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格维扬
2 011年1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对扬州市部分行政区划实施调整,其中包括撤销扬州市维扬区,将原行政区域并入邗江区。至此,维扬作为区一级行政区建制成了历史。
维扬区(郊区)在扬州尽管只存在了28年,维扬这个有着厚重历史的地名和年轻郊区的结合还不到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个短短的瞬间,从此便作永远的定格。
“维扬”之名始见于《尚书?禹贡》,书中载:远古时天下分为九州,其中“淮海惟扬州”,“惟”通“维”,后人据此便把扬州称为“维扬”。这里所指的扬州范围很广。维扬正式作为一个行政建制的名字,最早是在元代末年,元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部将缪大亨兵取扬州,至正二十一年,在此置维扬府。
维扬区地域在古代及近代均没有独立行政建制。西周时期,地属邗国。春秋战国时期曾先后为邗城、广陵城所在。西汉时,维扬地域先后是荆国、吴国、江都国、广陵等诸侯国的都城;东汉时,为广陵郡郡治所在。晋代及南北朝时期,地属吴州广陵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吴州改名扬州,其时,维扬地属扬州广陵县(后广陵县又先后改名为邗江县、江都县、江阳县)。唐代,维扬地属扬州江都县,为扬州大都督府治所。宋代,维扬地属扬州江都、广陵二县,为扬州州治所在。元明两代,江都、广陵二县合并为江都县,维扬地属扬州府江都县。清代,江都县拆分为江都、甘泉两县,维扬绝大部分辖地属甘泉县。民国元年(1912),江都、甘泉两县合并,维扬全境属江苏省江都县。新中国成立后,维扬地属扬州市。
1983年3月,扬州市改为省辖市,同时以原扬州市城区设立广陵区,以原扬州市郊区3个人民公社(同年10月,撤销各公社管理委员会,建立各乡人民政府)和平山茶场,再加上从邗江县划出的3个人民公社,设立扬州市郊区区公所(县级),作为扬州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区公所驻地在原县级扬州市政府机关大院内(今文昌中路548号)。此时,全区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13.24万。辖湾头乡、汤汪乡、城东乡、双桥乡、城北乡、西湖乡、平山茶场,计6乡1场、71个生产大队、726个生产小队。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郊区区公所,以其原辖地成立扬州市郊区人民政府,作为扬州市下属的县级行政区。1985年10月,驻地迁至双桥路15号新建的机关大院内。
1985年12月,从平山茶场划出平山、堡城两个村,从城北乡划出综合、丁魏、雷塘3个村,从西湖乡划出朱塘、荷叶两个村,新建平山乡。这样,扬州市郊区就下辖7乡1场,即湾头乡(1988年改镇)、城东乡、汤汪乡、双桥乡、西湖乡(1992年改镇)、城北乡、平山乡和平山茶场。全区计72个村民委员会,714个村民小组,人口13.56万。
此阶段扬州市郊区的行政区域为环绕扬州城区外围一周,以农村乡镇为主,呈城郊接合部特点。
2002年1月,扬州城区的西半部和北半部从广陵区划出归郊区管辖;将郊区东部的湾头镇、汤汪乡、城东乡划出归广陵区管辖。市政府同意郊区设立梅岭街道办事处,辖16个居民委员会,设立双桥街道办事处,与双桥乡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辖18个居民委员会。这样,郊区就辖有梅岭、双桥2个街道,西湖、城北、平山、双桥4个乡镇,平山茶场1个国营场圃,计1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5个村民委员会,面积81平方公里,人口19.8万。此时,郊区管辖的范围已不仅仅是农村了,而是城区和郊区的结合。2002年12月,扬州市郊区更名为扬州市维扬区。2003年5月,区政府驻地迁入平山堂路1号原乐凯玩具厂旧厂区改造成的行政中心。
2004年10月,从维扬区平山乡、双桥乡、城北乡、梅岭街道划出部分辖地,新建瘦西湖街道。2005年11月,瘦西湖街道被划出维扬区,连同瘦西湖景区,新建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直属扬州市管辖。2008年6月,将原属邗江区的甘泉镇划归维扬区,并将甘泉镇建制改为甘泉街道建制。至2011年11月扬州市维扬区撤销前,全区辖4个乡镇:西湖镇、平山乡、城北乡、双桥乡;3个街道办事处:梅岭街道、双桥街道(与双桥乡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甘泉街道,以及江苏省维扬经济开发区、扬州市公铁水物流集聚区、蜀冈生态新区。全区共有21个村民委员会,2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区区域面积126.5平方公里。人口22.96万(2010年底数)。
维扬区境内保留了大量名胜古迹。重要的历史遗迹有:古邗沟遗址、邗沟大王庙、汉陵苑、唐城遗址、竹西佳处、大明寺、天宁寺、史公祠等等;重要的风景名胜有:国家级景区――瘦西湖景区、平山堂景区、观音山、冶春、蜀冈西峰生态公园、漕河风光带、便益门广场、维扬广场等等。
瘦西湖风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区。在清朝康熙、乾隆时期即已形成“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之景,融南方之秀、北方之雄于一体,以风韵独具而蜚声海内外。大明寺雄踞扬州城西北的蜀冈中峰,是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古有“扬州第一名胜”之说,是国家4A级旅游区。
维扬区作为扬州古城所在,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在这块土地上就活动着众多著名人物。其中有本籍人物,如:以一首《春江花月夜》而“孤篇压全唐”的著名诗人张若虚;历经艰险、6次东渡而终于到达日本,为中日友谊和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鉴真和尚。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在蜀冈上筑邗城,在城下开邗沟,沟通江淮。北宋欧阳修曾在蜀冈大明寺内兴筑“平山堂”,苏东坡曾出任扬州知州,并在蜀冈上建造“谷林堂”。
1983年建区之初,该区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是扬州市区数十万人的菜篮子,乡镇工业是全区的经济支柱,1983年建区时工业产值为9000万元,利税600万元。建区后第三产业开始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1988年,全区实现财政收入1779.3万元,工业总产值4680万元,农业总产值5112万元,粮食总产量3504.9万公斤,全民所有制企事业职工人均年工资1581元、区属集体所有制企事业职工人均年工资1163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30.6元。经过十几年的发展,200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5亿元,财政收入2.1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本投资7.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16亿元。全年实现城镇职工平均工资783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85元。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该区土地大量被征用,再加之2002年的区划调整,全区的经济结构逐步发生变化:工业支柱地位更加凸现,商贸服务业所占经济份额也进一步加大,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业异军突起;农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份额日趋缩小,并由种植业为主向生态型、观光型、休闲农业转变。该区经济以工业为主,以商贸业为辅,在北部乡村亦有部分农业。
2006年,维扬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命名为“中国长毛绒玩具之都”,长毛绒玩具生产是该区的传统特色。
2010年,维扬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37亿元,其中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82亿元、64.98亿元和70.57亿元,三次产业之比为2∶47∶51。实现财政总收入25.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3.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7亿元。全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万元。
(责任编辑:吴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