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南京方言“木里实古”的词义及其来源

2023-09-07    叶 子

“木里实古”在南京方言中经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迟钝、不知轻重、莽撞糊涂,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木里实古”还可以说成“木里木箍”“木的实姑”,这些其实都是“木古(木骨)”的生动式。对于这句土话的意思和由来,民间有三种说法。(1)“木鼓”:树木包着石头生长,二者都是没有知觉的东西,所以用“木里石鼓”形容人反应迟钝,继而引申出“不知轻重、莽撞糊涂”的意思。(2)“木固”:“木”指麻木,“固”指办事固执、缺少灵活性,后转变为“莽撞”的意思。(3)“目瞽”:“瞽”为眼瞎之意,由形容人眼瞎引申出“盲目、莽撞、胡乱来”的意思。以上认识多属民间猜测,缺乏理据。本文从相关辞书中的释义出发,结合例句进行辨析,尝试归纳出“木里实古(木古)”的主要义项,从语音、词义和用字差异的角度探寻“木古”一词的由来。

一、“木古”的词义

在《南京方言志》(1993年版)、《南京方言词典》(1995年版)和《汉语方言大词典》(1999年版)中,与南京话“木里实古”相关的词条释义如下:

表1

来源

词条

释义

《南京方言志》

木里拾姑

莽撞

《南京方言词典》

木里实古的

“木古”的生动式。①形容糊涂、麻木。②形容因头脑糊涂而言行唐突不当。

木古

①糊涂、麻木。②因头脑糊涂而言行唐突。

《汉语方言大词典》

木里木箍

①举止过分。②迟钝;麻木。

木的实姑

莽撞。

木骨

呆板;迟钝。

为了行文方便,本文论证“木里实古”这类词时的写法以《南京方言词典》中的“木里实古”和“木古”为主。从上表可知,“木古”类词主要有两个义项:①糊涂、麻木;②莽撞。但是我们认为,“糊涂”与“麻木”的意思有别,不应简单归为一类。《南京方言词典》关于义项①所收录的例句有:

(1)手都冻得木古了。

(2)香烟烫到手了还不晓得,多木古啊!

(3)看见下雨也不收衣裳,真木古。

(4)我看书看得脑子里头木里实古的。

(5)坐得太久,腿都木里实古的。

例(1)和例(5)中的“木古”“木里实古”是在说身体麻木。例(3)中的意思是对反常行为的一种讽刺,类似于说这个人很“呆”、头脑迟钝,属于身体麻木的引申,即头脑麻木。例(2)既有身体麻木,也有头脑麻木的意思。而例(4)则指看书看得糊涂了,意识有些混乱。词典将这些用例均归结为一个义项,显然是有些不够准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糊涂”与“麻木”这两个词条的相关释义如下:

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麻木:①身体某部分发麻以至丧失感觉;②形容思想不敏锐,反应迟钝。

可以看出,二者的词义有着明显的区别。“糊涂”强调认识模糊,头脑不清楚,可能会导致做一些不对的事情。而“麻木”的重点在于身体没有知觉,进而引申出头脑没有知觉,反应不灵敏的意思。所以,《南京方言词典》如果将词条“木古”的释义与例证分开罗列,则更为妥当。另外,“头脑糊涂”可能会使人做出一些言行唐突的事情,那么我们会说“这人有些莽撞”。这种行为是由“糊涂”导致的,但不能算是“糊涂”的引申义,而是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理解。但是“木古”代表“莽撞”这个意思在南京话中用得很多,意义固定,所以另设一个义项是正确的。那么从严谨的角度来看,“木里实古(木古)”的词义解释应分为三项:①麻木;②糊涂;③莽撞。

二、“木古”的词义来源

在《南京方言词典》中,“木古”这一词条下面这样写道:

元杂剧中有“慕古”一词,音义与“木古”近。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慕古”条:“慕古,糊涂之义。”

