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民俗里的端午节
谷雨一过,江苏扬州的菜市场上便有了鲜嫩的粽箬叶。买粽箬裹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
市场上销售的粽叶 马燕洁 摄(资料图片)
居家人把买回的粽箬叶分拣、剪去叶头、开水焯烫,然后放在清水里浸泡。早早淘过的糯米,静待一旁,间或洒些水让米更加膨胀着身子,这米中掺入的品种不下五六个之多:红枣、花生米、赤豆、酱过的猪肉精片、蚕豆瓣、香肠等等。一个裹粽子的快手,二十斤米,全部裹好,只需要近三个小时。用半两一杯的酒杯,每二盅米为一个粽子。倒入左手圈围着的箬叶里,轻微抖动平压,而后将叶尾覆盖上口,用扎绳紧勒二道,打结而成。
周泽华 黄培 摄(资料图片)
一锅粽子煨熟很有讲究,连煮带焖,需要几小时,才会熟透。
资料图片
距端午节还有好些天,有活泼的孩童们胸前挂着用五色线编织的鸭蛋网袋,里面放着青壳咸鸭蛋,让人看着好欢喜。
系五彩绳 刘峰生 摄(资料图片)
越来越近的五月初五,那两三天里的清晨,人们从菜场买回一小捆一小扎的新鲜艾草和菖蒲,回家倚放门框两侧,美其曰:避邪驱蚊虫挡恶气。
端午节当日,天气闷热。如今,还有许多人使用以前的方法,烧上满满一桶滚热水,将切碎浸泡过的艾叶、菖蒲以及金银花等倒入热水之中,搅一搅,待温度适宜,让家中幼儿脱衣进去,家长一边说排毒汤澡好,一边擦洗孩子的全身。
高邮湖咸鸭蛋 屠明娟 摄
人们在端午节这天的吃是有讲究的。俗话说,红为五色首。这一天的菜肴一律以“红”音或“红”色为特色。旧时说法,端午吃“十三红”,大约是:红油咸鸭蛋、炒烧苋菜、炝小红萝卜、红烧黄鱼、红烧肉、凉拌扑黄瓜、红烧小公鸡、煮盐水虾、红椒炒长鱼、枇杷、西瓜、雄黄酒、赤豆粽子。正午时分,摆上十三红,一家人长幼有序围桌而坐,其乐融融。
吃粽子、喝雄黄酒(沈江江 绘)
当然,如今更多的百姓人家,端午节这一天桌上的菜肴仅为五红。
农谚里也有一句与端午时节关联:吃过端午粽,才把棉衣送。端午节过后的天气,晨曦里下田劳作的农民们不用再披棉穿袄阻挡寒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