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刻上的江南家族社会史—常熟洞泾桥邹氏家族碑刻系列考释
《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收录了常熟洞泾桥(又名陈埭桥,在今常熟市张桥镇东北)邹氏10块碑刻文字,成碑时间为道光二十四年(1844)至光绪二年(1876)。10块碑刻分别是邹鸣鹤撰《常熟邹氏义田记》(道光二十四年)、李兆洛撰《华西邹君记》(道光年间)、林则徐撰《邹太学家传》(道光二十七年)、李葆桢撰《恩旌孝妇邹母朱太孺人传》(同治十一年)、邹文瀚撰《问樵公暨德配陆孺人传》(同治十年)、邹文瀚撰《经理义庄公产述祖德以训子孙篇》(同治十年)、林天龄撰《邹孝子昆季合传》(光绪元年)、庞钟璐撰《皇清旌表孝行例授修职郎候选监县主事国学生邹君墓志铭》(光绪元年)、邹文瀚撰《华西公小像》(光绪二年)、邹珏撰《常熟邹氏隆志堂义庄规条》(道光、咸丰年间)。
这10块碑刻的内容,曾被一些学者用来解读明清以来江南的社会史、经济史、人口史。笔者认为,常熟洞泾桥邹氏家族碑刻系列历经百年沧桑,清晰地串起了家族数代人的奋斗史,是邹氏家族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一个耕读世家,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置义田、立义庄、建家祠,为宗族发展打下物质和精神基础,感人至深。
一、碑文撰写者
邹鸣鹤(1793—1853),江苏无锡人。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任河南知县、兰仪厅河工同知,因治河有功,擢卫辉知府,继为陈州、开封知府。咸丰年间官至广西巡抚。著有《桂林守城日记》《道齐正规》等。据光绪五年(1879)薛福成撰《赠资政大夫前兵部侍郎广西巡抚壮节公行状》载,道光二十三年(1843)鸣鹤丁母忧,还乡守节。《常熟邹氏义田记》当作于这一时期。
李兆洛(1769—1841),江苏阳湖(今常州)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官安徽凤台县知县兼理寿州事。藏书逾5万卷,皆手加丹黄。工诗古文,专注于考据训诂,又致力于史地之学,编成《历代地理志韵编今释》(20卷)、《骈体文钞》,为阳湖派代表作家。李兆洛曾编刊《道乡先生年谱》,为武进邹氏家谱作序,与苏锡常邹氏有很深的渊源。
林则徐(1785—1850),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曾任江苏巡抚,兴修白茆、浏河等水利。后任湖广总督,查禁鸦片,又任两广总督、云贵总督。林则徐早年与龚自珍、魏源等人提倡经世之学,能诗文。《邹太学家传》文后有记“此林文忠公于道光二十七年任云贵总督时作以见贻”,又述其任江苏巡抚时,欲求乡之贤士大夫,里人皆称道邹珏,说明其对邹珏贤名早有耳闻。
李葆桢,碑文署同邑,为清代常熟人。《重修常昭合志》作李葆真,字养初,同治十一年(1872)恩贡生。《重修常昭合志》记载邑人邹文瀚、李葆真等建崇善堂。李葆桢应为邹文瀚好友,所以为其母朱氏作传。
邹文瀚(1821—1894),恩赏议叙八品衔。道光二十三年(1843)在陈埭桥北隅助父邹珏督工营造义庄、家祠。义庄厅堂一半毁于战火后,与族人重建庄祠厅堂。同治十年(1871)撰《经理义庄公产述祖德以训子孙篇》。邹文瀚在虞山北麓普福寺南营作家族新阡,还为早逝的兄长文灏及嫂陆氏作传。
