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平江
2012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
平江区因区内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平江路”而得名。区界四至为:东沿东环路与苏州工业园区相连;南以干将河与沧浪区为界;西以护城河、十字洋河与金阊区相邻;北与相城区相接。面积22.5平方千米。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31.2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90万人,登记在册暂住人口8.32万人。
与苏州古城同寿
平江区秦属会稽郡吴县。东汉永建四年(129)属吴郡吴县。隋开皇九年(589)属苏州吴县。唐武周万岁通天元年(696)析吴县置长洲县,今境域分属吴县、长洲县。北宋政和三年(1113),以苏州为帝节镇,升为平江府,今境域分属平江府吴县、长洲县。元改平江府为平江路,明改平江路为苏州府,境域属县不变。清雍正二年(1724)析长洲县置元和县,今境域东部属元和县,中部属长洲县,西部属吴县。
1912年属吴县。1949年4月,分属苏州市、吴县;9月,今境域分属苏州市东、北、中、西4个区和吴县陆墓区,其中东区区公所驻蒋家弄3号。
1955年10月,东区更名为平江区,区政府驻旧学前32号。1956年1月,境域分属苏州市平江、北塔、观前、金阊、郊区5个区;7月,撤销观前区,所辖五卅路、观前两个街道划归平江区,境域分属苏州市平江、北塔、金阊、郊区4个区。1958年7月,撤销郊区、北塔区;11月,苏州设城区人民公社,境域分属苏州市平江、金阊2个区人民公社和吴县。
1962年6月,恢复区人委建制。1966年11月,平江区改名为东风区。1979年6月,恢复平江区名称。1999年12月,苏州市郊区更名为虎丘区,境域分属苏州市平江、金阊、虎丘3个区。
2002年3月,娄门街道东环路以东区域划归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金阊区金门、桃花坞2个街道划归平江区; 8月,虎丘区虎丘镇十字洋河以东7个村和工业园区娄葑镇梅巷、梅花2个村划归平江区。区境始定。同月,划入的原虎丘镇7个村成立苏锦街道。
2011年末,平江区辖观前、平江路、苏锦、娄门、桃花坞、城北等6个街道,设42个居委会,1775个居民小组。
繁华的商贸街区
观前街一带为苏州古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1982年,观前街被定为全国最早的商贸步行街。1999年1月至2002年8月,观前街整治改造。改造后的观前商贸区面积0.6平方千米,有大型综合百货商场7家,大型专卖商场4家,传统名店及中华老字号26家。太监弄、碧风坊的美食,大成坊、玄妙观的集市,华东电器城、皮市街花鸟市场等各具特色。2005年,观前街被评为首批“中国十大著名商业街”。2011年,以观前商贸区为主的平江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3亿元;批发零售贸易总额364.6亿元。
苏州民谚有“吃煞太监弄”之说。2007年7月,太监弄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国内第一条“中华餐饮名街”。太监弄内有菜馆、酒楼90多家,松鹤楼、得月楼、朱鸿兴、五芳斋等都是老字号餐饮店。川福楼、好人民间等为新兴菜馆酒楼。
苏帮名菜主要有松鼠鳜鱼、碧螺虾仁、雪花蟹斗、淮杞炖鳖裙、早红桔酪鸡、得月香鸡、母油整鸭等;苏式卤菜有五香酱肉、时令酱汁肉、砂仁腿胴、蜜汁酱鸭等;随节令应时的苏式糕团有糖年糕、猪油年糕、蜜糕、松糕、青团子、炒肉团子、重阳糕、寿桃、寿糕、定胜糕等;苏式面点有焖肉面、爆鱼面、爆鳝面、鲜肉汤包、蟹粉小笼、鸡汤馄饨、虾仁蟹粉小笼、油氽紧酵、鲜肉小烧卖、梅花糕、海棠糕、卤汁豆腐干等。太监弄北口,集中了各种苏州小吃10大类1000余种。百年老店有采芝斋、稻香村、叶受和糖果、黄天源等。
文气冲天数平江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属开放性景区,位于古城东北隅。景区面积1.17平方千米,南北以平江路、平江河为轴,东西两侧各有小巷和支河,较完整地保存了南宋《平江图》所示的水陆并行、河街相临的古城双棋盘格局,是苏州古城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区域,被誉为古城的缩影。景区以小桥、流水、老街、古宅为特色,现存河道3000余米,桥梁18座;古建筑多为晚清、民国时期所建。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控制保护建筑47处,有古牌坊3座、古井20余口。先后有明、清两代的4位状元以及叶圣陶、顾颉刚、顾廷龙等出生或居住于此。2005年,平江路获联合国亚太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2009年,平江路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选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区内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桃花坞木刻年画、苏州评弹艺术、苏州玄妙观道教音乐,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4项。桃花坞木版年画始创于明,盛于清中期。用一版一色水印套色。题材广泛,构图丰满,刻工精细,色彩鲜明。内容涉及喜庆吉祥、民俗风情、戏曲折子、时事新闻等,是中国四大民间木版年画之一,对日本版画有重大影响。
区内还有太平天国忠王府、玄妙观、城隍庙、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张士诚记功碑、全晋会馆、王鏊祠堂和金门、泰伯庙等名胜古迹;有古遗址8处,古墓34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0处;苏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苏州市控制保护建筑181处,占苏州市区控制保护建筑总量的54.7%。拙政园、狮子林、环秀山庄、耦园、艺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有名人故居张凤翼文起堂、钮家巷潘世恩宅、范仲淹范义庄、洪钧故居、唐寅故居,名园惠荫园、听枫园、鹤园,名观卫道观,以及长洲县学大成殿、泰伯庙等。
泰伯庙位于阊门内下塘街250号。又名至德庙,奉祀吴国始祖泰伯。东汉永兴二年(154),泰伯庙始建于阊门外。五代后梁乾化四年(914)移建于今址。南宋、明、清多次重建。咸丰十年(1860)毁。同治、光绪间重修。民国时又曾修缮。2008年再度重新整修。现存至德桥、至德坊、门厅、享殿及两庑,存有清代碑记数方。
平江居民以农历传统习俗传承为主要民俗文化,且与宗教活动有关。每年农历正月初四深夜,玄妙观中道士斋醮迎接财神降坛。初五早晨,玄妙观财神出会,前有鸣锣开道,举“肃静”、“回避”牌,后有四人抬着木雕文财神比干出巡,随后是道士队伍与乐队。一路吹打在观前街巡行一个来回。各商家在门口燃放爆竹,恭奉财神大驾光临。每年正月初一、七月十五、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城隍庙出会,由苏州府台率吴县、长洲县、元和县以及当地乡绅出动,摆仪仗,抬城隍,连同几十个土谷神像,抬到虎丘二山门的郡厉坛接受祭祀。苏州市民认为看出会能够消灾降福,因此到时必倾家而出,清代尤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