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江苏靖江的江河与治水

2023-02-22    夏国耀 肖莉

滔滔长江,昼夜奔流,靖江是江水带来的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让靖江成为长江怀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三国赤乌年间,马驮沙始有人烟,开始有与水有关的印记文化,起靖江人赖以生存的沙洲名为“骥江”“骥渚”等。明成化七年(1471年),应天巡抚滕昭上奏朝廷,请为马驮沙建县,“其地属金陵下流,又扼江海门户,捍卫全吴,屼然重镇。且以江海多警,乃立故名靖江扼其冲也”,靖江因此得名,也道出了这方水土与江的关系。

光绪版《靖江县志》载:“邑之水利,其支分者曰港。汇通者曰河。盖靖邑平衍如席,环四履无不耕之土。土高阜宜菽者,杂之三;卑下宜禾者,杂之七。其旱涝蓄泄之宜,全资之港。”该《靖江县志》还记载有名称的河10条、港120条。至新中国成立,靖江有港72条,横向河沟4000余条,可谓纵横交错,水网密布……

水利的兴衰,关系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治国必先治水,历代善治者均以治水为重。

明崇祯元年(1628年),靖江知县叶柱国首倡开挖之团河以产生“汇通”的功能。叶公任内第三年,按惯例是他即将届满的一年,他还是采纳了百姓的请求,并认真查勘了地形和水势,上报开河获批,通过摊派和筹资,加上自己捐出的俸银200两,动员了万人以上的民力,花费两个月的时间,为靖江开了一条“自县北以达于东西两乡”长90多里的东西向人工河道。叶柱国还依据《地志》载:水势聚,则地脉固而发灵长。民生由此而阜,府库由此而充,礼乐人文由此而盛,为此河起名为“阜民河”。

崇祯十一年(1638年),靖江知县陈函辉又完成了叶柱国有志而未竟的团河,河长70余里。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陈函辉开挖团河时,先后建寒山、平山、东山三闸,“费约二千余金,出自俸锾公帑,不派民间一缗”。

寒山闸为条石结构,门宽约8米,以石座、木绞关,绞大方木叠于门槽内,用以阻止潮水入侵。直至1973年开横港时寒山闸才被拆除,前后发挥作用长达334年。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process/c85573e47255436d980a4b6124bdd786.jpg

新中国成立以后,靖江治水成就卓著,成为苏中大地上的鱼米之乡:洪能挡,涝能排,旱能灌,渍能降,高低分开,引排自如,风雨潮无扰,田禾茂盛,五谷丰登,百业兴旺,城市繁荣。靖江江堤经1954年、1982年、1997年三次全线建设,已达抗“五十年一遇”以上的“长流规”标准。52.3公里优质长江岸线,给靖江带来的不仅仅是水产和美景,更有发展与机遇。

作者单位:靖江市融媒体中心 靖江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