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7部杂技剧,用“奇幻”与“奇观”演绎别样如东故事
9月14日,一部由如东县少年杂技团全新创排、南通市杂技团演艺有限公司出品的以如东沿海渔民为原型、以海洋生态保护为主题的大型杂技剧《大海小海》在南通大剧院盛大首演,这也是该团出品的第7部融合“奇幻”与“奇观”审美的特色剧目。
《大海小海》剧照。徐书影 摄
自2005年以来,如东县少年杂技团先后创排了《海星花》《寓言》等7部杂技剧,从不同角度、不同主题演绎了“文艺如东”的绰约多姿,曾两次被商务部、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五部门评为“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演到了德国、美国和中国香港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剧(节)目获得33个国际、国家级奖项及荣誉。
用“技”讲好如东故事
杂技剧《大海小海》全剧通过爬竿、抖杠、轿子、空竹、地圈、漂浮等十几个杂技魔术技艺,展现了小海挺身而出拯救海洋生灵的一系列场景。
“杂技剧炫技很容易,难的是让杂技有温度、富感情、讲故事。”该剧出品单位负责人周旺东介绍,为了讲好这个故事,杂技团专门引入国家级团队联合打造,筹备期间,创作团队多次实地采风,走访大量渔民和环保工作者,收集第一手素材和鲜活事例。编排过程中,注重将技巧融入叙事表达,凸显故事性和戏剧性。
“《大海小海》中的重头戏‘扬帆出海’,我们专门设计了摇摆道具船,让主人翁在船上来回翻腾,另有十多名演员扮演浪花、鱼虾,反复掠过船身。”总制作人韩越介绍,创作团队将在充分吸纳国家级及省级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不断打磨调整,确保明年元旦——我国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开始施行一周年之际开启全国巡演。
把戏“耍”进国际大舞台
“如何让杂技更好看、更吸引人,走向更高的舞台,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周旺东介绍,杂技剧的开发让杂技不再单一炫技,而是趋向技术与艺术融合、杂技与戏剧融合,能够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更有利于从小众圈子向大众市场突围。
据了解,近20年来,如东县少年杂技团先后创排了《海星花》《寓言》《月亮石》《火烧竹篱笆》《血战耙齿凌》等杂技剧,自1990年首次走出国门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后,多次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外交部、中国文联、江苏省人民政府出国访问演出,足迹遍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尤其《海星花》《寓言》在海外演出期间好评如潮。”周旺东告诉记者,《海星花》曾入选“2019—2020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实现南通历史上零的突破,在德国演出期间,获三大官媒报道推介。《寓言》被列为“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先后在美国布兰森白宫剧院演出141场。
“校团企一体”育人才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9月27日,如东县杂技艺术学校教室内,大小学员们正在教练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练习倒立、顶功、腰腿软功等基本功。
杂技剧所有的舞台语汇全部由实打实的人体动作构成。这就对杂技剧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于真实的技巧表演中融入假定性的戏剧表演,表情动作均要配合人物在规定情境下的情绪表达和角色任务。为此,如东县杂技艺术学校在杂技基本功课程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形体、音乐、舞蹈等学科的教学,让学员们不断强化自身表演能力素质,提升杂技剧节目的品质和综合艺术水平。
“我们目前实行的是杂技艺校、杂技团、演艺公司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周旺东告诉记者,学员们首先在艺校练习基础本领,再到杂技团锤炼高端技能,最后由演艺公司合成推向赛场和市场,“演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合作育人、产演结合、服务社会、多元定位、全面发展”的“校团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是人才辈出和高质量节目频出的滚雪球效应。此次参加《大海小海》首演的49名骨干杂技演员均为如东县杂技艺术学校自主培养,同时学校还有40多名储备力量、两名全国新时代魔术领军人才。
作者单位:南通报业传媒集团
- 上一篇:港口峥嵘,通江达海开放向未来
- 下一篇:江苏常州:一座祠堂,一部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