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岗战斗:不到十六岁的娃娃兵组成“小鬼班”,守住“关键一小时”
1942年冬,日寇对我淮北苏皖边区进行大规模扫荡。决定性的战斗该发生在今泗洪的朱家岗。在这洪泽湖西畔的广袤田野中,新四军4师9旅26 团坚守到最后一刻。十几个小时后,敌人不仅没有“吃掉”新四军,反而被消耗殆尽,整个“扫荡”也迅速萎缩,并告失败。
1942年冬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33天反“扫荡”战斗要图
孤军留守:这注定是一场高伤亡的防御战
26团此次任务比较特殊。进行“扫荡”的敌人迅速合围,这支部队受命留下来在“内线”作战,掩护主力部队转移。9日晚26团进驻朱家岗,日军金子联队3个大队加上少量伪军共1500余人紧随而至。12月10日晓,26团已在朱家岗被包围。团长罗应怀定下方针:坚守阵地,战到天黑,等待援军,待机歼敌。
日伪从朱家岗的曹圩北面交通沟、张庄大院、曹圩东南门三处进攻,每一处都是残酷的阵地争夺战。我们先看交通沟,战士们击退上百名日军的三次冲锋。敌人调头向交通沟东端冲去,战线距团部驻地仅几十米,罗应怀直接上前线与战士们并肩战斗,但不幸负伤,阵线也被突破。危急关头,一个班赶来支援,机枪齐射将几十名日军击毙。双方不断向阵地增兵,日军又向阵地射出几百枚炮弹,发起多次冲锋。时至中午,敌人终于被挡住,而我增援的战士只剩下2人!
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朱家岗战斗经过要图
张庄大院战斗就更激烈了。100多名日军冲向大院,新四军机枪手榴弹同时击向敌群,30多名日军应声倒下。敌人紧接着又炮轰、火攻趁势冲入院中。新四军战士舞起大刀片与敌人展开肉搏,将一日军小队长砍死,敌人又渐渐退下。
惨烈一幕:新四军娃娃兵战到最后一人等来增援
再看曹圩东南门阵地,这里是朱家岗防御战的关键。150名日军成群猛冲,战士们两个小时内打退敌人3次冲锋,连仅有的预备队——“小鬼班”12名娃娃兵也投入了战斗。
曹圩东南门阵地示意图
他们年龄在14至16岁之间,大多数是淮北根据地穷苦农民的孩子,有的父母被日寇杀害成了孤儿,后来参加了新四军,被单独编为一个班,被战士们称为“小鬼班”。这些初中生年龄的孩子,本来要送往后方上学,但还未启程,遇上日寇扫荡。
朱家岗保卫战中的英雄“小鬼班”
“小鬼班”迅速被集中起来了,他们穿着宽大不合身的棉袄、棉裤,腰间掖着手榴弹,手里紧握着大刀,整齐地站在烈火浓烟的圩子里,听严副团长的战斗动员:
“‘小鬼’同志们,谁是穷人的硬骨头,就在这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站出来吧!刺刀见血最英雄,杀敌立功最光荣!”
“谁怕死,谁狗熊!副团长,布置任务吧!”
“我们一定能守住东南门,一定能打退鬼子!”