林天龄(1831—1878),福建长乐人。咸丰十年(1860)进士。同治帝师之一,曾任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俞樾为其撰写墓志。《邹孝子昆季合传》一文撰于光绪元年(1875),正是天龄任江苏学政期间。
庞钟璐(1822—1876),江苏常熟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署工部、礼部、吏部、户部、兵部侍郎等。同治九年(1870),擢左都御史,署工部尚书。次年,授刑部尚书。著有《文庙祀典考》《琴均轩诗赋稿》。《皇清旌表孝行例授修职郎候选监县主事国学生邹君墓志铭》一文作于光绪元年(1875),当为钟璐丁母忧还乡之时。
二、常熟洞泾桥邹氏世系
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月,邹鸣鹤《常熟邹氏义田记》云:
吾邹氏由常郡迁无锡,始居南乡。自乡徙城,为余六世祖让初公,繁衍昌大,科第最盛。其自乡徙常熟者为耀卿公,与锡城一支尚未疏远音问,盖时接焉。耀卿公曾孙名振远者,余之侄行也,性仁孝,能惠乡邑。欲立义田而未逮,嘱其嗣华西曰:“此事未为,毕生抱疚,尔其必成之。”
光绪二年(1876)七月,邹文瀚自述家世:
我家世居常郡锡邑后宅,继迁五龙桥。七世祖耀卿公避渠区水匪,始来虞。结庐于洞泾桥东,遂家焉。耀卿公生公玠公,公玠公生子三,长即我高祖辅侯公也。
光绪元年(1875)十一月,邹文瀚葬父邹珏于虞山北麓上三图普福寺之南新阡,乞铭于庞钟璐。庞钟璐作《皇清旌表孝行例授修职郎候选监县主事国学生邹君墓志铭》,写道:
君生于嘉庆二年闰六月十三日,殁于同治八年三月二十六日,春秋七十有三。国学生,候选监县主事,旌表孝行。曾祖廷佐,国学生,赠奉直大夫。祖鹏翔,国学生,赠奉直大夫,旌表孝义。父沛霖,邑庠生,布政司经历加二级阶奉直大夫,旌表孝义。妣氏胡,继氏季,皆赠宜人。配朱氏,恩旌孝妇,赠孺人。子二:长文灏,早世;次文瀚,恩赏议叙八品衔。孙三。曾孙三。
根据碑文,邹氏始迁祖为耀卿公,耀卿生子公玠。公玠生子三,长为辅侯,字廷佐。辅侯生子二,长为鹏翔,字振远。鹏翔生子沛霖,字华西。沛霖生子四:珏(竹亭)、珍(荻芗)、球(玉韶)、琛(采轩)。长子珏生子二:文灏、文瀚。又据《常熟邹氏隆志堂义庄规条》,“我邹氏全六支始自十五世祖叔瑜公,数百年来族姓蕃衍”,耀卿公为无锡后宅全六支叔瑜公的后代。
查光绪二十九年(1903)邹仁溥纂修《邹氏家乘》卷二十一,全六支有耀卿公世系:
(二十六世)耀卿,政钦子。配陈氏,子三,住洞泾桥东。墓在稽字号汤家桥西。
(二十七世)影彧,字公介。生康熙丁巳,卒雍正丁未。配陆氏,继颜氏,子三。墓在器字号圩厍东潭角。
(二十八世)廷佐,字辅侯,貤赠奉直大夫,候选布政司经历。生康熙丙子,卒乾隆丙戌。配朱氏,貤赠宜人,侧吴氏,子二。附葬父茔昭穴。
(二十九世)鹏翔,字振远,诰赠奉直大夫,候选布政司经历加二级,恩旌义行,给予乐善好施匾额。生乾隆戊午,卒嘉庆壬戌。配季氏,继沈氏、章氏,俱诰赠宜人,侧吴氏,子一女一,未字,奉旨旌表贞孝。墓在苑山南澄字号老陆家巷。
(三十世)沛霖,字华西,国学生,候选布政司经历加二级,诰授奉直大夫,建立义庄。恩旌孝义,并给匾额,崇祀忠义孝悌祠。生乾隆戊戌,卒道光丁酉。配胡氏,继季氏,诰封宜人,侧沈氏,子四:珏、珍、球、琛。葬父茔昭穴。
