有“八十万卷楼”古籍数据库,包含方志、谱牒等古籍文献6371种;万方新方志数据库包含专题志、行业志近200种;中国知网华东地区年鉴数据库包含华东地区年鉴986种。此外还有中国历史人物传记资源数据库、中华再造善本数据库(一期)等数字资源。这些数据库涵盖了旧志古籍、新方志、年鉴等多个种类,可满足读者快速、便捷、多样化的文献检索需求。

同时,积极推进馆藏志鉴资源数字化、智慧化,推动江苏省智慧方志馆正式上线,建成了全省地方志数据资源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全文智能检索服务中心、版本资源管理中心,基本实现江苏省三级地方志工作机构所藏省内地方志书籍汇聚、检索、对外交换、共享、版本保存和全文智能查询检索服务功能。

目前,江苏省智慧方志馆馆藏省内各类地方志书、年鉴、地情书、地方史、期刊以及旧志等各类书籍2921多册、30多亿字、599万个数字化条目、24万多张珍贵图片,把纵贯古今、横陈百科、包罗万象的厚重历史,化作轻盈灵动的数字资料,实现地方志馆藏“从有限场地到无限空间、从有限藏书到无限数据、从有限载体到无限方式”的突破。

(作者简介:付阿敏,江苏省方志馆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