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溯源

“上扬州”和“下扬州”

2024-03-05    王璐

“烟花三月下扬州”“骑鹤上扬州”,古代诗词中有“下扬州”和“上扬州”两种说法,究竟何者为是?3月2日下午,扬州讲坛开启了2024年第一讲。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谷曙光,以《烟花三月:十万贯、骑鹤与“上下扬州”》为题,引经据典,详细讲述。

为什么要“下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是很多人脱口而出的名句。“为什么要下扬州?扬州的历史沿革错综复杂,约略言之,今之扬州,乃隋唐以来之扬州。其地向称繁丽,不但大贾云集、富甲天下,而且有亭台花月之胜、笙歌粉黛之乐,成为无数人心目中的‘乐国’。”谷曙光说,在农耕文明时代,扬州是当之无愧的一线大都市,堪比今之上海。

张卓君 摄

张卓君 摄

中国古代写到扬州的诗歌要有几千首。宋人以为,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都未足以尽扬州之美。写到极致绝伦的扬州诗,是唐人张祜的“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不但要在这里生活,最后还要终老于此,才算得遂心愿。

盘点各种“下扬州”

最早的“下扬州”,是与情人、为爱“下扬州”。南朝时无名氏的《那呵滩》其四:“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津湾。”

隋炀帝杨广疏浚大运河,令扬州成为交通枢纽、商贸重镇。

杨广三下扬州,更于江都置宫馆,还留下了《泛龙舟》诗:“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借问扬州在何处,淮南江北海西头。”

最著名的“下扬州”,是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宋诗醇》评云:“语近情遥,有‘手挥五弦,目送飞鸿’之妙。”在最美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遂成为人人歆羡的乐事。

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二)云:“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谷曙光说,扬州是东南最繁华富庶的都会,“下扬州”有可能是为了国际贸易。

谷曙光分析,“下扬州”以行路、送别、寄远居多,在咏史怀古中亦大有用武之地。“用‘下’字,跟扬州的交通和地理位置大有关系。古代到扬州,是水路,从中原一带到扬州,是‘下水船’,顺流而下。”谷曙光说,而皇帝“下扬州”,还有一层帝王居高临下巡游的意味。

张卓君 摄

张卓君 摄

“上扬州”的出现

“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被收入了清人编的《全唐诗》,题为《言志》,下有释文:“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云云,欲兼三者。”十万贯、骑鹤、扬州,三者合在一起。谷曙光说,这是一个美丽的梦:多金、成仙加“上扬州”。

从宋代起,“上扬州”乃成一典故,时兴起来,有特殊用意。

宋人王庭圭《梁道人借示丹经数册阅未遍辄告行归其书赠之以诗二首》(其一)云:“相见缠腰无十万,待看骑鹤上扬州。”

宋人宋伯仁有《扬州骑鹤楼》诗,因知宋时扬州有骑鹤楼,足见“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在当时之深入人心,竟然令“骑鹤”从文学想象变成了实地景观。

上、下之间大不同

谷曙光说,“上扬州”跟十万贯、骑鹤搭配,用得最多。特别是文人墨客用扬州典故,凡是把扬州跟十万贯、骑鹤联系在一起的,多作“上扬州”,绝少作“下扬州”者。

“虽然一字之差,但鲜有误用,足以说明古代文士对此典故是有斟酌的。”谷曙光解读,但凡表达升官发财、享受人生,或追求升天得道的,多把十万贯、骑鹤和“上扬州”联系起来,这往往是精神上的虚指;真的要去扬州(包括送别),或由杨广巡幸扬州抒兴亡之感,则用“下扬州”居多。

而在他看来,现在,不管有没有十万贯,骑不骑仙鹤,做不做扬州的官儿,都能随时随地、毫无阻碍地“下扬州”或“上扬州”了。

“烟花三月下扬州,骑鹤腰金上扬州。那管如何到扬州,月明吹笛是扬州。吾今吟啸向扬州,廿四桥边话扬州。桃花春水满扬州,恋恋湖山醉扬州。”谷曙光以此祝福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