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风物

南通大生码头:有一个梦想,叫做“实业救国”

2025-09-23    

IMG_256


1899年5月8日,也就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农历三月二十九日,位于通扬运河边的南通唐闸的大生纱厂试机,4年筹备终于迎来了决定性的时刻。据后人记载,升火发电时,创办人张謇整肃衣冠三叩首,所幸机器运转一切正常,这位“下海状元”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从那时起,工厂前通扬运河边的大生码头就热闹起来,白花花的棉花沿运河被送到这里,卸船进入工厂,白生生的棉纱在这里装船,行销全国。


大生纱厂选址唐闸,主要因为其“地介内河、外江之间,交通较便。”从这里起步,张謇成为晚清和民国早期横跨政、商两界的代表人物,他一手建立起的“大生系”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民族资本产业集团。在那个列强军事侵略、经济掠夺,国家风雨飘摇、民生维艰的时代,无数仁人志士探求救亡自强之路,张謇探索“实业救国”、建设“近代中国第一城”无疑是大历史中的大事件。百年沧桑巨变,波澜壮阔的史实变成史诗,尘封在文字、图片中,作为江苏大运河重要点位的大生码头牌坊却成为大生纱厂留存至今的地标,无声地诉说着跌宕起伏的时代传奇。



IMG_258


大生码头牌坊始建于1906年,牌坊正中的“大生马头”四个字为张謇题写。“大生”取自《周易》“天地之大德曰生”,以此为厂名表达的是强国富民的志向。那么码头为什么写作“马头”,且繁体“马”字只有三点?有的说“码”字马前有石即为绊马石,清朝马上得天下,所以要避讳;有的说“马”字三点表示只有三条腿,是卧马,寓意财富不会跑掉。这些当然都是传说,乾隆题写的邵伯“大马头”,扬州天宁寺“御马头”都用“马”,米芾、赵孟頫、唐寅等都写过三点的“马”字。这些民间故事的“马”字在古代碑帖中也很常见,倒是牌坊上的对联更值得玩味,联文曰:


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


这是大生纱厂正式投产前,张謇的科举恩师翁同龢送来的对联。对联词句铿锵,豪气干云,然而“下海状元”张謇创业之路步履维艰,从1895年接受两江总督张之洞的安排筹建企业,筹资就极为艰难,股东不断替换,就连盛宣怀这样的商业巨头也违反了签订的合同。1897年张謇去上海筹资,不仅事情不成,而且身染霍乱,只好以卖字凑齐返程路费。即使这样,他也没有动用工厂资本,最后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保存在上海的20400锭纱机领回,作价25万两入股,才解决了设备问题。



IMG_259


四处受挫的张謇自己都没想到,开机之后就否极泰来,大生纱厂第一年居然赢利7.8万两白银,从此“大生系”快速崛起。据统计,到1926年去世前,张謇先后创办34个大小企业,20多个盐垦公司,形成了中国第一个以棉纺织业为核心,包括棉纺、榨油、面粉、铁冶、发电、交通运输、金融贸易、垦牧、盐业、造纸、皂烛、玻璃、酿造、堆栈等众多企事业在内的全产业链,一手打造了全国最大的民族资本产业集团。


离大生码头只有500米的大达轮船公司就是这些企业之一。大达轮船公司于1903年由张謇创立,现存在通扬河畔的两层红砖老楼有鲜明的欧洲风格,由大达内河轮船公司和淮海客舍两部分组成,一楼有贵宾候船室,可供打牌、喝茶、聊天,二楼是淮海客舍的客房。大达轮船公司的发展使得南通成为联系上海、苏北航运的枢纽,全盛时拥有35条轮船,开辟10条航线,沿线有56个码头,促进了苏北乃至苏皖等地的贸易往来。



IMG_260


如果说大生纱厂是张氏实业的起点,那么大达轮船公司易手可谓张氏家族衰落的标志。张謇去世后,大达轮船公司陷入经营困境,上海滩黑帮大亨杜月笙通过股票交易,成为实际控制人。张謇的独子张孝若于1935年在上海被自己的心腹吴义高枪杀,吴随后饮弹自尽,这桩凶案遂成迷案,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就是杜月笙买凶杀人。1937年抗战爆发,国民政府采取沉船封江的办法阻滞日军,杜月笙将大达公司全部轮船沉于长江江阴段,大达公司以一种悲壮的自毁投入到抗日大业中。


其实张謇在世时,大生集团已经濒临破产,1922年因为天灾、军阀混战和摊子铺得过大,大生纱厂转盈为亏,最终于1925年被江浙财团接办。然而这一切都无损于张謇的伟大,在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他高举实业救国的大旗,不仅创办了巨大产业,而且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这座海滨小城被外国媒体称为“中国人间天堂”。


他亲身参与了那个时代所有的重大事件,戊戌变法他积极投身,拟写《大学堂办法》;辛亥革命时他拥护共和,加入内阁,执笔清帝退位诏书;军阀混战,他极力斡旋,调和南北,作为一个士大夫他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个人命运总是与时代风云紧密相连,张謇的实业辉煌过,但最终和封建王朝一起消散在历史中。然而正是无数志士仁人心怀家国,豁出身家性命,中国才最终找到独立、富强、复兴之路。透过大生码头、大生纱厂、南通博物苑等遗迹和文化遗产,我们能看到一个人和无数人心中,伟大梦想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