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凤桥酱排骨
2013-07-12
三凤桥酱排骨,俗称无锡肉骨头,从问世到现在已有近140年历史,为无锡著名的三大特产之一。三凤桥酱排骨产生于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前后),无锡南门莫盛兴饭馆为了充分利用剩下的背脊和胸肋骨,加调味作料,煮透焖酥,起名为酱排骨,当作下酒菜出售。1927年,慎馀肉庄(三凤桥肉庄的前身)开张后,对肉骨头的烧制技术作了改进,味道得到了明显的改进。随着无锡经济的发展,外地游客日益增多,肉骨头深受大家青睐,一时间三凤桥酱排骨声名鹊起。
作为“江南一绝”和无锡三大特产之一的“无锡肉骨头”,相传是济公和尚为了报答三凤桥肉庄老板的施舍,而献出配方烹制成的,从此无锡肉骨头以色泽酱红、香味浓郁、骨酥肉烂的独特风味,连同这个美丽的民间传说使三凤桥肉骨头名声大振,百年不衰,“红颜”不改,代表了无锡地区饮食文化的特色。
三凤桥酱排骨是采用猪肉肋排或草排,配以八角、桂皮等多种天然香料,运用独特的烧制方法,烧制出的排骨色泽酱红,油而不腻,骨酥肉烂,香气浓郁,滋味醇真,甜咸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