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溯源

宿迁史志 | 宿迁陆氏,为什么说是科举世家?

2025-10-09    

宿迁陆氏,自始迁祖陆柴,苏州人,明初游学来宿(据谱载:“柴公为龟蒙祖之裔孙,庠生,家中排行老二,长兄留在苏州,三弟迁居平湖,俱书香累代,科第联绵,其渊源已对谱相合,姑未能远稽”),迄今六百余载,瓜瓞绵绵,子孙蕃盛,俨然地方一大望族。陆氏诗书传家,科第联绵,人文蔚起,代不乏人。在明清两代家族通过科举取得功名者:文进士一名、武进士三名、文举人三名、武举人十一名,贡生二十一名,说是地方上科举世家亦不为过。


IMG_256

▲陆氏家谱


六世陆凤:多有惠政,廉洁奉公


陆凤(1468-1550),字朝阳,号桐岗,世为宿迁人。曾祖父陆荣,祖父陆通,父亲陆琎,兄弟三人:陆凤、陆鸾、陆鹏。陆凤夫人边氏,生三子两女。长子用中,次子建中,三子执中。长女嫁姚文约子卿;次女嫁太学生罗有声子远。孙子九人:陆经、陆书、陆官、陆仪、陆奇、陆龙、陆韬、陆典、陆星;孙女五人。十二岁丧父,两个弟弟尚年幼,当时家业凋敝。他扛起养家的重担,从未放弃学业,“力学、谋食并行不怠”被录为廪膳生,后来祖父母相继病故,陆凤“典当衣物,以成丧葬。”正德十一年(1516),其母病重,“卧病七月不食,惟嗜白酒,”陆凤“百方求治,终日惕惕”,母亲病故后陆凤“哀毁成疾”。


正德十六年(1521)陆凤应岁荐,成为太学生。直至嘉靖十二年(1533)任陈州卫经历,此时陆凤已经65岁,这时候陈州有人起兵造反,兵宪袁公知道陆凤的才能,乃收卫指挥千百户印四十六颗归陆凤。他随即整顿军纪,调拨粮食,重申号令,昼夜巡警,不久叛乱被平,陆凤的才名更加显著。后因政绩突出,嘉靖十六年(1537)陆凤升任怀庆府济源县知县,到任时“县僻民顽,事繁弊沉”。陆凤清心抚教,不嗔不警,任期未满而民心悦服。上任济源知县时,济源民风很差,经过陆凤的一番治理,济源县风调雨顺,老百姓对他很是爱戴。次年冬(1538)陆凤自顾年已七旬,其次子建中已领岁荐,不需要再以微名自苦形骸,遂投状以归,巡按朱公知其志不可移,旌嘉廉退。陆凤任期未满时,因故辞官回乡,当时济源老百姓知晓后,数千人哭泣夹道挽留他。陆凤回到宿迁后,每天教导子孙读书,83岁时寿终。


纵观陆凤的一生,少年丧父,54岁成为贡生,65岁任陈州经历,直至69岁才任济源知县,可谓大器晚成。70岁致仕回乡后,过上含饴弄孙的田园生活,死后葬于原宿迁城西城墙外陆氏祖茔。2008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金港花园建设工地(原宿迁老报社基址附近)发现一合明代墓志,青石质,志碑与盖皆为正方形,墓主为陆凤。志盖楷书“明致事文林郎怀庆府济源县知县陆大公墓志铭”,志碑楷书31行,计887字,部分漫漶不清难以辨认。墓主陆凤为学刻苦,为官清正,上孝长辈、下爱诸弟姊妹,为善亲友乡邻,其品行之高尚,令人钦佩。墓志为了解陆凤家族世系、生平事迹提供重要信息,也是研究明代科举及基层官吏的珍贵实物资料。


IMG_259

陆凤墓志铭


八世陆佶:德行乡里,撰修家谱


陆佶,字天锡,号竹东,陆奋飞祖父。庠廪生,孝友纯厚,隐微无欺,閤邑举德行善状,申详上台,恩授儒寿官,终年八十三岁,崇祀乡贤祠。葬顺四图,离城十三里,俗呼凤凰茔,载邑志古迹志。创草谱,后人以为佶祖派。


IMG_262

关于陆佶的记载


陆府,字孔修,号念竹,庠生,衡王府引礼,识草谱。岁荒赈粥,曾举善人,天性耿介,公义孝友。邑人物志有传。 


陆卿,庠生,字孔职,号起云,识草谱。孝友清介,两举德行,诰赠承德郎,应赠中宪大夫。妣于氏,命子侄十人割地四十二顷余,并命祖遗菜圃东半建大生庵(即观音阁),西半建支祠;二施香火地三十九顷,祠捐祭田三顷。户巨田多,载邑志。


