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邮票中的“运河之都”

2022-09-06    李洁

淮安,取淮水安澜之意。这里四季分明,地势平坦,沃野绵延,河湖交错,水网密布,京杭大运河、里运河、古淮河、盐河四水穿城,风景如画,是名副其实“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淮安市档案馆馆藏的两枚邮票,记载了淮安这座“运河之都”的重要历史。

淮安自古与京杭大运河相伴相生。公元前486年,京杭大运河最早开凿的河段——邗沟沟通长江、淮河,位于邗沟北端的淮安由此兴起。其后的两千五百余年里,淮安因运而盛,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东南四都”,逐渐成长为明清中央政府的漕运指挥中心、河道治理中心、漕粮转运中心、漕船制造中心、盐榷税务中心,清江浦还因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拥有了“南船北马,九省通衢”“天下粮仓”等美名。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888fc6ca48b04beaae767680fe875eab.jpg

2009年,中国邮政发行的6枚《京杭大运河》特种邮票中,第四枚刻画的正是淮安的清江闸和漕运总督府。邮票规格:38×50毫米,采用中国传统的水彩墨画方式,描绘了千年运河漕运发达的盛况。

邮票上半部为总督漕运部院遗址。明清时期,漕运总督权力显赫,不但管理漕运,而且还兼巡抚,因此也称漕抚。公署机构宏大,文官武校及各种官兵,达二百七十多人,下辖储仓、造船厂、卫漕兵厂等,共约二万多人。邮票中威严的石狮,静谧的门楼,都在向世人述说着运河之畔,漕运往来的曾经。

邮票下半部为清江闸。该闸始建于明朝初年,用于控制里运河的流量和调节水位,以缓解湍急的河水,使漕运船只顺利通过。清江闸是漕粮所必经之咽喉要道,每当运粮季节,万艘漕船和12万漕军帆樯衔尾,绵亘数里,蔚为壮观,有“南北襟喉”之称。清江闸是大运河上仅存的维护得最好的一座古闸。

新中国成立后,淮安饱受洪涝灾害,经济恢复急需治水。淮安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响应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开始了如火如荼的治淮事业,三河闸二河闸等一系列水利工程拔地而起,其中最耀眼的要数淮河入海水道淮安水上立交枢纽工程。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9c96fadb0b074bccb55abfe8f12e13aa.jpg

水上立交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城南,是实现入海水道与京杭运河各自独流的水上立交工程,2000年10月由水利部批准兴建,2003年建成通水,其规模为亚洲最大,是淮安的地标性建筑。2010年10月,中国邮政发行了《新中国治淮六十周年》纪念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3枚展现的正是淮河入海水道。

该枢纽工程上部航槽承接京杭运河南北航运,船队浩荡,往来如梭;下部15孔巨大涵洞已没入水中,自西向东沟通了淮河入海水道。桥头堡建筑钢索缆桥,犹如彩练当空,将现代工程与淮安古运河文化融为一体。整个工程在发挥巨大的防洪减灾效益同时,更加成为淮安水利风景区的靓丽风景。

作者单位:淮安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