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淮河安澜润万家

2024-01-24    刘志平

淮安之所以称为“淮安”,是因为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一直怀揣一个美好的梦想:淮河安澜。

淮河是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河流之一,曾与黄河、长江、济水齐名,并称为“四渎”。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记载:大禹治水时,“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意思是说,淮河发源于桐柏山,向东流与泗水、沂水汇合,然后继续东流注入大海。这是历史典籍中关于淮河最早的记载。

淮河流域示意图

淮河流域示意图

淮安位于淮河中下游。淮河自西向东,逶迤而来,其在淮安市境内的流向,《淮阴市志》有明确记载:“古淮河为‘四渎’之一,发源于桐柏山区,经古泗州城南稍东,过龟山麓,折向东北,至清口会泗水,向东经淮安城北至涟水云梯关入海。”那是一个非常久远的年代,当时还没有洪泽湖。淮河在今盱眙县进入淮安市境后,折向东北,在淮阴区马头镇清口与古泗水汇合,然后经清江浦区、淮安区继续向东,在涟水县以东不远处的云梯关汇入大海。那时的淮安,河湖交错,沃野千里,资源富饶,民间流传着“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俗语。

淮河曾经的入海口云梯关,现位于盐城市响水县黄圩镇

淮河曾经的入海口云梯关,现位于盐城市响水县黄圩镇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2世纪的南宋初期。建炎二年(1128年)和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两次南决,夺泗水河道进入淮河,淮安清口以下的淮河河道成为黄、淮共用的入海之道。此后数百年间,黄河南泛频繁,携带来大量的泥沙淤积在河道上。到明代中后期,黄河已经全流夺泗夺淮入海。由于黄强淮弱、黄高淮低,淮河出路严重受阻,逐渐在盱眙和淮阴之间的低洼地带潴积形成了洪泽湖,汛期变得极易泛滥。淮安沦为著名的“洪水走廊”,水患肆虐,无岁不灾。

黄河历次改道示意图

黄河历次改道示意图

明清时期,为保证将南方的漕粮顺利运往北方,采用“蓄清刷黄”的治理方略,将淮河清水人为地拦蓄在洪泽湖里用以冲刷黄河泥沙,淮河尾闾逐渐淤废,洪泽湖则越来越庞大,成长为中国第四大淡水湖。到19世纪50年代,在一次黄淮盛涨后,淮河冲破洪泽湖南端的堤坝,改道向南而流,经长江进入大海。不久,黄河北徙,结束了600多年的夺淮历史,清口以下的淮河入海故道成为一条高出地面的废黄河。淮安继续饱受水患灾害,“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

淮安古淮河风光

淮安古淮河风光

清末至民国,淮河治理受到关注,时有复淮、导淮之议。复淮,即疏浚故道,使其重新成为淮河入海通道;导淮,即寻找适宜位置,另辟淮河新道。惜因内忧外患,种种计划均未能真正实行。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下,开展了大规模的治淮运动,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疏浚河槽、蓄泄兼顾,下游开辟入海通道、以利宣泄。苏北灌溉总渠、淮沭新河、淮河入江水道等分淮工程出现在淮安大地上,淮河洪涝灾害大为减轻。1991年江淮大水后,掀起了第二次大规模治理淮河的高潮,设计建设淮河入海水道。2003年,一期主体工程提前完成,在抵御当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中发挥了重大作用。2022年,二期工程开工建设,防洪标准由现状100年一遇向300年一遇提高。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312/805d8c66124740c991a5a2ab378c8c1a.png

今天,全长1000公里的淮河,在淮安市境内长70公里。从盱眙入境流至洪泽湖后,经过调蓄,大部分洪水出洪泽湖东南堤上的三河闸,经入江水道,至扬州市江都区三江营汇入长江;少部分洪水由洪泽湖东的高良涧闸、二河闸出口,经苏北灌溉总渠和入海水道,至盐城市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此外,还有一些淮河洪水出二河闸后,通过淮沭新河分泄进入废黄河、新沂河入海。淮河彻底实现了安澜分流,兼有防洪、灌溉、航运、发电等综合功能,福泽淮安以及整个淮河流域的千万民众。

今日淮河盱眙段风光

今日淮河盱眙段风光

新时期,淮安以淮河为依托和纽带,首倡提出淮河生态经济带并积极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致力于担当“领头羊”,与淮河流域其他城市携手合作,以开放务实的姿态,凝聚强大合力,共谋高质量发展之策。

淮河,这条奔流不息、绵延不绝的千里长河,再次焕发出夺目光彩,成为两岸城市的幸福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