陆合,字孔弥,号省东,识草谱。性严正,天性纯孝,儒业未成,日中为市,笑傲江湖。


十世陆奋飞:政事清惠,忠君爱国


陆奋飞(1592—1657),字九万,号翀霄,明代江苏宿迁人。祖陆佶,庠生。父亲陆卿,庠生。五岁知孝其王父,十三能为文。志存高远、温良恭俭、朝乾夕惕。万历四十六年(1618)中举。明天启六年(1626),总河、总漕两都府拟议开凿宿迁境内马陵山,辟一条水道。此举既要耗费大量民力,又要毁掉大片良田,会让大批老百姓流离失所。陆奋飞闻知,当即上疏,历陈朝廷此举的八大害处,建议疏通并利用废旧河道,此议因此废止。明崇祯二年(1629),他与堂弟陆奋武及同乡姚禹命共赴吴江参加张溥、张采领导的复社成立大会。以文会友,切磋学问,砥砺品行,结识复社诸多才子,如张采、张溥、吴伟业、陆世仪等。


崇祯四年,陆奋飞中进士。为官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多所匡正,其政事以清惠闻。初授推官,改授嘉兴府学教授,迁南京国子监助教,为靖江县一监生申辩,冤案得解。升工部营缮司主事,十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丁母忧归乡。十二年起升兵部车驾司员外郎,不久告假回乡。


崇祯十四年,会周延儒再次出任内阁首辅,陆奋飞上疏省刑、停工、缓徭、起废、养士五大政,又举荐刘宗周、陈子壮、周镳、詹尔选、金铉等东林党诸人。再起任南京户部福建司郎中,外任江西饶州府知府,改变当地滥讼、溺女的风俗。江西土寇作乱,杀死浮梁知县,大肆杀掠,城中惊惧。陆奋飞打开关门,放出老弱妇女数十万,独留丁壮守城,擒获内应贼人数十人,贼寇遂遁去。晋升分守九江右参议,以积年得病告归。


明亡后,遂避世于陆墩(今宿迁县东白鹿湖中),该地幽僻且被水域环绕,每日与兄弟子侄辈饮酒赋诗,或泛湖光月色,或看花落鸟啼,如此者优游十余年。清朝定鼎后颁布“剃发令”,他再次避入㟃峿山深处,建楼隐居,以道书、道装自隐,终身不下楼,象征“不履清土”。著有《云液草》行世。


《宿迁县志》称其“直言敢谏,多所匡正,其政事以清惠闻”。陆奋飞墓在今新沂市马陵山镇马陵山三仙洞景区,虎山西麓。后人还在他的墓碑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护爱马陵惠梓桑,为官拒贿节操良。一时之利终身悔,警世名言万古芳。”


陆奋勇,字大之,庠生,继父志修族谱、迁儒学,重修古寿圣寺,叨举德行乡饮,传载邑志。率弟侄捐地,倡建大生庵、支祠,有碑文崇祯十三年立于支祠。又延密言大和尚住持观音阁(即大生庵),见临济正宗大生庵和尚家谱。


陆奋翼,字子张,庠廪生,崇祯十七年功贡。父病割股尝粪,学院屡奖孝行,史阁部荐举贤良方正,钦赐贡生、吏部考选通判,邑志有传。


陆奋武,庠廪生,字乃文,能文章,工诗赋,功家谱,所著《斌阁草》行世。


IMG_265

▲《七十二峰足征集》中陆氏记载


此外,还有十五世陆景就,字仲伊。陆北城是锡甲次子,陆北城生前与臧氏订婚(“聘臧氏”),不久臧氏听闻陆北城去世后,自缢殉节。因此,家族将长房陆绍维的次子陆景就过继给陆北城。长大后的陆景就通过捐纳成为例监(国子监生),育有一子陆从星,死后安葬在司吾山。


十六世陆从星,字春堂,拥有候补州同知(清代直隶州副职官员)的资格。他性情温和宽厚,与家族成员和睦相处,经常接济贫困族人,并奖励提携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他曾捐资给钟吾书院,事迹载于书院条规,又捐赠了草田(用于资助教育的田产)。他对家族祠堂的建设也有贡献,擅长楷书书法,在整个县里都深受敬重。著有一卷诗集《小云液草》。根据《小云液草》的跋文记载,陆从星是明代进士陆奋飞后裔。年轻时便怀有非凡的抱负,意气风发而胸怀天下志向。中年时人生际遇不顺,便带着家眷回乡隐居。修建了三间房屋,题写匾额为“好古敏求斋”。平日除了种菜、栽菊、耕田和读书之外,不再从事其他事务。每年收入的盈余,总是用来帮助贫困的人,即使遇到未受到帮助的人诋毁,也从不与之计较。他的诗歌抒写内心真实情感,不追逐当时流行的风格,诗集命名为《小云液草》,寄托了不忘传统、牢记根本的深意。


IMG_266

▲《小云液草》封面


IMG_267

▲《小云液草》


作者介绍

陆波   陆奋飞后裔,陆氏家谱编撰者、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