词典中并未明确说明南京话中的“木古”就是元杂剧中的“慕古”,但是二者似乎有着某种程度上的联系。下面分别从音和义这两个角度进行探析。

通过辞书检索发现,“慕古”亦作“暮古”“暮故”“慕顾”“暮固”。《中原音韵》中,“慕”与“暮”同属明母,去声,鱼模韵,两字读音相同。“古”和“故”“顾”“固”同属见母,鱼模韵,前者为上声,后者都为去声,读音相近。所以,“慕古”“暮古”“暮故”“慕顾”“暮固”其实属于音同或音近字之间字形的换用,换言之,这些都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字形。再看“木古”,“木”属明母,入声作去声,鱼模韵,与“慕古”音同。可见,这两个词的读音联系密切。

另外,它们的词义也有所关联。上文指出“木古”的词义有三:①麻木;②糊涂;③莽撞。“慕古”一词多见于元杂剧和方志中,《诗词曲语辞汇释》《元曲释词》《古典戏曲外来语考释词典》等专著均将其解释为“糊涂”,与“木古”其中一个义项相同。但是我们发现,对“慕古”的词义理解,是存在争议之处的。为了严谨起见,这里将重新进行分析。先将例句列举如下:

(1)四季相续,光阴暗把流年度,休慕古,人生百岁如朝露。(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一)

(2)包龙图往常断事会着数,今日为官忒慕古。(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

(3)恁时节老人家暮古,与人家重生活难做。(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一折)

(4)愚曰暮固。《说文》:“暮,日且冥也”;固,亦训陋。则暮固本有冥昧鄙陋之义。(清·罗翙云《客方言·释言》)

《汉语方言大词典》将例(1)和例(2)中的“慕古”释为“固执;死板;古怪”,将例(4)中的“暮固”释为“傻;愚笨”。《元语言词典》(1998年版)将例(3)中的“暮古”释为“年老力衰”。这些解释看似说得通,但更像是随文释义,并且拘泥于字形。结合语境可知,例(1)指规劝他人莫要糊里糊涂地虚度光阴,应该把握当下。例(2)是埋怨包龙图往常做事有计谋,如今当官却糊里糊涂。例(3)前文云赵太公要妇人丢弃她的孩儿,妇人期盼其子长大成人后去寻故疏,纵然那些人已年老糊涂,也是能跟着活下去的。例(4)则完全是从单个字义进行的解释,忽视了词义的整体性。词的义项应是概括的、稳定的语义单位,不包括在特定语境中特殊的、临时的意义。所以,我们与张相、顾学颉、方龄贵等学者的观点相同,“糊涂”义才是“慕古”一词的核心概念。

词的形成有多种路径,汉语中有许多复音词是从词组凝固而来,上文所述“慕古”的前身便是词组“慕古”。词组“慕古”多见于古书,其意是指效仿古人行事。如《管子·正世》:“故其位齐也。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又如《汉书·食货志上》:“又动欲慕古,不度时宜,分裂州郡,改职作官。”然而一味去模仿,就会显得古板守旧,不通时变。元李冶《敬斋古今黈》卷八云:“今人以不达权变者为慕古,盖谓古而不今也。《左氏传》曰:‘君子以为古’,《书·无逸》曰:‘昔之人无闻知’,皆是意也。”“古板守旧、不通时变”是具体的词义理解,并不是词组“慕古”词汇化后的意思。双音节词“慕古”的词义应从具体用例中归纳出来,上文已经进行了说明。词组“慕古”逐渐词汇化后,词形虽然发生改写,意义仍是不变的。所以“暮古”“暮固”这种从字面意思出发的解释,均有望文生训之嫌。

由此可以确定,表“糊涂”“莽撞”义的“木古”确实来源于“慕古”一词。

另外,我们在检索时发现,“木古”并不是南京话中所独有的词汇。在其他的江淮官话区、中原官话、北京官话、吴语、晋语中也有一些类似的说法,详见下表:

表2

来源

词条

释义

《汉语方言大词典》

木古

麻木;不灵便。(中原官话,山西运城)

木啯

麻木。一般因冷而产生。引申指头脑迟钝。(吴语,上海)

木里木啯

①麻木(多指因寒冷而引起的)。②头脑迟钝。(吴语,上海)

木孤张

①痴呆、愣怔的样子。②麻木(身体)。(北京官话,北京)

木骨

呆板;迟钝。(江淮官话,安徽安庆)

