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那座非同寻常的水泥厂——江南水泥厂
坐落于南京栖霞山东麓的江南水泥厂,是中国近现代民族工业在风雨中蹒跚前行的鲜活缩影。
其建设过程历尽艰辛,自1935年启动筹建,历经战火纷扰与时代变迁。它的故事历程中既蕴含了民族实业家的爱国情怀、报国志向及创新的企业家精神,也体现了反法西斯战争中平凡人的正义与良知。
关于江南水泥厂的故事,要从1889年说起。
伴随着清末“洋务运动”的兴盛,中国民族工业逐渐崛起。
而这一年,中国的第一座水泥厂启新洋灰公司的前身——唐山细绵土厂成立了。就在此后不久,广州士敏土厂与湖北黄石大治华记水泥厂也先后成立。伴随着他们的陆续建成,中国近现代工业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迎来了短暂的发展时机。“启新”由原来的一个厂扩充到四个厂,其产量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达到20余万吨,是我国水泥工业史中的第一个高峰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学生发起“提倡国货”的主张,对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诞生了一批具有民族大义和社会责任的青年才俊。袁心武、陈范有、王涛等“启新”公司当时的领导层,都是那个时代青年的代表。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市场被侵华日军占领,商品销量锐减,销售市场被迫向沪宁沿线与华南沿海一带转移,启新洋灰公司也被迫放弃了发展唐山工厂的计划,转而决定在江南选址建新厂。在1933年的冬天,受董事会委托,以赵庆杰为首的地质勘探组在江南地区进行地质勘探,选择办厂地址。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分析比较,董事会最终决定选择南京栖霞山为新建厂址。
▲1935年6月9日,勘探考察
1934年,打着开办“栖霞模范农林畜牧厂”的名义,购置了土石山和厂基地,共约两千余亩,为江南水泥厂圈定了基本轮廓。
1935年1月22日,就申请建厂事宜呈文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3月1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批准,在栖霞山开设水泥工厂。
▲栖霞模范农林畜牧场
1935年3月31日,启新公司召开发起人大会;4月30日,收足股款;5月1日,江南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主要负责江南水泥厂相关事宜;5月2日,召开了第一次股东会,会上规定股本总额为国币(银圆)240万元,选举了颜惠庆为董事长,袁心武、王仲刘和陈范有为常务董事,陈范有负责建厂工作。
▲1935年江南水泥厂董事会成员合影
1935年5月23日,筹备处与丹麦史密芝厂订立保证日产水泥700吨、年产20万吨水泥机器的购买合同,合同签订后,双方在天津利顺德饭店合影留念。
1935年7月,江南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建厂土建工程,开山垫筑厂基、自建铁路专用线与栖霞山车站接轨、修砂石路与宁杭公路连接、开挖围厂河与便民河相连,直通长江。
▲江南水泥厂开工前地貌(1935年)
1936年2月25日,袁心武、陈范有代表启新洋灰公司、江南水泥厂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水泥厂负责人姚锡舟在上海姚家会谈,成功地达成三厂联营协议,为江南水泥厂顺利建成创造条件。
1936年4月24日,向史密芝公司订购的机器(共计3000余吨)抵达浦口,通过轮渡转运至工地。
1937年10月至11月,完成架线工作,机器已全部安装完工。11月4日,试机成功。
至此,江南水泥厂终于建成。
(资料来源:参考江南水泥厂档案史料馆“风雨如磐忆江南”展)
- 上一篇:南通地名掌故——麒麟二匡镇、麒麟长兴镇、汇龙圩角镇
-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