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潇威 邹桂香:地方志微信公众号提升策略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地方志微信公众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互动性强、传播快捷等优点,正逐渐成为传播方志文化、提供方志服务的重要渠道,是方志部门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提升地方志公众号的影响力,对于构建方志文化传播体系、提升方志文化传播效能有重要作用。
一、江苏省地方志微信公众号现状
本文研究对象为江苏省、市两级地方志微信公众号,共15个(无锡市档案史志馆运营了“无锡史志”“无锡档案史志”两个微信公众号),着重研究公众号的推文运营情况和菜单栏服务情况。
(一)公众号概况
目前,江苏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和13个地级市的方志部门均已建立微信公众号,推送地情推文,提供方志服务(具体见表1)。各地公众号大多于2015—2017年陆续建立,“连云港史志”“宿迁史志”“方志苏州”“无锡史志”“史志通”等开通较早。
各公众号在2024年已有长足发展,部分公众号发表了2024年度总结推文,总结这一年取得的成就:“方志江苏”在2024年推送文章4056篇,原创文章1012篇,视频618个,公众号累计阅读量达1228万,读者留言5万余条;“方志南京”的“‘方’言南京”栏目入选全国地方志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名单,“方志南京”移动媒体平台关注人数年内翻番;“常州史志”开通视频号,制作发布《李公朴》《常州三杰》等短视频,观看量超50万,点赞转发超3万,留言上千条;“记忆泰州”于2024年编发原创文化类文章64篇;“宿迁史志”于2024年发布史志文化普及文章500余篇,阅读量突破120万人次,阅读量超1万的文章达14篇,2月、7月、9月和10月“清博指数”列全国地方志榜单前五。
(二)推文运营情况
本文收集了这15个公众号在2024年5月和12月的推文数据,包括推文数量、平均阅读量,原创文章总数指从运营开始直至2025年1月15日各公众号的原创文章总体数量,具体见表1。
推文数量和平均阅读量方面,“方志江苏”以绝对优势稳居第一。推文数量上,“方志南京”“常州史志”“宿迁史志”也位居前列,两个月都有30篇以上。平均阅读量上,“无锡史志”“记忆泰州”“宿迁史志”两个月的平均阅读量都已破千,表明推文质量高,有活跃的粉丝基础,多个公众号的两个月平均阅读量未超过300,表明推文质量和粉丝基础有待加强。总的来看,“方志江苏”“宿迁史志”的推文数量和平均阅读量双高,表明其推文运营有独到之处,值得学习借鉴。
原创文章方面,“方志江苏”“方志苏州”“史志通”“宿迁史志”的原创文章数量多,表明运营人员重视文章的原创性和版权。
(三)菜单栏服务情况
本文于2025年1月16日调研采集15个公众号的菜单栏服务情况,对其进行分类统计,具体见表2(该表统计的是15个公众号是否有相应服务,不考虑服务的质量和完整性;部分服务的标题与内容不符,以内容为准)。
菜单栏服务可分为基础服务和特色服务两大类,基础服务又可分为地情推文、工作动态、互动征集、外部链接、地情活动、方志馆6类。地情推文类主要是指对已发表的各类推文进行分类整理,便于用户方便快捷地找到所要了解的地情知识;工作动态类是指对工作动态推文进行汇总整理,系统、完整地向用户公开;互动征集类包括单位介绍、联系方式、征稿启事、志愿者招募等面向广大用户、与用户交互的信息和服务;外部链接类是连接地情网、史志网等方志部门官网、政府网站、微信小程序、智慧方志馆平台等外部平台的通道链接;地情活动类是关于地情活动的通知、报名、直播、回放、总结等服务;方志馆类包括方志馆的官网链接、馆藏介绍、基本信息、预约、导览介绍等功能。特色服务是方志部门根据已有方志成果和方志资源开发提供的体现当地地情和方志特色的服务,是方志部门的成果展现。
由表2可知,15个公众号提供的菜单栏服务既有相同之处,也各具特色。基础服务方面,“方志南京”“方志苏州”“常州史志”“史志通”提供的服务种类相对全面,有四类及以上的基础服务,“连云港史志”“记忆泰州”“方志淮安”的基础服务也相对丰富。特色服务方面,部分公众号已有自己的特色服务,诸如“方志江苏”开设的“微店”、“方志南京”的“方志馆智慧云游”和“南京史志馆联盟”小程序、“无锡史志”的“掌上无锡年鉴”小程序、“常州史志”的线上方志馆、“记忆泰州”的“红色地图”等,都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方志服务,对用户获取方志、了解方志有很大的帮助。
