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文物“话”长江

2023-10-25    李智

      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扬州是长江与运河交汇的十字路口,广泛分布于扬州地区的古代文物,见证着扬州地区长江和运河文化交融中的创造和魅力、智慧和精神;扬州与长江文化有关的文物不但数量众多、类型丰富,而且串点成线、串线成面,是长江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是长江文化源远流长的一大见证。

古墓  长江岸边的高等级墓葬

位于长江岸边的仪征破山口藏着一座古墓,民国年间,曾发生一次规模较大的民间盗掘古墓事件,出土了一批青铜器。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博物院为探明破山口古墓情况,于1959年4月趁苏北重点调查古文化遗存,在破山口作了一次考古探掘,发现了一个南北长约3.8米、东西宽约2.6米的长方形墓坑。

1985年冬,由南京博物院和仪征市文化局联合在破山口和破山口北面的烟袋山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文化遗物。专家根据破山口发现的陶器的造型和纹饰分析,得出这些出土的陶器具有西周时期陶器的典型特征。考古学中,陶器是最具有时代特征的器物,这些出土陶器说明破山口大墓最可能是西周时期的墓葬。

从破山口大墓出土的青铜器的时代来看,其时代大多为西周晚期,个别或出现较早,还有的可能沿用到春秋早期,如四凤铜盘的年代大致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素面铜鼎的年代大致在西周晚期;饕餮纹铜甗(念yǎn,相当于现在的蒸锅)为西周晚期;鸟纹铜尊其年代约为春秋早期。因此破山口的这批青铜器的年代,可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

f3a15c81-4329-4077-b645-073a3fcbca7e.png

饕餮纹铜甗

从出土青铜器的器类上来看,破山口有炊器、酒器等礼器,但缺少与鼎相配的簋一类的盛食器,如常见的九鼎八簋、七鼎六簋这样的组合。但总的来看,器类还是比较全的,如鼎、鬲、甑的炊器组合,尊、瓿、盂的酒器组合,还有大盘、小盘等水器,尤其是尊、鬲及大盘等明显地超过一般的三鼎墓的规模,可见其等级还是很高的,很可能为七鼎或五鼎诸侯王一级的贵族。考古学家综合上述考古资料,确定了破山口古墓葬应为西周时期邗国的大型墓葬,墓主人应为邗国的国君。

西周时期,蜀冈之下便是长江,所以破山口古邗国国君墓葬是长江岸边的一座重要大墓。该墓的发现,证明了早在距今3000年左右的西周时期,扬州的长江岸边就拥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组织严密的国家机构,这是长江文化的重要见证。

b373f2db-ccd4-4c1e-89e2-c2b1ab39e0d1.png

四凤铜盘

名镇 石碑铭记沧海桑田

晋末,江中流沙淤积,出水成滩,形状如瓜,故名瓜洲。后来瓜洲在长江泥沙的堆积下,越涨越大,影响了江南船只北上过江,江南的漕船过江要迂回60里绕瓜步沙尾才行,不仅增加了路程,也增加了行船风险,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润州刺史齐浣于瓜洲开伊娄河至扬子县的扬子津,接淮扬运河共25里,并立伊娄埭,建通航斗门(单闸),大大缩短了渡江行程。

瓜洲成了运河与长江十字形黄金水道的咽喉,迅速发展为江边巨镇,是当时政治、经济和军事要地。瓜洲古镇鼎盛时期,辖属人口曾达40多万,聚城居住亦近10万。明清时期,在瓜洲江边建有于园、锦春园等著名的园林宅院。清咸丰三年太平军攻克瓜洲,咸丰六年太平军在瓜洲土桥大破清军江北大营,考古人员曾于此处出土瓜洲忠义冢碑和得胜碑。

其实,从康熙末年开始,长江航道就逐渐开始北移了,镇江、扬州段长江开始出现南岸淤涨、北岸坍塌的情形,南岸的镇江附近涨出大片江滩、沙洲,北岸的瓜洲则成为顶冲点,江岸开始不断坍塌。

我们要珍惜母亲河长江的馈赠。

a0b66a01-4b39-4ca9-982c-f4367d4e5765.png

素面铜鼎

扬州工  工艺繁琐,水平高超

扬州有一种进贡给唐代皇室的铜镜,只产于长江江心,被称为“江心镜”。据李肇《国史补》载:“扬州旧贡江心镜,五月五日扬子江中所造也。或曰无有百炼者,或至六七十炼则已。易破难成,往往有自鸣者。”自鸣,是因铜合金有晶体结构,受热膨胀不均而发出的极细微的爆裂声。又据白居易的《百炼镜——辨皇王鉴也》记载:“百炼镜,镕范非常规,日辰处所灵且祇。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日午时。琼粉金膏磨莹已,化为一片秋潭水。镜成将献蓬莱宫,扬州长吏手自封。人间臣妾不合照,背有九五飞天龙。”由此可见,扬州地区进贡唐代皇室的镜子被称为“江心镜”或“百炼镜”,这类镜子对铸镜时间、地点、材料及其铸成后的存放运输都有严格规范,铸镜必须选在农历五月五日,于扬子江中的船上铸成,铜镜所用之铜,需要熔炼六七十道至上百道,用料之讲究,工艺极为繁琐,反映出唐代长江沿岸的扬州地区铜器手工业制作的最高水平。

从出土资料看,“江心镜”在“黑石号”货船中也出土过,这艘货船从扬州地区的长江口发船,在印尼沉船,经过水下考古发掘,出水一面圆形四神八卦铭文镜,外圈铭:“唐乾元元年(758年)戊戌十一月廿九日于扬州扬子江心百炼造成”扬州铜镜唐代一直作为贡品进献皇室,直至德宗贞元十四年(798年)方止。

24e9e6e1-caae-449a-b353-c0bb8bed2b56.png

云龙纹铜镜

明清时期,扬州手工业发达,漆器、玉雕、竹雕、刻瓷等都是扬州地区的代表性技艺,生于江畔、长于江畔、学艺于江畔的扬州工匠,在艺术创作中,不可避免地选取了很多以长江文化为题材的作品,例如有件清代的人物乘船竹根雕,竹根船利用天然竹根,因材施艺,雕刻成舟,将支撑于船体中部盘根错节的老根须作为天然船篷,更有繁茂的藤条枝叶披挂覆盖于上,船体显得富丽别致。船中雕刻了小童、老叟、仕女等一共5个人,有的在谈笑,有的在划桨,有的在远眺,皆神形兼备,竹根船置于木雕波浪纹底座上,似乘风破浪航行之中,充满动感。竹根乘船雕刻手法全面,精细,设计得体,不失为一件天然植物形态和人工精心制作的完美结合物,代表了清代扬州竹雕工艺的高水平。

d0572653-ea75-48b5-af19-0ccfbd484c7b.png

人物乘船竹根雕

(本文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