“小鬼”们个个坚强勇敢,他们的英勇气概无异于身经百战的老战士。
严副团长把全班编成两个突击组,一个抢车组。
激烈的战斗又打响了,“小鬼班”战斗情绪极为高涨,他们在圩内机枪、步枪火力掩护下,突击组先向敌人投了一阵手榴弹,把敌人打乱。接着,挥舞大刀,高呼着“为烈士报仇”的口号,直冲敌群。当敌人被“小鬼班”突然袭击,搞得晕头转向个个狼狈逃窜时,“小鬼班”的抢车组乘势把大场上的两辆大车抢了回来,把炸毁的圩门堵塞起来。这时,指挥“小鬼班”的四连副连长尹作新发现,在东南方向的交通沟里,敌人的钢盔晃动着一闪一闪的亮光,越来越多的迹象表现,敌人又将发动一次新的进攻。尹副连长要大家严密监视敌人的动向,做好迎击的准备。
“小鬼班”抢车组抢回来堵住圩门的大车
不一会儿,几十根黑色的烟柱腾到半空,敌人的炮弹在圩门附近发出隆隆的爆炸巨响,一束束密集的子弹在战士们头顶上尖声呼啸,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敌人向东南圩门发动了又一次冲锋。
当双方距离只有三四十米的时候,尹作新副连长发出了“齐射”的命令。“小鬼班”战士们弹无虚发,准确命中,30多个日军应声倒地。剩下的日军连滚带爬逃回路沟中。
过了不久,敌人又发起了进攻,开花弹纷纷在圩门附近爆炸,弹片和泥块在水沟中激起了沸腾的浪花。
狡猾的敌人,受到上次的教训以后,改变了战术,采用了交叉掩护和分组跃进,又逐渐接近了圩门。
在只有二三十米距离的时候,机枪、步枪吐出的火舌,像一阵强烈的暴风吹散稻草垛,敌人像一捆捆黄色的稻草满地翻滚。战士们掷出的手榴弹在敌群里爆炸。
看到敌人狼狈溃逃,“小鬼班”战士们的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微笑。从友邻阵地工事中传来了“打得好!打得妙!‘小鬼班’呱呱叫”的口号声,整个阵地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战士们对守住曹圩更增添了信心。
下午两点多钟,敌人又拼凑起来,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发起了最后一次冲击,密集的炮火把我军构筑的掩体大部轰平,阵地上硝烟弥漫,呼吸困难。尹作新副连长和“小鬼班”班长周茂松被敌人的炮火先后击中,壮烈牺牲了,复仇的火焰燃烧着每个小战士的心。副班长小陈担负起指挥全班的任务,所有战士都像小老虎一样勇敢顽强,他们完全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和敌人反复争夺。两辆大车被敌人的子弹打得像蜂窝一样,“小鬼班”就以这两辆大车做依托,十进十出,反复冲杀。有一次两个日军冲到大车前边,一个从车上爬过来,被一枪打倒在地;另一个从车底下钻过来,小战士突然跳上去,银光一闪,手起刀落,把他砍死在车下。
从早晨到下午3点,150多名日军向东南门发起10次以上进攻,却未能进圩门一步。12名小战士攻守十进十出,坚守6小时,歼敌100余人。而小鬼班也只剩下了1个人。仅过了一个小时,援军来了。新四军骑兵团发起冲锋,敌人开始溃逃。
浩荡胸襟:我军民收殓日军尸体,葬在陵园一角
10日晚上10点,漫长的朱家岗战斗宣告结束。该战击毙日军280名,26团1营教导员吴承祖、2营4连副连长尹作新等73名新四军指战员牺牲,团长罗应怀、2营营长张立业等68人负伤。
第九旅二十六团在朱家岗战斗中伤亡干部战士100余人。图为该团召开烈士殉国追悼大会。
战士付出鲜血与牺牲成功保卫了我淮北苏皖边区,敌人的“扫荡”被粉碎。这是一场以勇气获得的胜利,时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评价此战,“统观敌我态势,大为悬殊。我军既属劣势,且亦处于被动地位,以数量论则以少御众,以武器论则以弱敌强…中华男儿革命斗士之英雄气概表露无遗,终使寇贼胆寒,丑类气馁,弃械遗尸而仓皇溃逃矣。”
“小鬼班”班长周茂松烈士之墓
淮北抗日军民于1943年10月10日修建了朱家岗烈士陵园,现为江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43年淮北军民修建的朱家岗战斗烈士公墓大门原貌,后于1946年冬被国民党军毁坏。
鲜为人知的是,战斗结束后,淮北抗日军民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将日军仓皇撤逃丢下的13具尸体收殓埋葬(现葬点位于陵园东南一角)。敌我双方的阵亡者共葬同一墓地,在世界墓园史中绝无仅有!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胸怀和朴实善良的本性。
淮北抗日军民以宽容之心,给阵亡的日本士兵留下他们用枪炮绝对不可能得到的“葬身之地”。
1980年重修朱家岗烈士陵园的大门
同时,由日籍人员组成的“日本反战同盟”淮北支部竖立起一座用日文刻有“日本阵亡将兵之墓’的墓碑。
日军千余名和新四军作战后,1942年12月10日冬,小队长以下13名令人惋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永远告别了父母妻子而长眠于草根之上。新四军把死者尸体给予埋葬这表明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及日本军部和大资本家谋私利为目的的一个罪证。
- 上一篇:抗战时期江苏首个抗日民主政府
- 下一篇:张爱萍:皖东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开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