二、江苏省地方志微信公众号存在的问题
基于上述调研与分析,15个公众号在推文运营上发展不平衡,菜单栏服务也存在一定缺陷,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被重视。
(一)推文质量良莠不齐
在15个公众号中,部分公众号推文质量高,平均阅读量上千,甚至有的推文阅读量上万,但也有部分公众号的推文平均阅读量不足300,有的甚至是个位数。究其原因,主要是运营者没有采取一些措施提高推文质量,如广泛征稿、转载其他公众号的优质推文等,导致推文来源有限,篇幅过短,不够深入生动;也未积极与其他公众号沟通交流,取长补短。
(二)粉丝基础较为薄弱
部分公众号的推文平均阅读量较低,粉丝基础较为薄弱,活跃的粉丝数量有限,导致新出的推文关注不够,阅读量、点赞数等数据偏低。
(三)原创意识稍显不足
部分公众号的原创推文数量较少,有两方面原因:第一,推文主要是从其他公众号转载过来,运营者不重视推文的创新性和独特性;第二,运营者不重视推文的原创价值,未对原创推文进行原创声明。这说明运营者的原创意识有待加强,未意识到推文的创新性、独特性有助于吸引用户、提升用户黏性,也未意识到原创声明对保护推文版权、加强公众号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四)基础服务有待健全
基础服务不健全体现在公众号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质量两方面。服务种类上,15个公众号都未能囊括6类基础服务,大多公众号只有2—4种。部分菜单栏服务与方志关联度不高,尚未构建完善的基础服务体系,无法完全满足用户的基本方志需求。服务质量上,普遍存在推文分类不清晰、更新不及时、无法正常使用、标题与内容不符等问题。
(五)特色服务有待进一步开发
目前,拥有特色服务的公众号只有9个,尚未完全普及,且所拥有的特色服务数量大都只有1—2项;种类上,已有特色服务以微信小程序的开发应用居多,数量和种类都存在局限性,未能将当地的方志文化和已有方志成果充分展现出来,无法满足用户的特色需求。
三、江苏省地方志微信公众号提升策略
(一)构建内向矩阵
矩阵有外向矩阵和内向矩阵之分,外向矩阵是多个新媒体平台的联合,实现优势互补,即新媒体矩阵;内向矩阵则是各微信公众号的全方位深入的合作。地方志微信公众号可同时构建内向矩阵和外向矩阵,加强沟通交流,实现互补引流。
地方志的内向矩阵是多个微信公众号的深度联合,包括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公众号的联合及史志、新闻、政务等多个领域公众号的合作,即微信矩阵。联合省市县三级地方志公众号构建的微信矩阵具有扩大公众号影响力、树立品牌形象、带动低成效公众号发展等作用。矩阵成员之间可以通过管理平台共享推文模板、推文编纂与运营经验、优质推文等资源,同时加强沟通交流,以此提升公众号的推文质量。此外,矩阵成员之间还可以开展密切合作,诸如在菜单栏中添加链接等方式互相推广引流,借助各自的特色资源共创文化项目,对重大通知和优秀成果进行联动宣传形成合力等。
对于新闻、政务、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公众号,地方志公众号可以与之加强合作,互相转载优质推文。不仅能够及时发布最新的时事热点,分享生动的地情故事,宣传有趣的文旅活动,以此吸引感兴趣的用户,提升推文的整体质量,也能够借助其知名度和庞大的粉丝群体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互相引流。“方志江苏”在这一方面成果突出,不仅大量转载了其他公众号的优质推文,诸如“新华社”“人民网”“科普中国”等,内容涉及历史、艺术、交通、医疗、经济、体育、志书出版等多个方面,其优质推文也被各公众号争相转载,如“苏州发布”转载《震泽!中国蚕丝之乡!》一文,阅读量1.4万;“无锡发布”转载《今天的梅村,好热闹呀!》一文,阅读量6.3万。各公众号可根据自身职责定位和实际需求,与其他领域的知名公众号展开合作,充实推文资源、扩大公众号影响力。
(二)搭建外向矩阵