通过对比可知,其他地区“木古”的意思都是“麻木”“迟钝”,并没有“糊涂”“莽撞”之义。所以我们推测,表“麻木”义的“木古”与表“糊涂”“莽撞”义的“木古”来源不同,它与上表所列的其他地区的“木古”应该同属一类,而且这个义项大约是后起的。这样认为的原因有三点:(1)在个人能力范围内,我们并未发现“木古”表“麻木”义的文献用例;(2)今天“木古”一词被记录的用字皆有“木”字。“木”是一个常用字,所以容易被拿来记录方语,这之后就很有可能会使人们由它的用字联想出词的意思,上文所提到的“暮古”和“暮固”就是一大证明。“木”经常被比喻为没有情感和知觉的事物,总被认为是失去知觉的一种表现,所以“木古”的“麻木”义因此慢慢产生并固化。

综上所述,南京话中“木古”词义的来源分为两部分:(1)表“古板、守旧”义的词组“慕古”发生词汇化,演变为表“糊涂”义的双音节词“慕古”,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解释为“不通时变”“固执”“莽撞”等意思。“木古”与“慕古”音义相近,其“糊涂”“莽撞”义来源于“慕古”。(2)“木古”的“麻木”义是后起的义项,源于其用字“木”的隐喻。

三、“慕古”的争议之处

上文指出,表“糊涂”义的“慕古”是词组“慕古”词汇化后的结果,多家赞成这一观点。但也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是“慕古”源于“无过”;二是“慕古”为蒙古语借词。前一种说法我们认为是不正确的,后一种说法可以参考。

《宋元语言词典》(1985年版)中有这样一段话:“《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杂剧)大抵全以故事世务为滑稽,本是鉴戒,或隐为谏诤也,故从便跣露,谓之无过虫。’无过音转则为‘慕古’,即糊涂虫意。”[2]这段话指出“慕古”是“无过”的音转。在《广韵》中,“慕”属明母,去声,暮韵。“无”属明母,平声,模韵。二字音近。“古”属见母,上声,姥韵。“过”属见母,平声,过韵。二字除了韵尾不同,也是较为接近的。“无过”在语音上发生了变化,字形也有可能因此改变,但是“无过”的词义与“慕古”并不相通。《宋语言词典》(1997年版)中有“无过虫”一词,是指御用艺人的外号,谓其以戏曲形式指讽时弊,皇上不加罪责。[3]也就是说,“无过”是“没有过错”的意思,并不是“糊涂”之义,与“慕古”可以说完全没有联系。所以,“慕古”并非源于“无过”。

至于表“糊涂”义的“慕古”为蒙语借词的观点,贾晞儒先生是首揭此义者,方龄贵先生表示赞同。《元曲释词》释“慕古”曰:“金元人读古、胡同音(见、晓两纽字常通转),正如‘骨剌剌’读如‘忽剌剌’一样,慕古,即模糊不清之意,也就是糊涂。”[4]在《中原音韵》中,“慕”属明母,去声,鱼模韵。“模”属明母,平声,鱼模韵。二字声韵相同。“古”属见母,上声,鱼模韵。“糊”属晓母,平声,鱼模韵。二字发音部位相同,同属舌根音,可以通转。这样看来,“慕古”与“模糊”在当时的读音确实十分接近。今南阳方言有“慕糊”一词,解作“糊涂、愚钝”,李长云认为“慕糊”即元曲中的“慕古”。[5]可见,“慕古”源于蒙语的“模糊”,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在元明时期,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文化交汇,蒙古语一度对汉语的句法和词汇造成深刻影响,元明戏曲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其民族语言文化的冲击。那么表“模糊”“糊涂”义的蒙古语词进入汉语而成为借词,字形写作“慕古”,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另外,明代顾起元所著的《客座赘语·方言》中提到“没汩”一词[6],这部书是关于记述明朝南都金陵(今南京)地区的史料笔记,“没汩”也就是今天南京话中的“木古”。顾氏不写“慕古”,而作“没汩”,这可能是因为方言词因语音的发展或音变而造成的不同字形,也可能是因为蒙语借词进入汉语时的接纳速度缓慢而导致的一词多形。那么,这就从侧面反映出,表“糊涂”义的“慕古/没汩”可能并不来源于古已有之的词组“慕古”。


*基金资助: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编号:KYCX22_2728)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叶子,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