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徐州中轴线

2024-03-19    张瑾

徐州,一座拥有5000年文明史和26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徐州中轴线,则是最具代表性的城市空间,是承载着这座城市厚重历史文化的脊梁。

在徐州主城区,有一条贯穿市中心南北的中轴线,从黄楼起向南经黉学巷到彭城路,再到云东一道街、彭祖园,纵贯城区核心地带,这条约3.5公里的人文曲线,串联起彭城千年历史风云和城市变迁,凝聚了运河文化、红色文化、汉文化、彭祖文化的核心元素,也构成了千年徐州文脉的基底。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因《左传》中对公元前573年彭城战事的记载,拥有了被史学界认可的江苏省最早建城史。彭城的存在,让唐尧时代位列九州的徐州有了信史可考的原点。

连年的遗址考古证明,徐州的城址两千年未曾移位。在徐州主城区的地下,至今埋藏着因水灾而湮没的明代两座城池,上下叠压,街下街、府下府的奇观在考古发掘中频频现身,徐州因而有“三叠城”之名。

改革开放前的徐州中轴线 徐枫 摄

改革开放前的徐州中轴线 徐枫 摄

翻开清代同治《徐州府志》地图,徐州府城呈半圆形,从“府署”至“南门”的这段路,即现在徐州中轴线上的彭城路,正好处于半圆形府城图的对折线上。

在新版的徐州城市地图上查看这条中轴线,其实并不明显。这条线由多条小路相接,进入户部山街区后则是一段步行街,和宽阔的与之平行的中山路相比,几乎看不见。

正是这样一条隐于都市繁华中的“慢行道”,在城市的夹缝中基本保留了徐州老城的格局,散落沿途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今人读懂徐州历史的一把金钥匙。

在中轴线最北端的黄河故道南岸,有北宋徐州知州苏轼为纪念军民抗击洪水而建的黄楼,此楼经历代多次修缮和重建,至今屹立河岸。“黄楼是全国名楼之一,有着辉耀古今的文化象征意义。”徐州市苏轼文化研究会特聘研究员周奎生说。

黄楼向南,是现在的彭城壹号时尚街区,据《徐州老街巷》一书记载,这里曾是徐州两千年未变的政治文化中心。

彭城壹号的东面,是今年2月份正式开放的徐州文庙街区。街区城下城遗址考古工作于2021年4月结束,在这里发现的汉代台基等建筑遗存被考古人员整取保存,并在城下城遗址博物馆中展陈,向市民展示一眼千年的城市奇观。

徐州中轴线上的户部山夜景 孙井贤 摄

徐州中轴线上的户部山夜景 孙井贤 摄

沿中轴线过淮海路向南,是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彭城饭店、兴于北伐时期的大同街和城墙根内居民聚居区回龙窝。与回龙窝隔街相望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户部山古建筑群。明清时期人们为避洪水而在户部山上依势建造的房屋,带着各地商人家乡的建筑风格,徐州古建筑学者孙统义称这里是“一个研究传统建筑的博物馆”。

建在乾隆行宫旧址上的徐州博物馆是中轴线南部的一座城市历史宝藏。“十四五”期间,博物馆将实施扩建,由馆升院,目前已通过打通和平路地下通道,使游人无障碍地到达马路对面的云龙山。

云龙山海拔不高,却是徐州的文化之山,西坡的云龙书院是清代徐淮地区的最高学府,山上的放鹤亭因苏轼的诗文而闻名,东坡下已经开放的徐州云东文化街区地下,曾发现徐州市区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此地的东南方向,与之比邻的是以彭祖文化为元素打造的开放式园林。

徐州中轴线上的风景每天都在变,不变的是这条置于城市心脏的道路,一直都在拥抱美好未来。

作者单位:徐州报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