地方志的外向矩阵是以发展成熟的地方志微信公众号为中心,拓展微博、抖音、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形成新媒体矩阵,发挥各平台的独特优势,促使方志服务多元化、方志宣传扩大化。
服务内容方面,微信公众号既能够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和省(市)情动态,也能够分享二次加工的地情知识,如地情推文、纪录片等,还能够提供平台链接、服务通知等;短视频平台适合发布各类影像志、微电影,以及活动的直播和视频;微博适合发布工作动态和活动预告,以及类似于小贴士、地情问答的地情知识普及;小红书可以分享修志用志时的经验与感悟;喜马拉雅可以分享各类方志音频,诸如方志馆和展览的导览音频、地情故事音频、公众号的推文音频等。各平台的优势互补覆盖了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载体形式和工作动态、地情知识、省(市)情动态、修志经历、地情活动等各类主题,促进了方志服务内容的多元化。
用户共享引流方面,各平台的用户有所差异,都有忠实的粉丝群体,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合作引流:第一种,在平台中添加其他平台的进入方式,如链接、二维码等,互相推荐。例如,微信公众号可以在菜单栏中添加抖音、微博、小红书的链接、网址或二维码,以及在推文中引用其他平台的内容,在抖音视频中添加微信公众号的二维码和图标,加入对其他平台的简短介绍。以“方志四川”为例,其在二级菜单中设置了头条号、喜马拉雅电台等链接,方便用户快速跳转。第二种,实现平台之间的信息同步和资源共享,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如当某一作品在抖音上传时,可通过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包括简介、链接、部分片段等,吸引其他平台的用户前往观看,或者在抖音开展直播前利用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等平台宣传造势。通过平台之间的信息同步和互相推荐,可有效实现用户引流。
(三)强化原创意识
过度转载推文会失去公众号本身的特色,导致内容同质化严重,不利于公众号的后续发展。因此,运营人员应增强原创意识,加强推文的原创性。具体可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完善征稿流程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社会上有诸多对方志和写作感兴趣的群体,如教师、作家、方志爱好者、志书编修人员等,可以向他们征稿,扩大稿源。征稿流程要规范化,明确征稿的内容、范围、方式、要求、稿酬等信息,并利用推文、菜单栏、线下公告栏、地情网站、期刊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此外,还可以对投稿作者给予稿酬或实体志书等必要奖励,还可以在后期根据阅读量、点赞数、留言数等进行统一排榜评奖,以此激励投稿热情,并保证推文质量。第二种,深挖本地地情文化,推出系列推文。系列推文具有成体系、连续、可追更、有深度等优点,能够吸引感兴趣的用户持续关注,增强用户黏性。如“方志苏州”的“说古道今”“古镇古村”“鉴证苏州”,“方志南京”的“南京记忆”“志说南京”“今日专题”“方言南京”“漫话南京”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值得借鉴。
在提升推文原创性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原创声明”的作用。微信公众号的原创声明作用重大,能够有效保护作者的原创著作权。原创文章可以通过原创声明来添加“原创”标识,当其他公众号转载已进行原创声明的文章时,系统会注明来源。该功能不仅可以保护优质推文的版权,防止被恶意修改,也可以在与其他公众号合作、互相转载推文时,在文中标注文章出处,利用其他账号宣传本账号。因此,运营人员应及时开通原创声明功能,对原创文章进行标注,并设置白名单、快速转载等功能,便于合作的公众号转载和宣传。
(四)健全基础服务