(三十一世)珏,沛霖长子,字竹亭,国学生,候选盐运司知事,敕授修职郎,恩旌孝子崇祀忠义孝悌祠。生嘉庆丁巳,卒同治己巳。配朱氏,封孺人,子二,住洞泾桥东北。墓在虞山。
(三十二世)文灏,字问樵,议叙八品,敕授修职郎。生嘉庆己卯,卒道光辛丑。配陆氏,守节,奉旨旌表节孝,封孺人;子一添庆,殇;嗣弟文瀚长子钟桂为后。墓在本邑南四殇四十七都一图垢字号量四亩三分。
无锡《邹氏家乘》与洞泾桥邹氏家族碑刻世系完全吻合,可相互补充、印证。
三、接续几代建义田赡族
常熟洞泾桥邹氏家族碑刻系列成碑于清代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之际,反映了邹氏家族持之以恒、接续努力,置义田、修家祠,振兴宗族血缘圈的故事,已成为剖析江南血缘群体培本敦族的典型案例。
根据邹鸣鹤《常熟邹氏义田记》和邹文瀚《华西公小像》所述,洞泾桥邹氏家族祖上居无锡后宅,属无锡邹氏全六支,先迁苏州城南五龙桥,后又从五龙桥迁至洞泾桥东定居。耀卿生公玠,公玠生子三,长子辅侯,到辅侯之子振远,耀卿的曾孙,迁洞泾桥的第四代,首倡建义田。
振远是邹鸣鹤的侄子辈,性仁孝,能惠乡里。邹鸣鹤《常熟邹氏义田记》提及振远时称:“欲立义田而未逮,嘱其嗣华西曰:‘此事未为,毕生抱疚,尔其必成之’。”据《邹氏家乘》,“鹏翔,字振远,诰赠奉直大夫,候选布政司,经历加二级,恩旌义行,给予乐善好施匾额”,鹏翔子“沛霖,字华西,国学生,候选布政司经历加二级,诰授奉直大夫,建立义庄。恩旌孝义并给匾额,崇祀忠义孝悌祠”。《常熟邹氏义田记》云:“时华西甫弱冠,外侮纷起,跋前疐后者十余年,壮岁后乃得经始是事。殚精竭虑,减膳节衣,历数十年,积义田一千零七十余亩,又书田二百亩。手定义庄规条一册。方欲呈请当路,华西遽遘风疾不起。病中顾诸子珏、珍、球、琛,谆谆以义庄未成为言。”
据李兆洛《华西邹君记》载:沛霖,字云会,华西其号。弱冠游庠,未获进取。事继母沈氏至孝,乐善好施。浚茅江,修虞城,踊跃争先,以为之倡。大吏请其事于朝,得邀旌赏。扩先人遗业,积良田七千余亩,四子各授田千亩。生四子:长子珏,字竹亭;次子珍,字荻芗;三子球,字玉韶;四子琛,字采轩。余田悉归义、祭、书公田,设庄建祠,未竟而殁。嘱长子钰曰:“余平生好善,而志未逮,汝其率诸弟成余志,则余无憾矣。”道光二十四年(1844)春,奉上谕,授“乐善好施”额。同年夏,建坊于庄前。
光绪二年(1876),邹文瀚在《华西公小像》中记录了祖父沛霖的嘱托:
道光丙申夏,先大父闲居,四子及诸孙侍坐,诏之曰:“汝曹得以席丰履厚者,莫非祖若宗修德勤业之所遗乎?我家虽未贵显,而读书明理,历数传于兹矣。汝曹当谨守之。毋以奢侈越礼法,毋以放荡败家声。余分授汝曹田产各千亩,足以自给。余田三千亩,概归义庄,每岁出息,约计若干。汝曹宜善体余心。凡遇祭义书公事,须实心奉行,不得丝毫染指。凡我子孙,继继承承,永保守之,俾勿坏余所厚望也。”
同治十年(1871),邹文瀚撰《经理义庄公产述祖德以训子孙篇》云:
吾家自康熙间七世祖耀卿公来虞,耕读传家,迨我祖华西公,积产置田百有余顷。我祖乃喟然叹曰:“积金遗子孙,何如积善遗子孙。”遂有建义庄以赡宗族,设公产义塾以仁邻里之志。孟子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我祖举念间殆深契之。惜限以年,赍志未竟。我父恪遵遗命,继志述事,卒成其业。
