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地域

别只知道咸鸭蛋!高邮的底蕴就一个字 “邮”

2025-02-10    

明代学者胡缵宗在《愿学编》中对古代邮驿的重要做出这样的评价:“今之驿传,犹血脉然,宣上达下,不可一日缓者。”


IMG_256


“邮”,国之血脉。像中国这般地域广袤的国家,尤需成熟的邮驿网络。而随着文明的飞跃,古老的邮驿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但在华夏大地上,仍有一个地方,悉心恢复保护着邮驿的遗迹,让它往昔的辉煌重新绽放。这里,就是江苏高邮。


IMG_257

扬州高邮市,鸟瞰文游台,摄影:王昆远,图源:视觉江苏


高邮是坐落在高邮湖畔的小城,是海退成陆的里下河浅洼平原。公元前223年,即秦王嬴政二十四年,随着楚国的灭亡,秦王在此建筑高台、设置邮亭,这就是最早的“邮元素”,因而高邮也被称为秦邮。


邮  驿


唐代的边塞诗人岑参曾就古代的公文传送系统写过一首诗: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在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就建立起以首都咸阳为核心的邮驿网,形成了最早的邮驿制度。据相关史料记载,唐朝时期的各级驿站曾达到过1600多家,配置的驿站人员多达20000多人。这种邮驿制度也是现代邮政的前身。


《说文解字》中对“邮”进行定义,“境上行书舍。从邑垂,垂,边也”,即“邮”是古代边陲传递书信,进行通信的机构;而对“驿”的定义则为“驿,置骑也,从马,睪声”。据甲骨文记载,在殷商盘庚时期,已出现有组织的通信活动。在明朝,邮驿的“邮”负责公文传递,“驿”负责提供马、食宿、船;到清朝,“邮”与“驿”两者融合为一体,统一管理。


IMG_258


古代的邮驿通信自商朝开始起算,到1912年废驿归邮,驿站自此失去功能。而在古代,军事通信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种是边防通信,以烽火台为主;另外一种则是战役通信,则为攻防战斗中的声光通信模式。


距今高邮还保存着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初建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隆庆二年(1568年),知州进行重建,占地面积约16000多平方米。作为沟通明应天府(南京)与明顺天府(北京)的水陆两用驿站,鼎盛时候驿站有超过130匹的驿马,驿船18条,马夫、水夫共200人。


盂城驿的名字来源于古代盛饮食、水的器具“盂”,而高邮的别称“盂城”则取自宋代词人秦少游(秦观)的诗句“吾乡如覆盂”。


IMG_259

图1 盂城驿


IMG_260

图2 手绘地图(盂城驿)


盂城驿仅厅房就有100余间,包括各类建筑诸如驿站、驿舍、马棚、马神庙、武官厅、驿臣宅、监房、宿舍等建筑。此外,还有高大的鼓楼,可以看到整个驿站及远处的京杭大运河、高邮湖。皇华厅是明清时期通邮传令、处理公文的场所,也是整个驿站的核心,地方州官也在这里迎接来往的上级官员。现高邮市内有皇华大酒店,大致取名于此。值得一提的是,《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也曾负责过驿站的日常事务,在《蒲松龄集》里还撰写了反映驿站真实状况的《高邮驿站》等文章。因而,在驿站里还特意立了一尊蒲松龄的半身像,以此来致敬这位先生。意大利的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经抵达这里,说不定曾经站在鼓楼,登高望远,看过熙熙攘攘的运河船只。


IMG_261

图3 鼓楼


盂城驿不仅是现存最完好的驿站,更是古代邮驿制度的见证,同时也是历史文化的瑰宝,它既是高邮地区丰富的历史信息载体,更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了解古代邮驿文化的重要场所。


邮  票


邮票是“国家名片”,可以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以方寸之间见多彩魅力。小邮票,大世界,既是文化的承载,也是时代变迁的印证。


