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中国名茶之乡——常州金坛薛埠镇

2023-06-28    周露路

薛埠镇,位于常州市金坛西部、茅山东麓,南接溧阳,西连句容,是常州市的西大门,有“吴中门户”之称,也是苏锡常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交界处的重要节点区域,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六山三地一分水”是薛埠的地貌特征,这里坐拥闻名遐迩的道教名山——茅山。这里是江苏老茶区之一,早在隋代即为江南茶乡。以金坛雀舌、茅山青锋为代表的金坛绿茶多次荣获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薛埠镇亦被命名为“中国名茶之乡”。金坛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就对故乡茶念念不忘,曾写下“亲,亲不过故乡人;香,香不过家乡茶”的赞美之语。

采茶

采茶

一方山水滋养一方文脉。青山绿水,不仅为薛埠描绘出依水而兴、因山而荣的灿烂图卷,更涵养出兼容并蓄、历久弥新的文化底蕴。

金坛历史上第一位状元张纲出生在薛埠,这位清官辞官归隐,取茅山华阳洞名自号“华阳老人”,著有《华阳文集》40卷,收入《四库全书》;宋时书院兴盛,漫塘刘宰在三角山复兴“茅山书院”;段玉裁是清代经学家、文字训诂学家,他花费30多年时间完成《说文解字注》;旷世才女贺双卿,留下数首凄婉诗词,后人尊其为“清代第一女词人”“清代李清照”。 南朝的陶弘景在乾元观炼丹问道创立茅山宗,被誉为“山中宰相”;唐代诗人顾况在茅山元阳观潜心读书作诗,成为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先驱;戊戌变法的名士康有为在茅山隐居期间,不仅设立“述农茅庐”管理农场,还将母亲、弟弟等人迁葬于茅山脚下。

于薛埠文化星空之中,还点缀着一颗颗非遗繁星,它们在创新传承中不断被赋予新内涵——茅山甩石锁传承千年,成为茅山老区特色体育项目;茅山号子从田地走向荧幕,通过新媒体持续扩大传播影响力;上阮花鼓戏、仙姑抬阁以文塑旅,绘就薛埠乡村旅游的“诗”和“远方”……

“茅山甩石锁”非遗传承——王柏松

“茅山甩石锁”非遗传承——王柏松

若穿透触目可及的山水绿意,进一步探寻薛埠的发展肌理,会发现最深处流淌着的是不曾褪色的红色血脉。1938年6月,新四军“七条半枪进茅山”,创建茅山抗日根据地,这是新四军东进抗日建立的第一块根据地,也是“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由于紧靠日本侵华统治中心和日军大本营——南京,又位于中国最富庶地带,对日军“以战养战”的战略威胁巨大,茅山抗日根据地就像一把钢刀插在敌人的心脏。

薛埠,处处都是红色地标,步步都有红色记忆——这里孕育了陈毅司令员称赞的“抗日模范村”阳山村;这里留下了陈毅三顾茅麓、感动红色资本家纪振纲支持新四军的动人故事;这里发生过新四军毙伤日军官兵120多人的“薛埠战斗”;这里至今存续着茅山金牛洞新四军指挥所遗址、苏南抗战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拂去历史的烟尘,茅山老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水与人文的交相辉映,织就出薛埠的美丽图景,成就了薛埠的独特气质,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如今,薛埠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道文化、茶文化、名人文化和非遗文化内涵,规划提升一批特色旅游品牌、项目、路线,着力打造“上山看风景、下山赏民俗、村村有特色、全域大花园”的文旅格局。

道养文化为底蕴

道养文化为底蕴

春可赏花,夏可摘果,秋可美食,冬可养生。在薛埠,一年四季都是旅游好时节。在这里,可以寻找到自然清新的休闲胜地,也能遇见恬淡宁静的养生家园。东方盐湖城以道文化为基础、魏晋时期为时代背景打造逍遥仙镇,漫步其中可解锁道养乐趣;茅山森林世界让人们逃离城市,畅快“森”呼吸;花谷奇缘以四时不同的花海满足一切浪漫想象;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仙姑村、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上阮村田园风光如诗如画、醉人心魄……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徜徉山野的美妙,惟有亲自前往方能真切领略。扎根丰茂的山水资源,沐浴丰厚的文化甘霖,薛埠,在新时代的光辉中,正不断绽放着百年积淀下的华光异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