接续完成邹氏义田、义庄的是邹钰。林则徐《邹太学家传》:“曩予巡抚是邦,尝行部至之,欲求乡之贤士大夫,及有道隐君子,与夫里之所称善人,以致其式闾之敬。而人辄称‘邹君!邹君!’云。邹君者,名钰,世居陈埭桥,以力耕自给。”庞钟璐《皇清旌表孝行例授修职郎候选监县主事国学生邹君墓志铭》述其立义庄、置义田事:
君讳珏,常熟县人,世居陈埭桥。至其父华西,以忠厚起家,积田七千余亩。生丈夫子四。将殁,召诸子,各授以田千亩,余以付长子珏曰:“余生平好善,而有志未逮,汝其率诸弟成余志,则余无憾矣。”君涕泣受命。丧既毕,列租籍,与诸弟约曰:“向受先人遗训,当亟成之。从某至某得田若干亩为祭田,以供春秋祀事,凡本支子弟之束脩资之。从某至某得田若干亩为书田,凡族人省郡县试之费,及设塾以课贫家子弟资之。从某至某得田若干亩为公田,岁储其羡,以备缓急,及里之梁径当治者。复规陈埭桥,立义庄,置义田若干亩,凡族之贫者月廪之。婚嫁丧葬,悉资焉。其余如立义冢、施棉衣、施医药诸善举,无不备。曰如是庶可慰先人于九泉矣。”
邹文瀚在《华西公小像》碑刻中,记叙其父邹珏营造庄祠的艰辛:
道光二十三年卜地于陈埭桥北隅,刻日鸠工,营造庄祠。冬裘夏葛,往来督察。夕每泊舟独宿其间。时司役工匠日恒百数十人,无敢不力。三易寒暑,始观厥成。瀚念先大父诒谋之善,先君述事之勤,谨勒斯图,昭示来许。
邹珏的三个弟弟、其子文瀚等亲友也参与了制定义田规则和建造庄祠。李兆洛《华西邹君记》有亲历记述:
余旋里后,秉铎暨阳,适道经陈埭桥。时晚,泊舟登其岸,见百工鸠集,询之,曰:“建庄创祠宇也。”督其事者为谁?竹亭也。劝其事者为谁?荻芗也。能属文以预订其规约者,采轩与其姊丈兰村陆子也。庀材而量工者,竹亭之子访渔也。玉韶委其任于兄,时往来其间,与钱子彩亭,叶子廷选,瞿子映波,属高子炳乾,皆分司而效职焉。
邹珏拟立《常熟邹氏隆志堂义庄规条》造册呈候宪鉴,须至注册者。计开:
捐置赡族义田,共一千零三十亩八分八厘八毫二丝五忽,坐落常熟县南乡各图不等字号斗则,共岁收租米一千零五十六石九合五勺,照规赡族。
捐设义庄,房屋一所,坐落南四场四十九都三图祥字号,二斗三升粮基地一十二亩三分。庄祠塾在内。
捐设祭田二十八亩八分,坐落南四场四十七都一图轳特骸垢等号,三斗二升粮田,共岁收粗米二十八石八升正。
捐设族墓地一亩,坐落南四场四十九都二图五字号,地名沙湍湾,听无力人就葬。
捐设义墓地二亩一分,坐落南四场四十九都二图五十字号,地名沙湍湾,听无力附近里人就葬。以上共捐田地一千零七十五亩八厘八毫二丝五忽。又庄房一所。其契俱已税过。凡田屋、区图、字号、斗则、契价、额租,另造细册,兹不复载。
邹氏义庄的财产由族人捐置,分“义田”“义庄”“祭田”“族墓地”“义墓地”五类,需要族人向府县衙申请审核通过方有效。邹氏在常熟历经200余年,经四代人努力,建成义田培本敦族,效法范仲淹开创的义庄之举。
义田的分配按儒家的血缘伦理来展开。赡族的范围从邹氏全六支叔瑜公支始,鳏寡孤独之苦贫无依者,照规给发。耀卿公分支除鳏寡孤独外,贫不能自给者,五口以上每年给白米八石,五口以下五石,三口以下三石,分四季支领。重点资助血缘近的耀卿公分支。一是以邹姓为主干,二是给守节者加分,三是重视教育和科举,四是强调祭祀,五是惩罚违规之人。
义庄建成后,“厅堂半毁于兵火,所积余资米谷及器皿什物,荡然无存”。这时,获义田资助的邹氏全六支,主要是耀卿公分支,为洞泾桥邹氏血缘圈提供了厚实的物质基础。邹鸣鹤赞曰:“而竹亭能成其祖若父之志,以族人之饥寒为急务,以族人之读书为本图,是真能培本根而溉其枝叶者也。是真仁人也,孝子也。可以劝吾族,可以型吾乡,即可以风斯世,余何能嘿然?”
