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地方志办公室关于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发 布 机 构: |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 | 发 文 日 期: | 2020-12-07 |
标 题: | 省地方志办公室关于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主 题 词: | |
文 号: | 苏志办〔2020〕25号 | 分 类: | 规范性文件 |
内 容 概 述: | 省地方志办公室关于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时 效: | |
下 载 链 接: |
省地方志办公室关于推动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奋力书写全省年鉴工作“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时代答卷,进一步推动“十四五”时期全省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存史、育人、资政功能,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根据《江苏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忠实履行立言记事职能,切实提高编纂出版质量,努力拓展编纂服务领域,推动年鉴编纂成果创造性转化、年鉴事业创新性发展,不断扩大年鉴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更好地发挥传承历史、展现当今、启引未来的作用,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依法治鉴,坚定走中国特色的年鉴发展道路。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江苏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牢固树立依法治鉴意识,规范年鉴编纂出版行为。坚持质量至上。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创新意识,确保存真求实、信今传后,编纂出版经得起时代和历史检验的年鉴成果。坚持服务当代。用好用活年鉴资源,拓宽年鉴编纂领域,创新年鉴编纂成果,全面提升年鉴开发利用水平,增强服务大局、服务社会能力。
(三)主要目标。适应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强省建设的要求,年鉴编纂更加普及,精品创建广泛深入,质量建设全面提升,创新成果日益丰富,资源开发成效显著,队伍素质不断提高,理论研究进一步加强,全方位的年鉴编纂体系、科学化的质量建设体系、系列化的成果开发体系和制度化的工作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年鉴事业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实现年鉴大省向年鉴强省跨越。
二、主要任务
(一)不断提升年鉴编纂质量。深入贯彻落实年鉴编纂出版规定,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年鉴编纂规范建设,严把政治关、保密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出版关,做到政治观点正确、内容全面具体、资料翔实可靠、文字精炼流畅,不断提高年鉴编纂的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深化年鉴质量建设,重视年鉴编纂业务指导,加强各级各类年鉴编纂业务培训,完善年鉴三审三校制度、审核把关制度、编纂质量评定制度,健全年鉴质量评价反馈机制,完善年鉴优秀编纂成果表彰激励办法。每年组织开展全省年鉴质量评定活动,对优秀年鉴成果给予通报表扬。推进精品年鉴建设,进一步广泛、深入开展精品年鉴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精品年鉴的引领作用和示范效应。
(二)着力推动年鉴扩面提质。在全面实现省、市、县(市、区)三级地方综合年鉴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和巩固年鉴编纂基础。积极拓展年鉴编纂领域和范围,推进综合年鉴编纂向重点开发区、功能区以及重点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延伸,专业年鉴向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等扩展。加强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的统筹指导和督促检查,落实目标管理责任,细化优化编纂出版流程,加快编纂进度,提高出版时效,持续做到一年一卷、逐年编纂,年内公开出版。
(三)大力创新年鉴编纂方式。深化年鉴编纂规律认识,以提升年鉴文献内容价值为目标,大胆探索新时代年鉴编纂的有效路径,不断推动编纂理念、编纂内容、编纂形式创新。丰富年鉴记述内容,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单位的深度协作,运用社会调查、口述史等方法,扩大资料收集渠道。重视日常资料积累,充分利用权威媒体资料,拓展年鉴记述范围和领域,增强年鉴内容的权威性。通过编纂微鉴、微记录、年鉴简本、掌上年鉴、地情手册等形式,不断推出内容更加及时、种类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供给更加有效、影响更加广泛的年鉴系列成果,构建年鉴事业发展的新格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互联网+年鉴”编纂模式和传播方式,构建集文字、图片、视频于一体的全媒体年鉴。
(四)加强年鉴信息化建设。立足年鉴编纂资源,面向“互联网+”和大数据背景下年鉴资源利用的新需求,推进年鉴信息资源与互联网深度融合,运用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等技术,创新年鉴传播方式和展现形式,促进年鉴资源的推广运用,实现年鉴信息传播的数字化、智能化、共享化。探索利用新媒体平台对年鉴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有效传播,增强年鉴传播功能。推进省、市、县三级年鉴资源共享,面向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五)提高年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强对年鉴资源的深加工,挖掘新题材、开拓新领域,推动编纂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增强年鉴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即时性、实效性,更好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贴近人民群众需要。发挥年鉴资源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年鉴成果。挖掘年鉴资源的现实价值、历史价值,设计宣传主题,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年鉴宣传精品。
(六)深化年鉴理论研究与交流合作。立足当代年鉴编纂实践,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年鉴理论、编纂实践和发展规律研究,推动年鉴研究平台建设,活跃年鉴学术研究风气,增强年鉴理论创新能力。借鉴、吸收境外年鉴编纂有益做法和经验,拓展年鉴编纂和研究视野,丰富和深化年鉴发展的中国内涵,促进年鉴编纂与国际接轨。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和国外年鉴编纂机构的编纂业务交流和学术文化交流,推介江苏高质量年鉴编纂成果,促进年鉴文化交流互鉴,充分发挥年鉴在区域合作和对外交往中的作用。服务文化走出去战略,推动更多有条件的地区编纂出版外文版年鉴,增强年鉴国际传播能力,讲好江苏故事,展示江苏形象,传播江苏声音。
三、保障措施
(一)完善年鉴工作体制机制。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切实履行组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指导专业年鉴编纂的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年鉴工作目标考核、定期通报等制度,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作用,确保年鉴事业持续协调发展。
(二)强化年鉴编纂协同协作。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加强与自然资源、统计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获取最新的地图和统计资料。密切与供稿部门联系,通过举办培训、交流研讨、稿件点评等措施,不断提高供稿质量。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撰稿人员、评审专家支付相应报酬。
(三)规范专业年鉴编纂管理。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加强对各级各类年鉴的统一管理,规范编纂行为,建立健全年鉴编纂备案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工作联系制度,通过组织专业年鉴协作会、研讨会、点评会等形式,努力提高专业年鉴编纂质量,推进专业年鉴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重视年鉴编纂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年鉴人才培养制度,加强上岗培训、在职培训,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高素质主编队伍、专业化编辑队伍、专家型年鉴研究骨干队伍。加强全省年鉴专家库建设,坚持专兼职结合,广泛吸收各领域专家学者和各行业专业人士等参与年鉴编纂工作,努力为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
2020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