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里的非遗
竹子,青翠挺拔,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客。它不仅是诗意的象征,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走进竹子的世界,探寻那些隐藏在竹子里的非遗之美。
在南京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上,竹子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工艺品,从建筑到乐器,竹子以其独特的材质和韧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与美好。而在这片土地上,更有一群默默坚守的匠人,他们用双手和匠心,将竹子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非遗艺术品。
金陵竹刻
金陵竹刻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是中国传统竹雕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与嘉定派并驾齐驱,成为中国竹雕艺术的双璧。既可以作为艺术品,又是实用品,主要用于臂搁、笔筒、镇纸、扇骨、摆件等。
竹刻《兰亭修禊图》臂搁。
竹刻《孔子问礼图》臂搁。
秦淮灯彩
秦淮灯彩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也是南京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
灯彩最初是由作为照明工具的“灯”发展而来的。秦淮灯彩传统的扎灯技艺可以简单地称为纸扎灯或竹篾骨灯,是以竹篾子扎制灯架,用各色纸来裱糊灯身。竹子在江南地区较为普遍,且具有韧性好、可塑性强的特点,因此成为秦淮灯彩扎骨架的传统材料。
南京风筝
南京风筝是南京市级非遗项目,风筝古时称“纸鸢”“纸鹞”,为南京传统民间手工艺术之一。
南京传统风筝的扎制技艺为“扎、糊、绘、放”四个方面,“扎”为制作风筝的骨架,竹子经过匠人的巧手,被削成细长的篙,搭建起风筝的骨架。
抖空竹
抖空竹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在我国古称“空筝”,江南地区亦称之为“扯铃”“嗡”等,流传范围极为广泛。
南京是我国传统空竹制作的“高地”之一。空竹,以手工车木做成,前后要经过70余道工序。南京传统空竹的品种较多,大小形状重量亦不一,通常有双响、四响直至三十六响等。
竹子里的非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匠人们心血的结晶,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一起走进竹子的世界,感受那份来自千年的匠心独运和美好传承吧!
- 上一篇:千年漕运,中国古代水上生命线
- 下一篇:大桥:白塔河畔繁荣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