林则徐、李兆洛、林天龄、庞钟璐、翁同龢等达官贵人的赞赏加持,更是为邹氏大宗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林则徐还为邹氏的善行义举、不囿于流俗正名,并予以赞扬:“余所闻如是,心窃喜其人有合乎向所求里人之所称善人者,故为之传,以贻之,且为有力者讽焉。”
邹氏义庄在今常熟张桥镇张家桥村陈埭桥西隅的庙泾河畔,房舍坐西朝东,大小厅堂厢房百余间,其中一厅为祠堂,设邹家列祖列宗长生牌位。北靠放家塘河有花园一座,有假山、荷花池,有一高土墩,登高可远望南湖荡内芦滩及行船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为平墅乡[2]政府所在地,后为张桥粮管所仓库,至1967年所有房屋全部拆迁,后归张桥粮管所。
四、邹氏家族建房史
常熟洞泾桥邹氏家族碑刻系列除了被学者用作“大家族—小家庭”的血缘群体个案,也广泛地被用作解读江南人口和住房关系的案例,主要依据是光绪二年(1876)七月邹文瀚的一段题识刻石:
我家世居常郡锡邑后宅,继迁五龙桥。七世祖耀卿公避渠区水匪,始来虞。结庐于洞泾桥东,遂家焉。耀卿公生公玠公,公玠公生子三,长即我高祖辅侯公也。公玠公建凝秀堂七间三进,以东半授辅侯公,西半授次房,傍屋隙地,各自执管,三房授始迁老屋。辅侯公于凝秀堂东建履庆堂七间四进。乾嘉间,先大父华西公于履庆堂东建履和堂五间四进,并得东首隙地,直至谢家浜止。道光八年,二房将凝秀堂西半房屋及隙地并归先大父,因扩充而建履厚堂七间四进,傍西建履福堂五间四进。四进分授:先君履庆堂,先叔荻芗履福堂,玉韶履和堂,采轩履厚堂。又得环秀弄寓处一所,小河下、东仓街店面栈房两所。道光二十三年先君遵先大父命,建义庄、家祠于陈埭桥北隅。又自置河北仓房一所。荻芗先叔自置仓房一所于履福堂之西。综计四房整齐屋宇合庄祠约有四百余间,膏腴田亩合庄祠约有九十余顷。念我先人经营累世,始克致此基业。箕裘之绍,敢弗勉旃。爰勒斯图,昭示来许。
耀卿为邹文瀚上溯七世祖,亦为始迁一世祖,耕读传家,艰苦创业,是在迁居地洞泾桥安居下来的第一位,因而只建了一座老屋。耀卿生一子公玠。二世公玠生三子,因为人口增加,建造凝秀堂七间三进。按照“哥东弟西”的分房常惯,以东半授长子辅侯(廷佐),西半授次房。傍屋隙地,各自执管。三房授始迁老屋。三世长房辅侯有二子,长子鹏翔(振远)、次子鹏举(致远)。辅侯利用凝秀堂东边隙地,建履庆堂七间四进。四世鹏翔生一子一女,子即沛霖(华西),因为独子,鹏翔并没有新建屋。
邹氏家族大房到了五世沛霖(华西)时代,才发家致富。沛霖生四子,住房再次紧张。《邹氏家乘》记载,二房鹏举一支没有后代,沛霖取得了凝秀堂西半房屋及隙地,又扩充而建履厚堂七间四进,傍西建履福堂五间四进。四进截齐,便于四子分家。华西甫弱冠即丧父,家产不算厚实,但精明能干,殚精竭虑,历数十年,积累了雄厚的财力,才可大规模建房。
沛霖治家有方:“内外严肃,择能而使。长子竹亭,谙练世务,处事属之。次子荻芗,笃信谨守,内事属之。三玉韶,四采轩,年尚幼,令与孙辈就傅读书。”“公生丈夫子四,长即钦旌孝子琢亭参军也。参军讳珏,敦古道,崇实行。……其次讳珍者,荻芗赞府也。赞府方稚笃实,举动必准乎礼,取与必权于义。苟非其人,不肯少假以辞色……其次讳球者,玉韶光署也。光署平居不立崖岸,不露圭角,即有待以横逆,亦顺受之而不校。……其季不幸早世者,采轩詹簿也,讳琛。博览群书,跌宕自喜,视富贵功名如敝屣。胸中垒块,发为歌吟。著有《环翠轩诗钞》。”沛霖四子或世事洞悉,或刚梗不俗,或平和佛系,或读书自娱,志趣不同,英英济济,萃于一门。
沛霖又得环秀弄寓处一所,小河下、东仓街店面栈房两所,向城镇发展,亦农亦商。邹珏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又自置河北仓房一所,邹珍自置仓房一所于履福堂之西,已具备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的条件。邹氏家族总计四房整齐屋宇,合庄祠有400余间,膏腴田亩,合庄祠,有90余顷,已成为乡镇级地方巨富。
邹氏家族在广置义田、设立义庄、建造宗族祠堂、参与公益事务的过程中,与诸多达官贵人交往。这些达官贵人为邹家撰书题碑,提高了家族声誉,确立了其在地方上的政治地位。七世文瀚绘圣贤像勒石送府学,撰家传、述祖德、训子孙,在虞山北麓子游墓附近建家族新阡,崇敬先贤,传承邹氏崇儒向善、培根溉枝的精神。常熟洞泾桥邹氏家族10块碑刻,见证了邹氏家族200年的奋斗史。
(作者简介:邹亮,浙江出版联合集团出版业务部主任,原浙江文艺出版社总编辑。)
- 上一篇:张謇与杭州六次相遇
- 下一篇:2500年过去了,为何我们仍然对西施的归宿充满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