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曾国藩等名人函札看晚清“那些事”
1865年曾国藩致苏松太道吴煦函。陈俨 摄
近日,“字里行间——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藏晚清名人函札展”在瞻园开展。此次展览陈列的近百份晚清名人函札,涉及曾国藩、奕䜣、骆秉章、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沈葆桢等众多仕宦名流,透过这些函札,可还原晚清的社会百态,其中多数为首次展出。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明清达到鼎盛,分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四个等级,其中乡试在各省省城举行,考期在农历八月,一般为三年一次。然而1864年在南京江南贡院的乡试,时间既不在八月,录取人数也超过往常。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综合业务部主任孔令琦介绍,同治四年(1865),时任两江总督曾国藩回复了前苏松太道吴煦一份春节贺函。苏松太道作为两江总督属员,在各类节日时致函上司寒暄问候,上司复函回敬是当时的惯例。函中提到的“此间科场告蒇(告竣的意思)”,指1864年冬举行的江南乡试。
太平天国战争期间,江南乡试被迫一再停科。1864年,清军复城后,曾国藩第一时间查看江南贡院的毁坏状况,看到至公堂、明远楼等标志性建筑未被毁坏,便向朝廷提议全力修缮江南贡院,恢复并补行之前未考的4次江南乡试,获得批准。当年冬,有1万多名学子涌进了江南贡院,此科录正榜273人,副榜48人,共计321人,远超以往的百余人。
太平天国后,南京不仅恢复了乡试,也成为洋务运动的重镇。
1862年,清政府想通过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英国人李泰国向外国购买兵舰组成一支新式海军。为此,以恭亲王奕䜣领衔的六名清廷中枢大吏致信曾国藩,认为轮船“可宣威勤远,利莫大焉”。但“节制之权……不可不防范于未事,而虑之于先机”,提出对轮船自主节制的重要性。后来,李泰国果然自作主张,擅自插手舰队人事任命,迫使清政府最终以解散该舰队结案,史称“阿思本舰队”事件。此事对晚清朝廷影响深远,促使清廷和洋务派官僚决心自造轮船、枪炮,自建海军。这也是此后左宗棠创办福建船政局、李鸿章和曾国藩创建江南制造总局的引线。
1865年,时任江苏巡抚李鸿章从苏州前往南京署理两江总督。正是受到“自强”“师夷制夷”思想影响,李鸿章把苏州洋炮局迁往南京聚宝门外,成立金陵机器制造局(现为晨光1865创意产业园),制造多种口径前膛炮、炮弹以及炮车和枪弹,为中国最先制造出第一门带车轮移动的架退克鲁森式膛炮,声名远扬,该局后来发展成南京近代最重要的工业企业。
从函札中不仅可见政坛风云,还可见文人雅士的品位追求。记者在现场看到,许多函札写在特别的信纸——花笺上。花笺指经过雕印、饾版、拱花等工艺,染色或刻印花纹图案的彩笺,图案如花鸟虫草、吉祥纹饰、钟鼎彝器纹饰、古砖瓦文等。
这些笺纸由专门的人生产,因此笺纸上常见制笺者的室名、堂号,常用“山房”“书屋”“轩”“斋”等命名,类似于现在的品牌。一些名流则习惯于用某种“堂号”生产的笺纸。如曾国藩常用的笺纸堂号有虚白斋、艺兰堂、有容堂、漱松斋等,左宗棠常用的笺纸堂号有艺兰堂、松竹斋、松茂室、芸兰等。
古代官员之间交往不仅用信笺,名刺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类似于现代的名片。现场展出了彭玉麟的名刺,上面书写的信息远比现代名片丰富。
清廷规定,凡是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的现任官员,都有资格为自己的儿子申请恩荫,提供进入官场或者进入国子监学习的机会。每年吏部都会向皇帝提交一份名单,列出符合条件的官员及其子孙。彭玉麟在太平天国战争后期升任兵部右侍郎,其子获得荫生待遇。这份名刺,就是彭玉麟帮18岁的儿子彭永钊办“荫生”福利的名刺,上面不仅有自己名字,还写明了曾祖、祖父、父三代“户口”,以供吏部审查。
此外,如“1862年2月24日曾国藩就淮军赴沪事致吴煦函”可见李鸿章走上发迹之路的关键一步;“盛宣怀就矿业事宜致李鸿章函”折射中国近代矿业发展历程;“1869年丁骅等向曾国藩乞撰乃父丁善庆墓志铭函”,呈现子辈邀请名人为父辈撰写墓志铭的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