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世界遗产 共享“园林之城”
6月11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今年又是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5周年,围绕“保护传承、共进共享”等主题,江苏省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策划推出“园林品牌如何赋能城市建设”学术沙龙、“说园——风雅江南”“世界遗产向未来”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推动文物保护利用,让人民共享保护成果。
25年前,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典型例证,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25年后,受世界瞩目的“园林之城”与时代共进,在加大古典园林保护传承力度的同时,不断推动园林艺术赋能城市发展、浸润居民生活,推动现代苏州在城市更新中持续焕发独特魅力和时代活力。
修复保护,让园林从典籍走向现实
今年5月份,作为苏州园林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作,重建完成的虎丘塔影园对外开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姑苏繁华图》《康熙南巡图》等典籍中都有塔影园的记载,建设选取“蒋氏塔影园”故址,采取“保留、恢复、新建”三大措施,融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塔影园片段,汇成塔影八景,让这一古老园林从典籍记载中重新走回现实。
像塔影园这类保护修复的苏州园林有很多。延续自20世纪五十年代的苏州园林保护性修复的历程,以保护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完整性为目标,重点开展艺圃住宅、留园西部射圃、网师园露华馆、拙政园住宅等遗产园林局部修整,还大力实施了留园、沧浪亭、狮子林、耦园、怡园等重点园林周边环境的整治提升。依托有形遗产的保护,积极传承着园林传统营造技艺,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精神价值传播。
而近年刚刚完成的苏州园林大规模保护修复,则推动园林保护进入全新历程。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遗产监管处负责人介绍,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从2014年起编制《苏州园林名录》,至2018年共公布了4批108处园林,建立了苏州园林名录保护体系,开启了苏州园林群体性保护的新阶段。园林主管部门按照“全面保护、修复保护、遗址保护”的思路模式,又在2018年启动了包括塔影园、可园在内的12处著名园林保护修复的“三年行动计划”,并于2021年全面完成了保护修复项目,有效提高了园林的原真性、延续性和整体性保护管理水平。其中,可园保护修复工程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在遗产保护上,我们实现了从传统保护方法向现代保护模式的转变,让更多园林流芳于世,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江南记忆’。”该修复工程的项目负责人说。
展示利用,让世遗保护深入人心
苏州园林的保护修复、开放利用,持续擦亮着“园林之城”的金字招牌,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保护园林、保护世界遗产的最终目的,在于让人民共享保护成果,把遗产价值展示给公众、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近年来,苏州园林主管部门积极搭建展示载体、丰富展示内容,依托园林博物馆、园林档案馆及各大园林,面向市民推出园林文化大讲堂、古琴昆曲雅集等活动,着力打造“园林+”文化资源共享平台,宣扬文化遗产价值和园林传统文化。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等形式,开展与世界各国遗产地的文化交流,举办园林陈设精品展、拙政园家族文化展等特色展示活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特殊使者。同时,推进园林文化活化利用,打造虎丘庙会、拙政园荷花节、留园寻梦吴文化游等传统园事花事活动,推出商务接待、私人定制、中式婚礼等园林会奖旅游项目,网师园夜花园、沧浪亭“浮生六记”、拙政园“拙政问雅”等夜游活动则展示了园林夜间的魅力,为园林文化的传承创新不断造血生津。
在弘扬遗产价值上,苏州市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分中心的国际平台,开展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培训研究,推广世界遗产教育。自2001年起,举办了11期“世界遗产主题国际青少年夏令营”,培养了来自20多个国家的800余名青少年成为“世界遗产青少年保卫者”,在全国建立了50余个“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基地”。成功举办了13届“亚太地区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术高级人才研修班”,共培训来自3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学员,推动造就了一批既熟悉当代古建筑保护理论知识又掌握传统技艺和文化的专业人才。
面向未来,让遗产品牌可持续发展
站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颁布50周年、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5周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面向下一个25年、未来50年,如何坚持以建成举世闻名的“园林之城”为目标,进一步做好苏州园林保护传承这篇大文章,正成为苏州园林主管部门当下的首要任务。
“重点抓好世界文化遗产园林的保护传承,提升全市苏州园林的保护管理水平,积极营造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生态,积极推动园林文化艺术融入城市建设、融入百姓生活,提升城市的特色品质,彰显苏州城市文明的永恒美丽。”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世界遗产“5C”战略精神,遗产保护要突出社会参与和资源共享,让社区参与园林保护管理、共享保护成果。近年来,苏州持续推动园林以多种形式向社会开放,畅园、织造署旧址、鹤园等10处园林向社会免费预约开放,《苏州园林名录》园林开放数量超过90处,开放率达到83.3%。在人民群众共享园林保护成果的同时,在全社会范围已然形成了热爱园林、保护园林、建设园林的良好氛围。
苏州市园林部门下一步将深入推动各种文化艺术走出围墙,拉近园林高雅艺术与普通大众的距离。积极促进城市“口袋公园”建设、古城街巷改造、新城城市绿化建设中引入更多苏州园林元素,体现苏州城市景观的文化特色。同时,用好古典园林文化遗产资源,加强对园林高雅文化艺术的解读与传播,将园林内的典雅空间打造成特色文旅载体,将园林传统文化转化为对高品质生活审美的引领,让在园林中品茗、赏曲、雅集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时尚选择,让园林文化深度浸润百姓生活。
作者单位:苏州日报社
- 上一篇:周雪芹:唱“活”淮海戏
- 下一篇:炎炎夏日,你享受的是空调,皇帝享受的是“关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