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金湖秧歌:唱响劳动之歌

2023-11-30    黄雯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湖秧歌是江苏金湖县及周边地区广大人民在插秧劳动中集体创作出来的田歌,是苏北里下河地区秧歌的典型代表。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311/ff2709c3b77141118353ba47adfed091.png

金湖县水域广阔,河网密布。自三国曹魏始,该地区就是历代王朝的屯田之所,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尤以水稻种植普遍。每逢插秧时节,人们不间断地栽插秧苗40天左右,每天泡在水田里10多个小时,工序繁多,劳动强度大。为消疲解乏,便以唱歌的方式分散注意力,久而久之,所唱之歌逐渐定型,统称为秧歌。清末民初的《秦邮竹枝词》中,生动地描写了栽秧时唱秧歌的兴盛景象:“十亩栽荷算插禾,玉亭来客动地娥,哪如田父秧歌趣,齐唱家家格垛多。”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311/ed5b3c92ef734751adfb612055ba89fc.png

新中国成立后,劳动人民分得了土地,在集体劳作时不由地唱出心中的喜悦之情。生产队为提高工作效率,也会请专业的锣鼓师傅来演唱秧歌助兴,金湖秧歌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末,更是兴起了秧歌普及热潮。每逢插秧季节,县广播站每天都播放和教唱秧歌,彼时男女老少大街小巷都在齐声哼唱秧歌。后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插秧机的使用,众人插秧的场景减少,秧田里传唱秧歌的人越来越少。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311/4793341bf4d449609e77e078bbbb7056.png

金湖秧歌多为即兴创作,歌词题材广泛,内容涉及农耕文化、稻作文化、水文化等元素,运用比兴、夸张、象征、拟人、对比、谐音等表现手法,用押韵的技巧,以朴实生动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叙事,通过独唱或多人唱的形式,直抒胸臆地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的向往。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311/877b9f0c7623450e83d4893cffa006db.png

金湖秧歌传承人、专家、爱好者们积极地保护和传承好这一独特的文化瑰宝。对比过去以口传、心记或文字传播的方式,现采用录音、录像、图文扫描、立体扫描、全息拍摄、数字摄影、运动捕捉等数字化记录和存储技术,进行真实、系统、全面记录,并建立档案和数据库,让金湖秧歌成为“活”的文化。

https://region-jiangsu-resource.xuexi.cn/image/1006/upload/202311/eef8dfc0a86e468badfe958120f719db.png

金湖县吕良文广站创作的《插秧的妹子 挑秧的哥》,在苏浙皖秧歌号子邀请赛上获得金奖;金湖县文化馆创编的《幸福秧歌》,入围江苏省群文最高奖“五星工程奖”;创作出版《金湖锣鼓秧歌》专辑,丰富金湖秧歌的艺术作品内容;出版《金湖秧歌青少年普及读本》,为金湖秧歌传承扩充新生力量……金湖秧歌这一传统的艺术,如今焕发出蓬勃生机。

作者单位:金湖县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