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常州武进:从遗址“出发” 看淹城“春秋”

2024-01-30    何晓丹 窦小峰

在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有这样一个具有“神秘”色彩的社区——淹城社区。“淹城”二字曾因“三城三河”的春秋遗址而名声大噪,随着淹城内部保护、外围开发,“城内”原住民搬到“城外”开启新生活,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激荡着社区新生。如何做好烟火传续,让这份特色文化成为“社区基因”?“淹城”这样作答。

社区美空间,如何改写“老旧”命运

近日,在淹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老中青三代人聚于“议事亭”下,开启“淹城奄语”头脑风暴。如何“谋新求变”,让基础设施“提”起来,让文化传承“热”起来,让年轻一代“留”下来,成为本次议题。

老中青三代围聚“议事亭”开启头脑风暴

老中青三代围聚“议事亭”开启头脑风暴

“从1983年起,我们陆续从淹城遗址搬到淹城新村,政府分配面积、自己造房子,2002年大坝村委和淹城村委合并,2011年10月淹城社区成立。这些年社区的变化很大,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看着社区焕然一新的面貌,64岁的居民窦元中深有感触。

新时代下,有着悠久历史的淹城社区,一边要围绕春秋文化讲好淹城故事,一边要推动社区“老”与“新”的共存共生,这成为新的命题。

修缮房屋、传承文化、过好生活,成为居民们的心声。“淹城社区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中村。我们也在思考,在原有基础上,如何重建社区邻里空间新活力。”淹城社区党总支书记窦小峰表示。

打造新“young”本,如何以文化聚“邻”心

紧盯重点、打通堵点、找准亮点,淹城社区大力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留住其特有的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以文化聚“邻”心,打造社区新“young”本。

抓住淹城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名单的契机,暑假时,社区联合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学生开展“淹语春秋 乡绘画卷”创意墙绘活动,从文物古迹、地域风貌、文化传承等多个主题出发,设计了9面既有当地文化特色,又兼具艺术想象的墙绘作品。淹城“三城三河”的地理风貌、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都成为画作主角,绚丽的墙绘装点乡间,成为淹城社区记述文化、讲述故事的展示窗口。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学生的创意墙绘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学生的创意墙绘

“小切口”增强居民“归属感”,回家路变“幸福路”。“这些创意墙绘青春时尚,每次回家经过这里心情都十分愉悦。”居民窦一青欣喜地表示。

为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向心力,淹城社区还多次组织辖区家庭走进武进博物馆、淹城春秋乐园溯古追今,并邀请老党员许国荣为青少年儿童讲述淹城的地名文化、历史沿革以及一代代人的奋斗史,在他们的心中播下家国情怀的种子。

追根溯源,如何让文化接续流芳

两千多年前,淹城先民在这里挖土凿河、垒土成垣;如今,考古手铲下,学者们找到了历史与现实切换的密码,淹城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组织辖区居民走进淹城春秋乐园,感受淹城的历史文化

组织辖区居民走进淹城春秋乐园,感受淹城的历史文化

为持续讲好淹城故事,社区牵线搭桥、追根溯源,释放老同志“发挥余热愿有为”正能量,组织开启家谱的编修、印刷与收藏工作,让淹城文化接续流芳。

窦兴华是淹城原住民,82岁的他依旧笔耕不辍,每日俯首案前为修订和续写家谱而忙碌。“2005年,第四次修成家谱;到2014年12月,又把中间9年的资料补充完整,把家谱再版;2014年后,我们继续收集资料,记录后代英才,为补充族谱内容做准备。”窦兴华说。

二十载光阴辗转而过,家中厚厚地堆叠着这些年的努力成果,尘封在历史烟云中的淹城记忆逐渐“活”了起来。从2023年7月起,窦兴华、窦元中、窦荣祥、窦汉祥、窦敏祥等几人分工协作、共同商讨,为家谱的再版、印刷而奔走。

“里罗城,外罗城,中间方形紫罗城;内高墩,外高墩,四周林立百余墩,城中兀立玉女墩;内河坝,外河坝,通道唯有城西坝,独木舟渡古无坝。”流传千百年的民谣,在社区的努力及老人们的奔走下,有了落脚点。

今后,淹城社区将进一步激活银发力量,同时汇聚青年力量,把青年人的朝气、锐气、才气渗透到社区的治理和服务中,为探索淹城未来发展书写好传承故事。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