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魅力江苏 >>> 历史

给韩信“一饭之恩”的漂母对淮安产生深远影响

2024-03-25    

漂母形象最早源于《史记》中《淮阴侯列传》的记载,是淮安历史上重要的人物符号,后世无数文人学士为其题诗作词,对现今淮安城市文化依然深有影响。

《漂母祠志》中的漂母形象

《漂母祠志》中的漂母形象

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文中刻画了一个热心助人、雪中送炭,并用智慧巧妙激励落魄青年奋进的漂母形象。后历代诗歌作品中由此开始出现关于漂母的记述。如晋代陶渊明在诗歌《乞食》中有“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唐代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中有“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宋代苏轼《石塔寺》中写道:“山僧异漂母,但可供一莞。”漂母被延伸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意象。后随时代发展,漂母形象开始指代知己,成为心怀远大抱负的文人学士面临无人赏识、伯乐难遇时借用的意象。

漂母文化对淮安城市空间的塑造产生深远影响。清代,漂母文化已经不再局限于它的发源地,在境内的传播更广,其墓地也已不是单独的祭祀意义。

今淮安区漂母祠

今淮安区漂母祠

山阳县作为淮安府治所在,随着漕运总督府等设驻,作为具有淮安地域特色的人物与意象之一的漂母,漂母祠的规模与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明代万历时期的《水程图》上已经绘有山阳县有漂母祠。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又不断重修,特别是乾隆时期,漂母祠被重修改造。同治九年(1870年),新添缭垣并乾隆御碑一块,上刻乾隆《漂母祠》诗:“寄食淮阴未遇时,无端一饭获崇施。至今漂母犹歆报,钟室凄凉欲恨谁。”

而在清河县,淮水岸上漂母墓旁的渔灯景色,被称作“漂母渔灯”,成为清河著名的一景,据明隆庆《清河县志》记载:“清河八景冠天下。”清康熙《清河县志》则曰:“从三州野涨处望,渔艇纵横,芦村灯火,凸然母墓在焉,亦吊古者所流连云。”

位于古淮河畔的东方母爱公园

位于古淮河畔的东方母爱公园

进入新时代,淮阴区进一步拓展漂母文化,赋予其“包容、无私、大爱”的内涵,并积极打造“母爱之都”特色文化品牌。从2009年起,淮阴区政府与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等连续举办了十余届“漂母杯”母爱主题征文比赛。2010年,古淮河畔建成东方母爱公园,公园中部矗立着一座集母爱文化展览与空中观景于一体的高塔——爱心塔,让民众领略漂母文化的魅力。