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地名掌故——王鲍大生镇、王鲍久隆镇、王鲍聚星镇
王鲍大生镇
位于启东原新港乡北端的大生镇,是因大生二厂而得名。大生纱厂(大生二厂),从1904年开始筹建至1939年关闭,存在35年。
张謇的哥哥张詧经办的大生纱厂,于1907年基本建成,当时占地165亩,厂房1011间,纱绽26000个,织布机200台,工人2800人,职员100人,护厂警察100人。(年产寿星牌12—14支纱24吨,白平布300匹,运销崇、沪等地,年利198万元大洋)。还有医院一所,小学一所。镇上经商60多户,人口达4000多人。当时的大生镇较为繁荣。
张謇曾在这里办过大生乙种农校,这是启东第一所初等农校。校址在大生小学北侧,占地7000多平方米。1912年开始建校。建校的经费和学校平日经费都由大生二厂负责供给。1914年下半年起开始招生,每年招收预科一个班(初小毕业生),第二年起读本科三年。1925年下半年因大生二厂无力再供给费用而停办,前后共毕业8届学生。
1934年大生二厂因原料不足,工厂宣告停产,工人失业。1939年9月,日寇飞机轰炸了部分厂房,大生二厂从此停办。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由于战乱,镇上无人管理,又遭到敌人轰炸破坏,市场萧条,一片凄凉。
解放后,大生镇的建设比较快。在原大生二厂基础上,建起了县属企业和乡属企业。还有大生信用社、大生供销站、新港运输站、大生保健站、大生小学等单位。
王鲍久隆镇
久隆镇座落在原崇明北沙永泰沙上。永泰沙刚形成时,有一条九个大弯的港梢,形似龙状,人称九龙港。
清道光十一年(1831),永泰沙上来了一个老和尚,他在港西侧建造小庙,称草庙。同年,永泰沙土地基本成熟,崇明一瞿姓的和祝允青、龚万头等粮户,均来九龙港收租。卫济南、彭某先后来九龙港开店经商,此时初具小镇规模,人称九龙镇。
1905年,施少岩集资在九龙镇河西建造一条街开店经商,取名“惠安镇”。
九龙镇向东,是贫苦老百姓的居住区,因都是草棚而称为“草棚镇”。
1920年,许乃文发迹,号许镇泰,资金十万多。他先后砌东镇泰、西镇泰,均为九龙镇店号。许发迹后,各镇富翁通过协商,从“长久兴隆”四字中取与“九龙”谐音的二字,将惠安、九龙、草棚三镇合并,称“久隆镇”。
久隆镇全盛时期,东西长1.5公里,店面林立,生意兴隆。不仅本地人,甚至连安徽、温州、扬州、宁波、崇明等地的人也来此设店经商。如恒泰典当、叶德昌花行、贞记酱园、公泰行记酒店、卫公和粮行、久明电灯公司、周丰油坊,裕丰茶叶店、龚宝丰印刷厂,是当初颇有名气的商号和企业。除外还形成了一些特色商品:沙廷贵的茶干以味香、质糯见长;姜望月“缸爿饼”以酥脆、喷香招来顾客。最有名望的要算万祥生茶食,它以制作精当、用料考究著称。
1930年,久隆镇创办了全县最早的商业职业学校,该校设有会计、打字专业,办学七年,培养了一批商业初级人才。1937年,该校改为普通中学——继述中学。
历史上,久隆镇曾出过一些著名人物。如辛亥革命时期被孙中山任命为少将旅长的周应时(1884-1930),江苏专业作家、华东作协会员施子阳(1909-1962),本镇名医黄体丰( 1900-1968)等。
久隆镇是启东一条较老的集镇,由于交通发达,战争年代是两军争夺之地。如日军、汪派,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以及杂牌部队,都曾来久隆驻扎。解放后,一直作为启东久隆乡(镇)政府机关所在地。
王鲍聚星镇
1730年,位于长江下游的海门天南沙东部接涨出一片冲积平原,后称“满洋沙”。十八世纪七十年代,人们在这里开垦种地,开店建仓。
满洋沙诞生初期,以崇明为主的豪绅逐渐来此占地建仓,雇人开垦。许多财主采取先“批荡”后开垦的办法,凭借势力霸占土地。从而造成了占地者之间你争我夺的局面。满洋沙争夺战虽闹得不可开交,但却为创建聚星镇具备了一个社会条件。
通过几十年的争夺战,满洋沙成了名闻遐迩的宝地。1796年,姓倪的地主在这里造了仓房,开垦荡地,出租收谷。后来一些小商人来此开店,最初有金龙采的豆腐店,张汉飞的烟纸店,还有伞店和筲箕店。1834年,南通张太和来此开设典当。之后,又有蔡宗顺的京货店、唐公和的杂货店,于是,逐渐形成了市面。这时远路商贾也纷纷赶来设铺营业。如扬州人聂顺泰的米行,镇江人徐济高的徐义通绸布店,宁波人的老同泰酒店和杨协大酒店以及裘万春烟作坊,福建人陈瑞荣的瑞兴隆南货店,广东人的柯德康染坊,安徽人的张天泰茶叶庄等。另外,有一批绍兴人来此做蜡烛生意。从此,市面逐渐繁荣。由于远近商户如众星聚集,形成一条集镇,故称为“聚星镇”。
民国初年,该镇达鼎盛时期。那时镇上水陆交通也较方便。水路有聚星大河,北通海界河,南通通沙河。每到秋天,稻米收获以后,石桥头、河埠头来自如皋、海安等地的米船数以百计。农民纷纷以杂粮换购新米,粮食行也纷纷进货,河埠头一片繁忙景象。陆路交通方面,在抗日战争前,马路直通上和合镇、三阳镇及其海门、通州,汽车常来常往。镇上也架设了电话线,线路通吕四、三阳、海门等地。
当时本镇隶属海门县,1954年11月划为启东。
聚星镇一直是乡政府机关所在地。许多革命志士在此留下了光辉的足迹。1944年12月26日晨,我东南警卫团团长王澄、政委鲍志椿在镇附近视察敌情时,不幸被敌人发现,王、鲍两同志当即中弹牺牲。为纪念两位烈士,1958年,本镇所在地的公社被正式命名为王鲍公社,现为启东王鲍镇政府机关所在地。
- 上一篇:南京那座非同寻常的水泥厂——江南水泥厂
-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