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 新四军在江苏

不起眼的“豆行”,何以在敌人眼皮底下护送谭震林

2024-10-23    

IMG_256


近日,伴随中央电视台新剧《追风者》的热烈播出,一场别开生面的谍战叙事风暴已悄然掀起,惊心动魄的情节与谍战英雄智勇双全的形象吸引了广大观众的关注。


在80多年前的常州,“追风者”的故事在此真正发生。

常州西门水系通达,历来为漕运集散之地,此处商贸繁荣、会馆林立,“米、豆、木、钱、典”各业甚为兴盛,乃至周边有名“米市河”“豆市河”,有桥名“西仓桥”,有路名“西仓街”“大仓路”。在此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有一间寻常不过的萃昌豆行,抗日战争期间,这简朴的二层小楼,表面经营着日复一日的豆粮买卖,实则却承载着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秘密交通任务。



小豆行变身“生命线”


IMG_257

△ 1937年11月常州东西大街上的侵华日军士兵


1937年武进沦陷后,城内日、伪军政警宪特机构林立,保甲制度严密,四城门遍布碉堡、岗哨、检问所和铁丝网。


隐蔽在城区各处的共产党员纷纷设立地下交通联络站,并一次次依靠这一敌后工作的“生命线”,在抗日斗争的复杂形势下,完成了递送情报、秘密接送党员等重要任务。


1939年春,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军需处主任吴师孟到武进城区看望张太雷的夫人陆静华,并找到西门豆市河萃昌豆行职工张建林,请他帮助采购一些军需物资。


吴师孟为什么会找张建林帮忙呢?


原来,张建林的妹妹张薇与张太雷的女儿张西蕾同在安徽泾县的新四军军部工作。吴师孟来武进前,张薇就表示工作上若有需要可以联系她的弟弟张瑞棠。吴师孟见到了张瑞棠,进而通过他认识了张建林。在委托张建林成功采购几次军需物资后,吴师孟觉得他可靠能干、值得信赖,于是就与他商量,提议想在城区成立一个交通站,要他物色几个可靠的人。张建林旋即找到了三个人:王怀庆、赵钟麟、朱荣祖,他们都是做豆行生意的。


IMG_258
△ 萃昌豆行


1939年秋冬的一个晚上,交通站在萃昌豆行正式设立,张建林被任命为站长。交通站设于此地优势颇多,一来豆行处在豆市河沿岸,水陆交通便捷,出店门就是渡口,隔壁是弄堂,后门通西直街;二来豆行周边商业繁荣,便于安排食宿,各地往来客商较多,也便于掩护党政军人员。


交通站成立当天,吴师孟仔细交代了交通站的主要任务,还特别强调交通站的同志们要团结抗日,要注重保密。


交通站成立后,既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功采购运送百货、布匹、药品等紧缺物资,又秘密散发新四军所创办的《江淮日报》,还多次接待转送过路人员,并护送一批批党政军干部过境,因安排周密妥当,未曾出现一次事故。


为苏南东路地区送去“谭老板”


一次重要行动,让张建林毕生难忘。


1940年春末的一天,萃昌豆行店门前的渡口码头上,步履匆匆地走来四个客商打扮的人,他们用警惕的目光飞快扫视了周围的环境后,迈步走进豆行。


在豆行二楼的阁楼中,张建林见到了一行四人。除了吴师孟外,其余三人尚是初见。没有多余的寒暄,吴师孟就对张建林说:“这几位新四军的同志要到常熟去,先在你这里住两天,你要想办法尽快搞到通行证。”


自秘密成立新四军交通站以来,如此的情形,张建林已经不知遇到多少回了。他默默地记住这次任务,安排他们在豆行住下。


 一切安顿下来后,当务之急是要搞到通行证。交通站建立后,张建林有心积累了一些可靠的社会关系。其中有一位姓顾的青年,在日本驻常州领事馆内负责打印通行证,与张建林是莫逆之交,把办理通行证的事交给他是最合适不过了。


张建林注意到,这次要办证的同志看起来很不一般,尤其一位叫李明的“客商”,身穿雪白的衬衣、毛料西裤,外披哔叽长衫,头顶黑色礼帽,俨然一副“大老板”的气派。他一直住在豆行的单间,除了和其他客商一起吃饭外,从未外出过,平时也就是下下棋,和豆行职工聊聊天。出于地下工作的职业习惯,张建林也未过多询问。


为了稳妥起见,张建林请顾姓青年打麻将、吃宴席,还送了礼。待有了十分把握后,才提出要求。最后,花了3元钱,办了6张通行证。


4月20日,张建林买好了去苏州的火车票,陪同“客商”离开萃昌豆行,分乘黄包车去常州火车站。车站上,岗哨林立、暗探密布、气氛紧张。一行人不卑不亢,递上“良民证”,神态自若地接受检查。日本士兵见是一位温文尔雅的老板,旁边簇拥着几位随行人员,便打了个手势,算是通过检查,准予放行。一行人顺利登上了火车,他们从常州坐火车到苏州,再从苏州分坐拖轮到常熟。到了常熟后,张建林和吴师孟先到董浜镇交通站,与新四军“江抗”部队取得联系,并将三位“客商”安全护送到新四军驻地,这次护送任务圆满完成。


IMG_259
△ 谭震林


张建林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位气度不凡的“客商”李明,真实身份是新四军第三支队副司令员——谭震林。


谭震林受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的派遣,到苏南东路地区组织军政委员会,建立东路抗日根据地,以统一党政军指挥,加强对“江抗”部队的领导,进一步加强实施中央确定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他的加入,使江南东路的抗日游击区翻开了新的一页。


因谭震林秘密前往东路地区赴任的这段经历,一些同志常开玩笑说上级派来了一个“老板”,从此“谭老板”这个名号伴随着谭震林南征北战,并在大江南北广为流传,就连毛主席也这样称呼他。


后来,萃昌豆行交通站还陆续巧妙安全护送谭震林爱人葛惠敏等一批党政军干部过境,张太雷烈士爱人陆静华在常州时,新四军时常将生活费通过交通站转交。


1974年,张建林写信给谭震林,请其证明自身在萃昌豆行交通站工作的经历。谭震林写信给张建林工作单位常州生物制药厂革委会,证明张建林给谭震林信中“讲的事实是真的”“走的路线和整个过程都是对的。”


本文资料来源于武进、常州、苏州等地党史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