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运河焕发生机,让老城区“脉动”起来
当下,无锡正以一种渐进式的“精雕细琢”,构筑起全新的城市发展路径。对标国内外城市更新先行区域,作为无锡第一批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排头兵,江苏古运河公司深度遵循空间维度,厘清城市尺度、密度和肌理间的关系,立足时间维度,遵循“整体创造、有机更新”原则,多年来在文化保护、风貌重塑、空间提质、产业焕新等方面探索奋进,让古运河焕发生机,让老城区“脉动”起来。
11.8公里环城运河风光带环通
通过环城运河风光带的建设,古运河沿线的用地、旅游、交通、历史文化都步入新的台阶,这不仅仅是一条运河景观与历史文化展现的长廊,更是集旅游、交通、建筑、经济等为一体,极大地提升了无锡城中区区域价值。目前不断精耕细作的绿化改造、景观小品和城市亮化等工程,持续擦亮运河这张世界遗产名片。
市民漫步在11.8公里的运河风光带时,走累了可以休息一下,许多城市功能都能让游客在驿站和码头得到满足,方便市民获得各种“补给”。风光带周围设置了走路、跑步、骑行等不同的功能,还用不同颜色进行功能分割,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光带,已经成为跑团、徒步团体的固定运动线路。
刷新城市颜值,提升生活品质
从高空俯瞰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太湖大道贯穿东西,通扬南路、清名东路、塘南路环拥景区,金钩桥路、向阳南路等点缀其中,越来越精细的路网被织密,描摹着城市的轮廓;古运河环城步道把清名桥、南长街、南禅寺等分散的景区街区“串珠成链、闭合成环”。
运河与城市融为一体,变成居民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附近”。画卷的背后,蕴含着古运河战略迭代升级的发展智慧,抓住城市更新的政策契机,推动古运河整体转型。
向阳南路
路,是联通外界的渠道,也是改善民生、经济互动的途径。随着2021年向阳路、金钩桥路两路的贯通,金钩桥路、永乐路南长街入口精细化提升改造等项目改善了市民出行体验。
界泾桥路即将直通景区
今年,伴随城市更新的推进,道桥路网的提升优化,古运河周边的“毛细血管”进一步畅通。界泾桥路(通扬路—南长街)作为梁溪区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12月将全线贯通,清名桥古运河景区空间获得延伸,市民游客可直通古运河核心景区。
一桥贯通两岸蝶变,共谱运河新篇章
生命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人文”,河水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是“桥梁”。
解放南路人行天桥
近年来,古运河公司用“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魄力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实力扛起了这份责任。将桥梁建造融入城市更新,不断“解锁”通行的关键节点。无锡第一座双向自动扶梯式人行天桥——解放南路人行天桥腾空而起,与主干道纵横交错,这座形似乌篷船的天桥不仅满足较大行人过街流量,保证行人安全,更成为城市慢行系统的重要补充。
羊腰湾慢行桥
羊腰湾慢行桥东起羊腰湾路一汽锡柴,西接顺兴弄及朝阳市场,横跨环城古运河的桥梁使得南禅寺景区与“熙春朝晖”景区相融合,大大缩短了羊腰湾片区居民进入中心城区的距离。
古运河水弄堂步行桥效果图
为加快古运河片区开发建设,优化交通流线,缓解清名桥、伯渎桥两座文保桥梁的通行压力,古运河公司实施古运河水弄堂步行桥工程。从大运河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理念出发,以实现轻桥面的架设贯通两岸为手段,重点强调运河文化的展示、对周边文物点的串联以及游客路线的改善,未来将形成清名桥、伯渎桥、古窑桥三桥环绕的新格局。
改造前的定胜桥
改造后的定胜桥
古建筑是首凝固的诗歌,如何在新时期更好地吟唱,也被纳入城市更新题中之义。定胜桥作为清名桥及沿河建筑的重要组成,于2002年被公布为第五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鉴于定胜河区域功能混杂,人车混行加剧安全隐患,同时片区内游客众多,人员密集流动势必对定胜桥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古运河规划再建两座人行桥,减轻定胜桥的通行压力,改善定胜河两侧沿河环境。
织密道桥路网,打开城市框架,更多的古运河基础设施建设将引导城市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增强。江苏古运河公司的城市更新脚步从未停歇,将站在新的起点上,与城市发展脉动精准契合,助力中心城区能级品质“双跃升”。
作者单位:江苏古运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上一篇:千年诗词渡 焕发新活力
- 下一篇:一河清水向北流 “运河之都”展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