高邮,是东方邮都,民间集邮的氛围十分浓厚,是远近闻名的“集邮之乡”。1982年,即成立了高邮市集邮协会,此后创建了生肖集邮研究会、老年集邮协会、妇女集邮协会、文献集邮研究会,紧跟时代潮流;在协会的指导下,推动集邮活动、集邮文化进校园,开展爱国、爱家、爱邮的活动,在中小学中组建相应的兴趣小组25个,覆盖面和影响力也日益扩大,通过培养兴趣、自主搜集、分享心得,感受民族精神、丰富自我知识、陶冶个人情操,既是传统文化的学习者,更是新时代的文化传播者。在对口帮扶的陕西米脂县,高邮·米脂两地青少年通过书信交友,在集邮家博物馆开启两地友好传输。


IMG_262

图4 邮票(高邮镇国寺)


在现在的盂城驿街区,还设有一座中国集邮家博物馆(是全国唯一一家以集邮家为主题的博物馆),这里既低调又充满神奇与惊喜,收藏了各类珍贵的邮票。正如集邮简史馆记载:“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并不受阻于时光隧道的穿越,因为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条永远剪不断的链环。集邮作为一项以收集、鉴赏和研究邮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起源于英国,兴起于欧美,遍及于世界,已有超过一百七十年的历史”。集邮博物馆占地3000平方米,分设序厅、集邮简史展厅、早期集邮家展厅、邮集展厅、珍品展厅、影视资料展厅、全国集邮联会士展厅。在这里,不止可以看到中国集邮事业发展,也可以看到世界集邮历史脉络。


IMG_263

图5 中国集邮家博物馆


这里有很多珍品,如首枚音乐大师贝多芬邮票,这是发行于1889年的老邮票(这套邮票的其他音乐家为莫扎特与瓦格纳,文学家则是歌德和席勒);还有英国邮票之父罗兰希尔爵士于1840年设计的“黑便士”邮票。此外还有许多邮集、工具等,既是一代代集邮人的精神寄托,也是中国集邮事业的见证。相比《中国集邮史(1878—2018)》等专著,中国集邮家博物馆则是运用活的实物让中国的集邮历史更好的展现给百姓,为今人提供了一个认知过去、认知集邮的平台与载体。


邮  运


明代诗人郑定曾描绘高邮用“高邮湖水清且幽,高邮女儿能荡舟。”古时候高邮车水马龙,利用盂城驿依托水运、陆运连接两京;现代高邮的交通逐渐立体及丰富,且四通八达。


IMG_264


目前来看,高邮的交通已经陆续完善,包括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等航道、通用机场。其中,高速公路的京沪高速已经扩建完成,是南北向交通的重要动脉,东西向的宁盐高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连淮扬镇高铁启用,正式将高邮纳入“高铁”朋友圈,一成双站(高邮站及高邮北站);水上高速穿境而过,除了京杭大运河外,通扬线高邮段是扬州到泰州的重要运输段,是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和省干线航道网的干线航道,也是第二条“水上高速通道”;高邮境内还开始兴建通用机场,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的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


除了便利百姓的人流交通基础设施支撑,即运输以人为主外,境内还有众多的快递公司,包括:顺丰、京东、韵达、圆通、申通、中通、邮政、天天、百世汇通等传统的电子商务类快递公司,用于物流的支撑。


由于高邮是农业养殖大县,境内养殖高邮大虾的规模和产业愈加凸显,还有众多的本地物流企业,如扬州双兔物流公司、扬州邮畅物流有限公司、扬州市龙升物流有限公司等等。

IMG_265

图6 2022年高邮与其他城市的物流联系


通过搜集物流相关数据,对扬州市境内县级市与设区市的联系进线空间分析,从结果可以看出,高邮与扬州、宝应的物流联系都处于次重要层级(粉色线),而仪征与扬州的物流联系最为紧密,说明在物流运输方面,仪征不仅在距离上有优势,更在产业结构、物流联系更加紧密。


高邮,因邮得名,因邮而生,因邮而盛。高邮的邮元素不仅是文化的象征,更是众多地理标签的代表,如双黄蛋、高邮大虾、秦邮董糖、高邮麻鸭、高邮湖大闸蟹等等。


微贴士


高邮以邮命名的路:

IMG_266

除此之外,还有盂城路即以别称命名的路。


高邮以邮命名的小区:

IMG_267



作者简介:

晏王波,江苏省测绘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伪文青,喜欢在地理或地图上“修修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