第一,完善六类基础服务。地情推文的汇总整理能够满足用户休闲娱乐、学习地情知识的需求;工作动态汇总保障了用户的知情权,拉近方志部门和用户的距离;互动征集类服务建立了用户与方志部门的线上交流渠道,便于用户了解部门的基本信息、为公众号及地方志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外部链接为用户使用其他方志平台提供便捷跳转途径;地情活动类服务宣传方志文化活动,便于用户了解和参与;线上方志馆为用户提供介绍基本信息、预约参观、馆藏查询等服务,便于用户的线下访问。地方志公众号应尽可能将六类服务纳入菜单栏中,确保服务种类齐全,提升方志服务在菜单栏中的占比。
第二,制定相关考核标准和激励措施。完善的考核标准能使公众号运营人员重视服务质量,充分的激励措施能增强运营人员的主动性,确保服务质量有效提升。
第三,科学分类。公众号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推文进行分类和更新,按照系列、主题等进行分类,如“方志苏州”根据推文所属的不同系列进行整理分类,包括“说古道今”“古镇古村”“鉴证苏州”;“宿迁史志”按照主题进行分类,包括“地名溯源”“镇村记忆”“方言民俗”等。
第四,定期维护更新。运营人员应定期将新出的推文更新到地情推文服务中,并检查其他服务能否正常使用、相关链接是否失效、内容是否需要修改更新、标题与内容是否相符等。
(五)开发特色服务
对于地方志公众号而言,其提供的方志服务不仅要满足用户的基本方志需求,还要体现当地的方志文化和地情特色。因此,开发特色服务、提升公众号的文化竞争力势在必行。
一方面,完善已有服务。目前,15个公众号中已有部分公众号提供了特色服务,可在此基础上增加新功能、新内容,融入新技术、新形式,不断扩充更新。以“方志苏州”微信小程序为例,其目前拥有“书目查询”“VR实景”“活动预约”“我的预约”“我的资料”5个板块,主要提供馆藏检索、展览线上参观、地情活动预约三类服务,后续可以添加方志馆的更多服务,诸如开馆时间、馆藏目录、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方志馆和村史馆、方志驿站、纪念馆、博物馆、陈列馆等史志类场馆的联合与介绍,还有线下活动的直播与回放、线上活动的参与渠道、影像志与短视频分享等多种服务内容;“无锡史志”的“掌上无锡年鉴”微信小程序提供了2019—2023年的《无锡年鉴》全文在线阅读与检索功能,后续可以将更多志书、期刊、地情书等方志资料加入其中,为用户提供在线阅览平台,也可以增加研究支持功能,增加主题专栏、数据报表,与政府网站的数据统计相链接,引入各类图表,提供专题化、个性化服务。
另一方面,开发新服务。除了江苏省的特色服务外,其他省份的公众号也有独到之处,例如,“方志贵阳”的“文史搜索”分为“志书馆”“年鉴馆”“地情馆”“研修馆”4类,将各类方志资源公开,提供关键词检索和全文在线阅读服务;“方志共享”服务提供了境内各类地标建筑、遗迹等的简介和地情推文,附有留言功能,与旅游联动;“历史上的今天”可通过输入日期,浏览贵阳历史上发生在这一日期的大事。“云南地方志”的“数字方志馆”栏目与云南省情网的“数字方志”板块相链接,提供地方志、年鉴和地情资料的在线阅读服务,并将《美哉云南》《美丽云南》系列微视频以及《穿越云南三千年》历史题材动画片放入菜单栏中,将云南的美景、美名、历史名人等地情知识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因此,尚无特色服务的公众号可以借鉴省内外地方志公众号的优质服务,结合当地特色,开发出特色服务。诸如将智慧方志馆链接至菜单栏中,设计适用于手机页面的平台板块,便于用户检索和在线阅览;开设微店,将志书、年鉴、地情书等方志资源上架出售,为想要收藏阅读的用户提供新的获取渠道;将当地的历史名人、历史故事、著名遗址、美景美食等改编为动画、漫画、微视频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历史故事、民风民俗,开发地情小游戏;借助3D和VR/AR技术将线下展览搬到线上,为用户提供线上观展渠道;与文旅部门合作,开发景点集成平台,将当地景点的位置、历史故事、参观须知等信息集中公布,便于用户旅游参考。
(作者简介:冯潇威,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23级情报学在读硕士;邹桂香,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
栏目编辑:计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