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溯源

南京地名中的“生僻”人物

2017-12-11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是一座被历史与文化浸透了的城市。历史沉淀的岁月无需借助那些名胜古迹,只从寻常巷陌中便渗透出来。无意间瞥见的那些老地名,便蕴涵着很多过去的人和事,探究出来就是一个个历史故事。

南京的石婆婆

       南京有两处地名分别叫“石婆婆巷”和“石婆婆庵”。石婆婆巷位于丹凤街和东南大学西门间,如今只是条窄小的寻常巷子,但当年徐悲鸿、张爱玲、胡兰成这样的才子佳人,不知有多少都曾在这条小巷漫步。石婆婆庵在著名的“1912”商业街的对面,因此地有一座小庵堂而得名,解放后此庙还曾经存在,上世纪50年代就消失了。

       说到“石婆婆”,旧时是指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神明,是石匠的神。而经查证,南京的石婆婆确有其人,名芮娘,明洪武年间礼部尚书陈迪家的丫环。建文四年(1402),燕王朱棣夺取皇位,陈迪全家遇难,唯当时仅5个月的第七子陈珠被芮娘匿藏而得救,以母子相称,将陈珠抚养成人。传说在秦淮门外的村庄短暂躲避后到山东邹县西双村,终被朱棣怜而赦之,戍遣登州。芮娘严于教子,乐善好施,名重乡里。成化年间在蓬莱县石岛村去世,村民为其塑像,称为“石婆婆”。受其恩惠的百姓把她视为儿童的恩祖,奉为辟邪降瑞的慈神。

梅岗的花与人

       南京植梅历史悠久,现今市域最著名的当属东郊梅花山。然而南京最早的梅花山不在东郊,而是雨花台。雨花台有东、中、西三岗,其中东岗即梅岗,又称梅岭岗,如今仍是雨花台的古迹之一。

       梅岗得名并非花,而是因人。《世说新语》中有记载,东晋人梅赜,又作枚赜、梅陶,字仲真,汝南(今湖北武昌)人。曾任豫章内吏,官豫章太守。五胡南侵时,梅赜曾屯兵在梅岗处奋力抗敌。后王导因事逮捕他,陶侃派人在江口拦截,把梅赜救夺回来。后人为纪念梅赜,在此地建庙,唤作梅岗。《江苏省通志稿》记载:“梅将军庙,在雨花台,晋梅赜尝屯兵于此,因立庙。”

高家酒馆的“过客”

       走过南京华侨路的东口,无意间会瞥见一个有趣的地名“高家酒馆”。据传,清末一高姓老者于此开一小饭店,某天一个叫刘驼子的汉族官员陪同一满族官员私访,在这里就餐,高老发表了许多不满满人欺压汉人的言论。满族官员走后,刘驼子知事不妙,让高老脱下衣服自己穿上,扮成高老,被旋即来的差役押至公堂。满族官员亲审发现是刘驼子,惊问其故。刘曰:“你手下不问青红皂白,随意捉我,可见高老并非虚言。”官员无言以答,高老得以免灾。此事传为美谈,自此高老小店生意兴隆,“高家酒馆”成为地名。

       在高家酒馆附近,如今只剩二幢半拆又未拆的民国建筑群,其主楼据说是民国政府中央侨务委员会办公楼。20世纪30年代初,国民党元老陈树人担任侨委会委员长期间,侨委会有一位办事员好书法,得到陈树人器重,本拟提升,却被婉拒,这位办事员便是书法大家高二适。

       这里也有悲伤的故事,南京大屠杀期间这里曾是一个较大的难民收容所。《拉贝日记》记载:“高家酒馆55号难民收容所1938年1月3日由洛、王和福斯特先生检查。”

       如今那些是悲是喜的故事,终究要成为“高家酒馆”的“过客”。

西家大塘原姓“胥”

       近年玄武湖公园不断挖掘古迹旧事,并重建了一批被湮没的古景,玄圃就是其一。重建的玄圃占地30亩,由天籁清音馆、净明精舍等六朝风格建筑组成,位于玄武湖公园西南角。《江苏省志?风景园林志》载:“齐永明年间文惠太子建。位于南京东北隅胥家大塘。至梁代,玄圃为昭明太子萧统所用。玄圃内主要有净明精舍、明月观、徘徊桥、婉转廊等,毁于侯景之乱。”而文中所载“胥家大塘”便是今“西家大塘”,因“胥”“西”谐音,后世错称“西家大塘”。

       原胥家大塘确有大水塘。所指的“胥”为清末举人胥自修,字二如,南直隶江宁县(今南京)人。万历壬子科中举人。授北直隶曲阳知县,任上宽政爱民,父亲去世丁忧。服处后任江西宜黄知县,因得罪上司,降职为浙江衢州检校。鲁监国元年,为光禄寺监事。清兵破绍兴后,穿上明朝官服,正坐堂上待死,被清兵所杀。其子、子媳、孙、孙女皆投水死,合门殉节。

       当年胥自修在此地时沿塘建园,栽荷植苇,岸圃置菊,引来众多游人,此塘被唤胥家大塘。经考,朱元璋筑南京城时,借用玄武湖为天然护城河,将湖的一角割入城内,便是西家大塘。上世纪70年代末,西家大塘、进香河、沙塘园等一带水域都被填土造楼造路。

       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逛南京就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时代的遗痕。”地名也是历史的一件珍品,只是大多数人走过却不曾留意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