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 新四军在江苏

泰州的屡屡胜战,打开了华中抗战局面

2024-10-23    

1940年7月郭村保卫战胜利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主力渡江北上,不久改编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分任正、副指挥;苏北指挥部所属部队合编成立第一、第二、第三共3个纵队、9个团,约7000余人。为开辟抗日根据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权衡扼守原地、北进兴化和东进黄桥3个方案,决定向东发展,挺进黄桥,打开华中抗战局面。皖南事变后,苏北指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一师,新四军第一师驰骋苏中大地,经年征战,建立、巩固苏中抗日根据地。


01解放黄桥


1940年7月25日,苏北指挥部率部东进。在我党统战政策的影响下,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李明扬、李长江部遵约让路,新四军顺利抵达黄桥地区后,全歼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四旅何克谦部,于7月29日解放黄桥镇。新四军在黄桥建立党政机构,广泛发动群众,发展地方武装,迅速建起以黄桥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


IMG_256

陈毅、粟裕在新四军东进途中


02营溪战斗


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视为新四军为心腹之患,策划所属国民党部队“向分界黄桥附近地区攻击前进”,妄图将新四军逐渐压缩在沿长江的狭小地区。1940年9月3日,韩德勤军分两路经蒋垛、古溪向黄桥攻击前进。新四军严守自卫立场,以退为进、诱敌深入。5日,韩左路军保安一旅占领营溪,6日,苏北指挥部下令反击,迅速收复营溪,消灭保安一旅1个多团,击溃第一一七师一部,消灭陈泰运部1个营。韩军余部闻风窜回姜堰、海安一线。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九团团长徐绪奎等18人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IMG_257

营溪战斗场景


03姜堰战斗


营溪之战受挫,韩德勤改变策略,采取堡垒推进政策,指令坚持反共的保安九旅张少华部进驻原税警总团防地姜堰,严密封锁黄桥地区新四军的粮食通道。为疏通粮道,解救民困,粉碎韩德勤的阴谋,苏北指挥部决定攻取姜堰。1940年9月12日深夜,新四军发起攻击,由第二纵队优秀干部战士组成的勇敢队迅速越过堑壕,砍断电网,攻进据点,占领电厂,切断电源,突破姜堰镇东北角;13日19时,新四军发起总攻,主攻部队直扑保安九旅旅部,经一昼夜激战, 新四军歼俘守军1000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14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移驻姜堰。战后,李增援作词,章枚作曲,创作《勇敢队之歌》。


IMG_258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曲江楼


04黄桥决战


1940年10月,韩德勤纠集26 个团,约34000 人分三路进攻黄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3 个纵队,7000 多人迎战。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移驻黄桥北严徐庄,陈毅坐镇指挥,粟裕在黄桥前线负责战场指挥。4 日,新四军全歼国民党独立第六旅,旅长翁达自杀。5 日夜,新四军发起总攻,顽军溃不成军,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逃跑中溺毙于挖尺沟河中。6 日,新四军追击顽军残部,韩德勤收集残部退回兴化。此战歼灭韩顽主力11000多人,俘第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人、第九十九旅旅长苗瑞林以下军官近4000 人,缴获长、短枪2800 支,轻、重机枪189 挺,山炮3 门,迫击炮59 门,弹药和军需物资甚多。

IMG_259

黄桥战役中的野屋基战斗


IMG_260

黄桥战役中的八字桥战斗


IMG_261

黄桥战役中缴获的迫击炮


黄桥决战期间,泰兴、靖江、泰县、如西等地党组织动员和发动广大群众踊跃支前,运送武器弹药、粮食和伤员。黄桥群众日夜赶做烧饼,送往前线。李增援作词、章牧作曲创作《黄桥烧饼歌》,广泛传唱,经久不衰。


IMG_262


05讨李战役


1941年2月13日,驻泰州的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率所部7000余人公开投降日伪,被汪精卫委任为伪和平救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18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政委刘少奇发出《讨伐李长江命令》,任命粟裕为讨逆总指挥。粟裕、叶飞率新四军一师主力由海安、曲塘出发,连克姜堰、石家埭、苏陈庄、塘湾等地,兵临泰州城下。19 日黄昏对泰州城发起总攻,20 日凌晨攻克泰州, 歼伪李部3000 余人。李长江率残部弃城西逃,新四军一师部队分途追击至界沟、塘头。日军为救援李长江部,突击从扬州、高邮、如皋、黄桥等据点出动数千日伪军,对苏中抗日根据地发起第二次大扫荡。21 日,日军先后侵占海安、曲塘、姜堰、东台、安丰等城镇;日伪一部向泰州急进。21 日,新四军按计划撤出泰州。22 日,日伪军侵占泰州。


IMG_263

李长江(前排左)与日军合影


IMG_264

陈毅、刘少奇关于讨伐李长江部的命令


在日军大规模扫荡后,泰州地区主要城镇相继沦陷,日军以威逼利诱方式,大量扶植、发展伪军,推行伪化统治。为保卫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4月,苏中军区成立,新四军第一师兼苏中军区。泰州各地在新四军主力部队帮助下,大力发展地方武装,各县均建有独立团。新四军一师和泰州抗日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浴血奋战,反扫荡,反清乡、反伪化,与日伪军进行大小战斗数百次,打击了敌人的有生力量,保卫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06姚家埭战斗


