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研究成果 >>> 地情研究

“二十四史”的这几部,编撰于江苏

2024-10-23    于锋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均为纪传体史书。这一庞大的正史体系上起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下至明朝崇祯末年,涵盖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内容。二十四史中,至少有四部“诞生”于江苏。

在“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出版的《江苏文库》中,“文献编”收录了由南朝梁时的文学家、史学家萧子显编纂的《南齐书》。

《江苏文库》出版的《江苏历代名人词典》介绍,萧子显(489—537)出身皇族,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豫章文献王萧嶷的儿子。他自幼聪明睿智,博学能文,恃才傲物。南梁取代南齐后,萧子显依然得到梁武帝萧衍的赏识和重用,官至侍中、吏部尚书。梁武帝天监年间,在檀超、江淹、沈约等人所修南齐史的基础上,萧子显编撰完成《南齐书》,成为南齐一代的正史,流传至今。

南京大学文学院陈豫韬博士介绍,《南齐书》原为六十卷,今本五十九卷,记载的是南齐自齐高帝建元元年(479)至齐和帝中兴二年(502)共二十四年的史事,是现存关于南齐最早的纪传体断代史。

萧子显本人就是南齐宗室,见证了南齐王朝的兴衰。以前朝皇族的身份编修前朝的历史,这在中国史学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例子。萧子显编修《南齐书》正是南梁时期,距离南齐亡国并不太久,南齐档案文献保存得较为完好。因此,萧子显在史料的撷取上汲取了诸家成果,《南齐书》的史实叙述真实可靠。萧子显本人又是出色的文学家,他的《鸿序赋》曾被同时代的文学家沈约认为可与班固的《幽通赋》媲美。《南齐书》的文学价值也非常高,文字简洁凝练,叙事流畅。萧子显还采用“类叙法”的叙述方法,也就是以某一个人的传为主,连带叙述同类的几个人,省去了为每个人都立传的麻烦,节约了篇幅。

后世论者认为,《南齐书》对著名科学家祖冲之人生经历的记录,是全书一大亮点。《南齐书》记载了祖冲之在天文、历法、音乐、机械等方面的成就,记录了祖冲之改造“指南车”、发明“千里船”“水碓磨”的过程。祖冲之在建康(南京)乐游苑(位于今南京市玄武区太平门内西侧九华山)创制了“水碓磨”,将碓和磨的功能组合在一起,能够同时舂米和磨粉,大大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中国科技史上留下了重要一笔。

除了《南齐书》,在江苏编纂的“二十四史”中,还包括南朝范晔的《后汉书》、南朝沈约的《宋书》,以及明代初年官方编修的《元史》。《后汉书》是范晔花费20多年时间编修的呕心沥血之作。在范晔之前,有关东汉的史书已有多种,但范晔总觉得不满意,他在多种前人著作,尤其是《东观汉记》的基础上,删繁补略,编修《后汉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原始资料,总结了东汉治乱兴衰的历史经验,还创造性地为民间文人、妇女列传。全书文辞优美,世称“良史”。由于突出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列为“前四史”。2015年,南京市评选24部“南京传世名著”,《后汉书》名列其中。

沈约是生活在南朝宋、齐、梁三朝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编修的《宋书》完成于齐永明五年(487)至永明六年(488)之间,仅仅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创造了中国古代官修正史中的最快完成纪录。清代常州著名学者赵翼赞叹说:“古来修史之速未有若此者”。

《宋书》共100卷,记录了自东晋义熙元年(405)刘裕当权至刘宋昇明三年(479)刘宋灭亡75年间的历史,保存了很多刘宋时期的奏议、书札、文章,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原始资料。比如,《宋书·谢灵运传》收录谢灵运的《山居赋》,记录了当时大地主庄园的珍贵史料。书中还保存了大量农民起义的资料,《州郡志》就详细介绍了当时一些地区的地理沿革情况。

到了明代初年,又一部官修正史在南京编纂完成,这就是总结元朝成败得失的《元史》。明洪武二年(1369),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在南京天界寺(旧址位于今南京张府园)开史局,由左丞相李善长担任监修,著名学者宋濂、王祎为总裁,组织起团队,编修《元史》。到洪武三年,210卷的《元史》编修完成,成为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