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清口,一座活的“水利博物馆”

2024-03-11    顾文 刘嘉鹏 刘权

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马头镇明清时期古清口遗址里,静静地矗立着一块石碑,上书“小清河口”四个大字,石碑背后有碑文《小清河口碑记》。

据专家介绍,古清口是古淮水和古泗水交汇的地方,在今天的淮阴区马头镇。古泗水为淮水的最大支流,发源鲁南,延伸至徐州和汴水的一支相会,经过邳、宿而达淮阴北岸和淮河相会。因古清水(即济水)的一支由菏水流入泗水,故泗水也被称为清河或南清河,其入淮口亦被称为清口。南宋时期,黄河南夺泗、淮入海,至元朝时形成河道,清口以上屡被黄河所夺的数百里古泗水遂成为漕运航道。此时的清口已经演变为淮河注入黄河的河口。其原位置在今五河口,称为“大清口”。明嘉靖初年,大清口淤塞后,人们所说的清口就专指位于今马头镇的小清口了。

清康熙《运河图》中的清口

清康熙《运河图》中的清口

明朝永乐年间,漕运总兵官陈瑄开清江浦河,使淮南运道避开淮河山阳湾险途,延伸至清口对岸,清口从此成为黄、淮、运的交会枢纽。明朝中叶,黄河夺泗夺淮以后,清口上下河床淤垫加快,决溢频繁,不仅酿成众多的洪涝灾害,而且影响漕运。“由是治河、导淮、济运三策,群萃于淮安清口一隅。”为此,明万历初年,总河潘季驯创行“束水攻沙、蓄清刷黄”的治理方略,后来明清历任河臣也大体遵行此策,到了清代靳辅等还有所发展和完善,从而形成了以清口为轴心的特大型水利枢纽。可以说,在这一特大型水利枢纽的存续时期,在中国版图上,没有哪一个水利枢纽比它更大、更重要、更牵动朝野了。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孝聪有一段精辟的总结:“中国治河工程史上成就最大的时代莫过于明清之际,工程最为复杂的地段莫过于黄河、淮河与运河相交汇的清口。这里曾经孕育了中国古代治河技术的思想,这里曾经集中了众多显示身手的历代河臣,这里曾经留下了各种治河工程的遗迹。因此,今天的淮安市堪称中国治河、水运工程技术思想与实践之渊薮。”

清口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两大水利枢纽遗产区之一(另一为山东济宁的南旺分水枢纽遗产区),留下了众多治河、水运工程的遗迹,如清口东西坝、御坝、天妃坝、陶庄引河、三闸、双金闸等遗址,以及惠济祠遗址、乾隆御碑等,有“水利博物馆”之美誉。

作者单位:淮安市档案馆 淮安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