1941年4月,日军第十二混成旅团千余兵力加5000余伪军共6000多人对苏中三分区的泰兴、泰县等地再次发起扫荡。新四军一师要求在泰州地区的第一旅将日伪牵制在靖泰地区,以减轻一师师部和新四军军部的压力。一旅旅长叶飞采用避实击虚的战略,以黄桥为中心,攻击黄桥周边新建的敌伪据点。23日,新四军一旅一团在泰兴地方部队配合下,首先攻克泰兴城东十余里外日伪新建的姚家埭据点,歼日军加烟养义少尉及泰兴伪警备大队周光少尉以下20余人,俘日军3名,首创苏中地区生俘日军的记录。一旅乘胜收复黄桥,连克泰兴、泰县、靖江一带多处日伪据点。


07梓辛河伏击战


1941年4月,新四军一师二旅六团三营在营长赵乡鹤带领下,设伏于兴化芦州梓辛河南岸的垛田,袭击由东台开往兴化的日军巡逻艇,击沉敌艇,全歼日军一个小队,俘日军2名。此战是新四军主力部队配合地方武装在兴化里下河水网地区与日寇第一战,探索积累了水上打击日伪的战斗经验。


IMG_265

梓辛河伏击战遗址


08牵制日伪


1941年6-7月,新四军一师为配合盐阜区反扫荡斗争,牵制日伪对新四军军部所在地盐城的进攻,在如西、泰兴、靖江等地对日伪军主动发起攻击。第一师主力频繁进攻,迫使日军将兵力从盐阜地区南调苏中,重点扫荡苏中第三行政区。7 月上旬,日军大部集中靖江,渡江撤向江南,新四军第一师第一旅乘虚进击西来镇伪据点,全歼伪军,并击退张黄港二次增援之敌;在八字桥伏击从古溪运往黄桥的日军辎重车队,大获全胜。23 日,第一旅再次配合盐阜区反扫荡,强袭泰兴城,攻克天星、孤山、黄桥、季市、加力、古溪等据点,继又强袭姜堰、泰州,迫使向盐阜扫荡的日伪军再次南调。


IMG_266

新四军在反“清乡”中打击日军


09沙沟战役


1945年2月,日伪打通淮河交通线,从扬州等地向淮河下游和大运河沿线北犯。苏中军区遵照军部指示,决定对兴化境内的日伪据点沙沟镇发动军事攻势,以策应淮南、淮北军民的对敌斗争。新四军苏中军区集中一师第一旅等部,于2月20日晚分南北两路乘船向沙沟进发。新四军主力在突破外围工事后,先后解决伪二十二师八十七团第二营、伪沙沟特务大队等部。最后在炮火掩护下,向在镇东沙沟中学内负隅顽抗的伪二十二师工兵连及由镇中逃入的少数残敌发起强攻。至21日中午,新四军以不足30人伤亡的代价,攻克了被敌人吹嘘的“水上坚城”沙沟镇,全歼该镇守敌900余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为抢夺胜利果实,宣布所有侵华日军不准向八路军、新四军投降,所有伪军原地驻守,接受加委。在此形势下,泰州地区抗日军民迅速对拒绝向新四军投降的日伪发起大规模的全面反攻。


10马沟阻击战


1945年8月23日,新四军苏中军区独立旅第十四团二营在副团长兼参谋长阮朝兴率领下,在马沟设伏,阻击由姜堰出发企图沿通扬线水陆两路逃往南通的日伪军。激战3个多小时,毙伤敌四五十人,其中日军20多人。阮朝兴在战斗中不幸中弹,光荣牺牲。此战是抗战时期姜堰境内对日伪军的最后一战。9月15日,姜堰的伪孙良诚部及曲塘、白米等据点伪军逃往泰州城。不久,苏中军区第七纵队、泰县县级机关、县独立团进驻姜堰镇。至此,除泰州、溱潼仍被敌伪占领外,泰县广大农村均获解放。


IMG_267

马沟阻击战纪念碑


11围攻靖江城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驻靖江的日军乔口部百余人便撤逃到苏南,伪十九师陈正才部龟缩进泰兴城,伪警陶明德部撤回到靖江城。8月20日午夜12时,中共靖江县委部署调集部队围攻靖江城。经过万名抗日军民围城6昼夜后,外无援军、内失斗志的陶明德在强大军事、政治攻势下,不得不于26日下午下令起义,开城缴械。被日伪占领8年之久的靖江城获得解放,这是苏中三分区收复的第一座县城。


12攻克兴化城


盘踞兴化城的伪二十二师在日本宣布投降后被蒋介石收编,伪师长刘湘图被授予少将军衔,兴化县城城防坚固,易守难攻,伪二十二师负隅顽抗。新四军苏中军区集中第一军分区特务第一团、第二团、苏中军区独立第一旅等部队,在兴化县独立团及万余民兵、民工的配合下,于8月28日晚围攻兴化城,历经四天四夜的浴血奋战,9月1日凌晨攻克兴化城,一举消灭伪二十二师部,生俘伪师长刘湘图以下官兵4200余人,毙伤700余人。


IMG_268

兴化城收复后中共兴化县委负责同志合影


13光复泰兴城


日本宣布投降时,泰兴县境内有驻泰兴城、黄桥、口岸三地日军各1个小队和伪十九师蔡鑫元部4000多人,企图负隅顽抗,等待国民党军前来受降。泰兴县委决定,向拒不投降的日伪发起进攻。8月29日,沦陷4年多的黄桥镇重回人民怀抱。9月8日,泰兴县、区武装配合苏中三分区司令陈玉生所率主力4个团围攻泰兴城,经激烈战斗,12日凌晨,泰兴城攻克,俘伪师长蔡鑫元及伪团长顾凤山、陈正才以下官兵4000余人。


抗战期间,新四军与泰州地方的党政军民团结一心,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消灭了日伪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据统计,泰州地区军民共对日伪作战1000多次,毙伤俘获日伪军25000多人,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